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针对流行文化的行政审查,和由中立行业机构所进行的内容分级,二者从理论上说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概念。所以国内大部分玩家认为拥有完善分级制度的欧美电玩市场,根本就没有所谓“主管部门”存在的必要。每一款游戏都可能在市场上遇冷,但不会被行政力量封杀。

然而,这种合情合理的想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惨遭打脸。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泛欧洲游戏信息评级(PEGI)来说,在芬兰、奥地利和波兰这三个国家,PEGI级别不仅仅是一种咨询信息,更是一项执法标准。法官可以根据“敏感内容”的负面影响,来向某款18 游戏直接下达封杀令。

当然,和德国那种动辄开地图炮的佛系游戏审查制度相比,他们还是显得嫩了些……

许多二战题材游戏,从FPS开山鼻祖《德军总部3D》到《使命召唤:二战》,它们要么被长期禁售,要么被迫进行大量修改之后,才能在德国合法发售。尽管这些游戏的内容无一例外地是扮演盟军战士痛扁纳粹,毫无为法西斯势力张目的企图。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

《德军总部3D》已经在德国被禁售了26年

还有许多作品被莫名其妙地定性为“严重暴力游戏”,尽管它们在北美很有可能是T级,甚至是更低年龄段的评级,却因为一个卡通人物被打成碎片的戏谑镜头,或者是番茄酱一样的流血画面,而被德国人一棍子打死。

……

种种奇葩情况的出现,只因为它们踩到了德国软件分级委员会(USK)在1994年成立之初就制定的两条红线

其一,不允许电子游戏中出现任何和纳粹时代有关的视觉信息

其二,包含严重的暴力元素

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设置这两条红线的历史原因了

先从这第一条说起

我们去年都曾经读过这样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

这两名中国游客的历史课大概是没学好:纳粹德国发动的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败后的德国接受惩罚的同时,也致力于反思纳粹罪行。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3)

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跪下的是西德总理勃兰特一人,但站起来的却是整个德意志民族

“去纳粹化”不仅写入了德国宪法,也是刑法的重要内容。在公共场所和利用文化媒体展示纳粹象征物,会触犯包括《刑法典》在内的一系列下位法,犯事着会被告到体无完肤、摇摇欲坠为止……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4)

就连上图这种司空见惯的恶搞,在德国也会违反《反纳粹刑事犯罪法》和《信息与通讯服务法》,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数千欧元罚款。

客观看来,“去纳粹化”在德国的确有过度执行的嫌疑。但在有良知的德国政治家看来,这种“过火”是必须的。正如默克尔总理所说的那样:

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我们这种正视历史的做法是无比正确的,它可以让后代免于重蹈覆辙。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5)

不难看出,B社再做这种表态,在USK那里也是没有半点用处的,因为只要游戏中出现了纳粹元素,就已经属于违宪内容了,这和游戏的主题是没有任何关系的。USK封杀你,只是在维护法律的权威罢了。

正因为如此,欧美游戏公司们一到德国市场就变得小心翼翼,避免踩到这片致命的雷区。

至于应对的办法嘛,想一想总是有的——

第一招:洗垢匿瑕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6)

“黑框打码”,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NES游戏《夺宝奇兵》的德国版

既然以“卐”为代表的纳粹象征物为德国法律所不容,那么对付USK审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给这些禁忌物直接贴上一张“狗皮膏药”。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7)

《南方公园:真理之杖》美版和德版对纳粹丧尸的不同处理方式

您还别说,上图这种高效且省事的办法,和《南方公园》“三观无节操,讽刺无底线”的作风完美契合,而且还悄悄打了USK那张写满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老脸。

然而,在偏向严肃厚重的二战题材策略游戏中,相关的纳粹标示物,尤其是历史人物的肖像是很难回避的。对此,设计师们也想了不少妙招,比如下图《钢铁雄心4》对希特勒的形象处理——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8)

被一片逆光笼罩的希魔,不仅规避了德国关于禁止展示希特勒形象的法律条款,而且看起来也更有大Boss的气场

第二招:偷梁换柱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9)

Capcom经典《希特勒复活》(ヒットラーの復活),其欧版变成了一个和纳粹背景毫无关系的游戏——Bionic Commando

全球绝大多数的玩家,都可以在《使命召唤》的二战作品中打纳粹,唯独德国玩家在其中所面对的是一群山寨敌人——除了说的是德语,手里拿的是98k以外,敌兵身上所有可以证明“第三帝国”军人的标示物都被摘除了。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0)

说这家伙是个城管我也信!

也有不偷懒的开发商在德国特供版采用纳粹政权曾经使用过的,但政治敏感程度不高的历史标志和比较中性化称谓,以此回避违宪内容的呈现。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1)

以万字旗来说,游戏设计师在保留着面罪恶旗帜的红底白圈配色以外,用源于古罗马时代的鹰旗,或者是普鲁士时代的铁十字标志,来替换臭名昭著的“卐”字图案。

在称谓方面,设计师们也使用“Regime”(政权)、“Dominator“(统治者)等没有多少政治色彩的词汇,来避免Nazi(纳粹)、Führer(元首)等等敏感字的出现。

相对历史题材游戏开发商,体育游戏开发商的“政治敏锐度”就不是那么强了。2009年EA的滑板游戏《Skate 2》在德国发售时就遭遇了USK的禁令。开发商Black Box小组拿着放大镜找了老半天,最后发现所谓的纳粹元素,居然是滑板大牌Mystery的Logo(下图左)——德方认为它会使人联想到党卫军的SS闪电标志。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2)

为此,EA不得不央求厂商紧急设计一个特殊商标(上图中)。即便如此,USK也没有善罢甘休,他们以涉嫌违反《信息与通讯服务法》为由,勒令EA在多人模式中禁止使用Mystery品牌滑板的德国玩家与外国用户进行匹配,以阻止“类似纳粹标记的对外传播”。

这就真的是躺枪了……

第三招:改头换面

对于《德军总部2:新巨像》这种包含大量戏剧性情节的游戏来说,光靠上述这种“查找——替换” 伎俩,是无法保证特定情节的表达和流畅度的。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3)

更换了纳粹旗帜,让“元首”割须弃袍……你觉得这样就够了吗?

在上图这段筹拍纳粹宣传电影的过场动画中,已经病入膏肓的希特勒出来接见几名试镜者。在原版中,图右这个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冒失男青年对希特勒直呼其名(Mr. Hilter),而不是“元首大人“,结果立刻被射了一脸……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4)

这位小伙用自己的鲜血狂飙,告诉我们在希特勒面前说错台词会是什么下场

这场戏充分表现了老年希特勒的极端自负和自恋,还有对所谓“完美雅利安人艺术品”的疯狂。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5)

然而,“Mein Führer”这个导致上述情节反转的词语,是绝对不能让审查老爷们听到的。为此,编剧只能为德版设计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情节:希特勒莫名其妙的怀疑这个不幸的青年是间谍,抬手就是一枪……这活脱脱就是一个间歇性精神障碍患者了。

对“暴力游戏”下手更狠,也更无厘头

事实上,因为出现纳粹标示而被查禁,或者被迫做出修改的游戏,在USK的黑名单上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在二战题材游戏持续遇冷的当下。绝大多数的“受难者”并未违反德国的任何一条法律,但却摔得比《德军总部》们还要惨,只因为它们包含了“严重的暴力因素”,比如像下图这种——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6)

这个USK眼中的十八禁动图我看了一百遍,然后惊呼——这实在是太暴力了!

从法理角度来看,在作品中展示暴力元素不但不违法,相反是创作/表达自由的一部分,受宪法保护。

USK当然知道单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是整不死一款“暴力游戏”的。不过,他们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让它们生不如死。

这个神操作,具体说来是这样的: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7)

上图便是USK的分级种类,基本可以对应ESRB的C、E、T、M、AO五级标准。然而一旦送审游戏中出现流血、肢解镜头,无论它们采用的是写实还是卡通风格,以年龄段划分的分级制度对于USK的评审者来说就不再适用。他们会丢出“拒绝评级”的大招,将材料移交德国青少年有害音像制品审查部(BPjM)。

所以那些拒绝修改,坚持死硬到底的厂商们,接下来可能只能等一纸禁令了吧……

错!恰恰相反,他们的“反动”很有可能被“终审”裁定通过,最终以“适度销售”的名义在德国发行。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8)

然而,懂行的欧美游戏开发商绝不会等到BPjM这个最终Boss的出场,就知难而退了。这是因为,“适度销售”意味着保证受众的年龄必须达到18岁,此时已经成为了发行商的法定义务。一旦有未成年人玩到这些作品,甭管他们是通过何种渠道来获得的,其监护人都有权向开发和发行商提出民事赔偿,地方检察官还可以追加刑事诉讼,而且是一告一个准,比加州当年美国加州沦为笑柄的《反暴力游戏法案》还要凶残百倍。

对付USK和BPjM这两个大Boss针对“暴力游戏”的合体攻击,开发商也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妙招,这就是把所有角色全部设置成机器人,用飞散的机械部件、四溅的油污来代替肢解和流血效果。

既然我打的是机器人,再暴力你也不能指责我在杀害同类呀……

这个解决方案的原创者,正是大名鼎鼎的Valve。在1999年的《半条命》德国版中,他们就黑山研究所的守卫统统替换为了机械士兵。这一招不但成功躲过了USK的封杀令,而且和游戏的科幻风格也算是相得益彰。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19)

此后的《军团要塞2》系列虽然和科幻关系不大,但作为一部没有多少背景故事可挖的线上对战游戏,将所有角色设置成机器人,对游戏体验也没有多少影响。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0)

说句实话,我觉得德版的人设还挺酷的

2001年,以用子弹肢解敌人为卖点的《命运战士》也曾经如法炮制。考虑到满屏的机器人士兵和游戏所使用的现实世界观有较大的违和感,编剧干脆重写了整个剧本,把这个发生在现代的反恐故事,说成是在平行世界阻止一场机器人暴乱。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1)

换上丧尸皮肤,脑门加上缝线,《命运战士》的这种“生化机械人”也太掉价了吧!

也许USK察觉到了厂商们这种掩耳盗铃的伎俩纯属羞辱自己的智商,上述三部作品即便是靠“机械化”勉强过审之后,也被分入成人级的最高一级—USK ab 18 ,几乎可以和北美的AO级之间划上等号了。

一般来说,USK对暴力元素的上纲上线,主要还是局限在FPS,对策略游戏基本上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星际争霸》系列中也不乏人类士兵被打得支离破碎、鲜血横流的场面,但却可以轻松拿到USK12级。

不过,等到《命令与征服:将军》发售之时,这部无论在哪里都充满争议的作品就没有这种好命了。

“将军”在德国发售前夕,恰逢美国入侵伊拉克。USK以游戏中包含敏感政治话题,有可能触犯到阿拉伯裔情感为由,再次祭出了“拒绝评级”的杀招。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2)

中东势力的人肉炸弹在德版中变成了遥控炸弹小车

对此,开发商EA Pacific也只能祭出同行们屡试不爽的机械化作风,将所有出场将军的肖像和步兵单位的兵模都换成机械风格,把语音转录为了电子合成效果。

然而,将军的三大阵营设置和故事背景毕竟包含着强烈的地缘政治色彩,这是靠蒙一层铁皮所无法解决的。为此,EA Pacific的编剧们只能临时加入了一个脑洞大开的序幕:游戏中美国派系的空军将领高兰德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不慎打开了外星机械种族埋藏在地球上的生物炸弹,于是被尽数感染的三大军事强权领袖们率领着丧失心智的机械士兵们,开始了一场全球乱战……等等,我实在是编不下去了。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3)

可对于编剧来说,自己瞎编的德国特供剧情,也只能含着泪编完。难怪制作人达斯汀·布朗德在过审后感慨:我们简直是为德国玩家重新制作了一个游戏。

对历史问题的选择性执法

反暴力和反纳粹,对于德国人来说其实是同一件事情。

正如前西德教育部长韦尔门所说的那样,“文明的世界应该是反暴力的,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两场世界性的灾难,却发源于在启蒙最早,文明程度最高的欧洲。对暴力的粉饰、宣扬乃至美化,可以让任何自喻为文明的族群迅速跨入集体暴力的地狱。”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与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德国人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无论怎么做,似乎都不过分。

在一些“德吹”眼中,上述游戏在这片土地上遭遇的种种非难,正是德国人值得钦佩的地方:“瞧,人家连游戏中万字旗都不放过,只有日耳曼民族才能有这样的严谨态度和反省精神!”

然而,如果将视角扩大,就会发现前文提及的这些游戏在德国的种种荒诞遭遇,其实是被“选择性执法”了。

反纳粹的实质,是对法西斯诞生的历史与社会根源进行深度分析,并在社会层面上建立一系列防范机制,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将这段历史存在过的痕迹从历史中抹去。因此,德国的各项反纳粹法案均为反思文化的创作自由留下了一盏绿灯:出于艺术、科学、教育等用途,用以讲述历史事件时,可以合法使用违宪标志。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4)

《浪潮》、《我们的父辈》、《陨落》……德国优秀的二战反思影视作品数不胜数

近年来,流行文化界对纳粹元素的使用尺度,也在不断扩大。

2013年,德国行为艺术家梅塞在一次公开表演中因为行纳粹举手礼而被逮捕,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其为无罪,并且将该案件收录为指导性判例。大法官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属于“讽刺的范畴”,其言论和表达自由受宪法保护。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5)

无独有偶,2015年,黑色喜剧电影《他回来了》在德国引发了巨大争议,片中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的希特勒重操旧业,利用现代传媒鼓动德国人民重回法西斯的怀抱。片中大量出现的纳粹制服、仪式、军歌等元素,几乎触犯了德国所有的相关法律,也根本不是什么“历史纪实作品”……即便如此,德国电影分级机构和法务部门并未干涉影片的创作和公映。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6)

本片借助这场荒诞不经的希特勒当代奇遇记,揭示了德国社会日益右倾化的事实

相对影视作品,德国主管部门对含有历史敏感内容的电子游戏的高压政策,就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了。毕竟和许多国家一样,游戏在德国只能算是“玩具”,跟上述艺术创作无关。

好在,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这一切也许将成为历史。

今年八月初,德国玩家们迎来了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USK和德国文化媒体委员会经过内部讨论后达成共识,允许在历史题材游戏中使用纳粹符号。

游戏到底做过哪些让玩家寒心的事(德国的游戏审查制度有多奇葩)(27)

《经历致暗时刻》将成为首个受惠于USK上述新政的游戏

德国游戏业对此普遍持欢迎态度,正如德国游戏行业协会(BIU)常务董事菲尼克斯·法尔科所说的那样:“多年来,电脑和视频游戏已经被视为一种文化媒介,而最新的这个决定将进一步巩固了人们对使用违宪符号的认识。下一步,我们希望游戏中的暴力因素能够获得更高的宽容度。”

相对我们的东方邻国,正确的历史观,早已让德意志走上了国家正常化的道路。相信属于德国玩家们的“正常化”,也为时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