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习惯将阴历等同于农历,将阳历与阴历相对。但如果被问到三者的关系,很多人会一头雾水。

阳历农历阴历的区别(阳历阴历农历)(1)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是太阳历的简称。一年12个月,约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

阴历,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完全不考虑太阳的运动规律,因此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

农历是阳历还是阴历?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是以朔望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为了让月份不至于和季候偏差太大,每三年左右置闰两次,使得一定年内与阳历总天数一样;同时农历设置二十四节气来反应季节(实际上是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变化)的变化特征。因此每个二十四节气固定在每年的阳历几天中,除了清明节是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制定的以外;中国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是以阴历制定的,与阳历的日期比较是不固定的。

农历之所以被称为阴阳合历,因为不仅有阳历的成份,又有阴历的成份。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作出了两者对农业影响的总结,所以中国的农历比纯粹的阴历或西方普遍利用的阳历实用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