清朝276年的历史,大清二十四臣的经历就是清代十二朝历史的概括和缩写。尽管紫禁城已成故宫,封建王朝也已是尘封的旧事,但是那段历史还在,大清二十四臣的名字还在,关于对他们的评价也随着当代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尘封的往事慢慢被揭开。读懂了清朝二十四臣,就读懂了清朝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1)

大清二十四臣第二篇:“忠臣”鳌拜

鳌拜的简历

鳌拜的前半生

鳌拜(约1610年-1669年),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初权臣,清朝三代元勋。前半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皇太极夸奖为“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当权,鳌拜当出头鸟极力反对多尔衮称帝,多尔衮为了不引起内乱才把皇位让给了顺治帝福临。

被多尔衮欺负

后来,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可以在朝中呼风唤雨,但是鳌拜就是个刺头,死活跟他对着干,多尔衮多次差点把他杀死。还好,孝庄皇太后求情,鳌拜才得以死里逃生,捡回一条性命。

受到重用

多尔衮英年早逝,顺治皇帝得以亲政,他非常痛恨自己的十四叔,于是想办法剥夺了他的所有爵位,还把尸体挖出来砍头鞭尸。另一方面,顺治皇帝也没有忘记同样痛恨多尔衮的大臣鳌拜,给他封赐高官厚禄。于是,鳌拜开始飞黄腾达。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2)

之后,顺治帝驾崩后,留下四位心腹辅政大臣来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其中就有鳌拜。

权倾朝野

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原本都是受托孤之恩尽心辅佐小康熙。可是,自从年长的索尼死后,鳌拜设计干掉了苏克萨哈,草包遏必隆又不敢反抗鳌拜,因而整个朝廷都被鳌拜掌控。康熙沦为鳌拜的工具人,鳌拜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

可是鳌拜错了,他不是曹操,而康熙也不是汉献帝。1667年,康熙十四岁,原本应该已经亲政,但却被鳌拜拿捏得死死的,什么权力都没有,苦不堪言。

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与索额图等人设计生擒鳌拜,细数他的罪过,把鳌拜锤到土里,就此彻底夺回实权。康熙念及鳌拜的功绩,并没有动手杀害鳌拜,只是将他关押在囚牢之中,当年年底,鳌拜病死于囚牢中,下场凄惨无比。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3)

鳌拜的平反

击败鳌拜本是康熙的第一件大快人心的壮举,可是康熙皇帝他却在晚年替他平反了。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对大臣说道:

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

意思是:想起过去的有些旧事,如果我不说,以后可能再也没有人敢说了。至今为止,为我朝效命的大臣中间,没有一个人的功劳能够超过鳌拜,我们大清朝应该给他提供世职(可以给子孙世袭的职位)。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4)

从这话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康熙心知肚明,如果鳌拜想造反,大清早就亡了。其实,当时年轻气盛的康熙不杀鳌拜,并非不想杀他,而是碍于鳌拜在朝中的势力,不能杀鳌拜。可是另一方面,鳌拜并没有全力反抗,只是顺其自然地把权力交给了小皇帝。

当时康熙治罪鳌拜的时候,给他列了三十多条罪状,却独独没有造反这一条,要知道想要把一个臣子往死里搞,造反是最合适的罪状吗,详情请参考朱元璋的套路。

当时,满朝文武都是鳌拜的人,他又手握八旗兵、绿营、蒙古铁骑在内的40多万大军的情况下,鳌拜如果有造反的意图,康熙小皇帝根本没有奈何,但是他没有选择反抗,这其中缘由耐人寻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一、鳌拜的忠诚

鳌拜一生忠于爱新觉罗氏,无怨无悔。他早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提着脑袋打江山,是清朝不可多得的悍将,能力和忠心是他被重用的理由。

后来多尔衮专权的时候,是鳌拜站出来表示只会支持皇太极的儿子,誓死和他抗争到底,差点和他兵戎相见,这才有了顺治继位的后事。从这个角度来看,顺治儿子康熙的一切也是鳌拜争来的。

他的死敌多尔衮觊觎皇位很久了,最终还是没有动手,其实并非是害怕鳌拜,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愿意看到八旗子弟自相残杀,因小失大,坏了国家大事。同样,鳌拜位极人臣只手遮天的时候也有这个考虑,内忧外患的局面还没结束,决不能让自己打下的大清江山毁在自己的手上,那个皇帝要折腾便由他折腾去吧。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5)

二、鳌拜的贪婪

鳌拜的前半生是在战场上度过的,苦日子里磨砺出刚强的性格。

人近中年的时候,他又被多尔衮疯狂打压,看不见未来。

直到康熙朝的时候,鳌拜他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去打压别人了,这种角色的转换,带给了鳌拜非同一般的体验。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鳌拜疯狂圈地敛财,打压同仁,压榨皇帝的生活。权力让他变得贪婪,鳌拜逐渐变成了一只没有人可以约束的猛虎。鳌拜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开始疯狂地迷恋这种感觉,他放下了以前的面孔,开始肆无忌惮地向这个世界索取着一切。

然而,他没有想到当朝皇帝年纪轻轻,却有很深的城府,下手又快又狠,这让沉浸在享受权力中的鳌拜猝不及防。

三、鳌拜的功过

鳌拜是军人出身,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这是整个大清朝上下都能看得到的。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6)

1637年,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面对明军设下的陷阱,鳌拜依然奋勇冲杀,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攻克皮岛,清军获得胜利。皇太极大喜过望,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的意思)。

1641年,在关乎大清朝存亡的松锦会战中,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自此明朝一蹶不振,为清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644年,西充之战中,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往前猛冲,鳌拜本人更是身先士卒。最终,大西军抵挡不住进攻,大败而归,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也于此役中被鳌拜追杀至死。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7)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鳌拜和豪格一起备受打压,还差点被迫害致死,尽管这样,鳌拜也从未屈服。可以说,没有鳌拜这里的坚持,多尔衮篡位几乎没有阻碍,所以康熙能够有机会从顺治手上接过皇位,鳌拜功不可没。

以上功劳是鳌拜自认为可以作威作福的倚仗所在,可是这也是他最后走向灭亡的催命符。要知道,大清王朝总归是一个封建王朝,皇权大于一切。

在封建王朝里,臣子有功劳,皇帝可以赏,功劳大,皇帝可以大赏,可是功劳大到天花板,赏赐什么都无济于事的时候,这便是绝路。

这便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汉朝初年,刘邦大量杀害功臣,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功高盖主的人一个都没跑掉,只有萧何能够安然活下来,靠的就是“自污”,在刘邦的眼皮子底下圈地,用犯错误的方法来抵消自己的功劳,从而得以保全自己的生命,所以最终萧相国得以寿终正寝。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8)

巧合的是,鳌拜也圈地,而且圈得更狠了。不同的是,萧何是明知不可为而为,而鳌拜圈地圈得理所当然而且心安理得。


面对鳌拜这种做法,就算是器重他的皇太极、顺治也都会对他下手的,因为他触及到皇权的核心利益了。

而对于鳌拜来说,他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忠诚和专权之间的矛盾。他要么学习王莽孤注一掷篡位谋逆,要么学习郭子兴忠心耿耿为国家,因为不是所有权臣都能和曹操一样把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的!

鳌拜为什么比康熙厉害 鳌拜结局为何如此凄惨(9)

浅薄之见,与君共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注@海贼说历史,让我们一起为历史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