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国少年》风格干脆、简明、直接,无论是赛制、题目编排还是整体叙事都集中指向脑力角逐与选手成长。节目的守正创新激活了广大观众向“脑科学”求索的学习兴趣,更准确契合了00后子女成长与教育的时代脉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作为当下一匹节目“黑马”,《我中国少年》模式为社会教育类节目的提升与突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社会教育类节目好做,做好却不简单,这几乎已经成为电视从业者间的普遍认识。在娱乐向真人秀节目对各端口大小屏幕的不断挤占下,河北卫视推出的《我中国少年》反其道而行之,回归科学教育初心,强调硬科学、硬知识、硬实力,着力打造一档有筋骨,够硬核的青少年智力竞技节目。《我中国少年》风格干脆、简明、直接,无论是赛制、题目编排还是整体叙事都集中指向脑力角逐与选手成长。节目的守正创新激活了广大观众向“脑科学”求索的学习兴趣,更准确契合了00后子女成长与教育的时代脉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作为当下一匹节目“黑马”,《我中国少年》模式为社会教育类节目的提升与突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朴素中的精致:善作加减法的节目设计

善于把复杂的元素化于简洁的设计,这是电视节目必须解决的问题。当下热闹非凡的娱乐真人秀节目浪潮使得许多少儿类节目开始调转航向,尝试在节目的研发设计中引入娱乐化元素以强化节目戏剧效果。而过多的娱乐、游戏或戏剧性设计也往往使节目组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也造成过度娱乐而忽略了科教本心,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甚至给观众留下“弱智”的印象。相比而言,《我中国少年》很清楚自己需要打造的是什么。栏目组在节目设计上删繁就简,保证所有环节统筹并服务于突出“科学性”这个中心以及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1)关注少年成长、树立少年榜样两个着力点上,实现了以赛促学、教中有乐的良好效果。可以说《我中国少年》正是凭借着朴素而精致的独特模式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2)

《我中国少年》在节目风格上坚持“去泡沫化”,拒绝走造星式的偶像练习生养成模式,着眼于科教立意,在此基础上踏踏实实讲故事,从而达到寓教于乐。节目致力于用实实在在的内容吸引人,用真真切切的情感打动人,于细节处强化节目质感,不刻意、不渲染、不夸张、不煽情,给观众以理性克制、质朴自然的清新之感。《我中国少年》节目组没有讲排场、拼颜值、比流量,而是在选手水平与质量上下功夫。节目在全国10万少年中层层筛选,优中择优。他们其中有人曾问鼎世界脑力锦标赛儿童组总冠军,有人摘得MakeX机器人挑战赛全国亚军……他们不是“网红脸”,也不是“小鲜肉”,却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天赋资质和不加修饰的纯真在节目中绽放熠熠星光。在导师人选的考量上,节目组并没有邀请一线明星作为“科学大使”吸引人气,而是有意识选择相关科学领域权威专家作为“科学队长”坐镇把关,为选手提供专业指导与心灵启迪。在第二季中,节目组邀请到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分别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角度辅助选手深度解题。此外,作为受邀嘉宾中唯一一位演艺明星,演员宋宁则是以知心家长的身份,为孩子们加油鼓劲,分享成长教育的乐趣与道理。无论是选手还是导师阵容的设置,均力求与节目的立意与特性高度贴合。

小成本也能收获大制作。作为一档原创性智力竞技节目,《我中国少年》秉持以创新为王的理念,依托开掘科学魅力、树立少年榜样的精准定位,守正创新,科学调配资源,强化节目创造性、互动性与趣味性,让好钢用到在刀刃上。正是优秀的创意与巧妙的赛题设计,让《我中国少年》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视觉呈现上,《我中国少年》第二季舞美由世界知名舞台总监弗洛里安·韦德一手打造,通过大量折线以及方形图案的运用,将整个舞台打造成一派科学空间站的景象。舞台主色调为深蓝色,在橘色、黄色为主的电路排线的装饰下,整个舞台更呈现出一种奇幻与浪漫并存的未来感。另外,《我中国少年》竞技环节中的花式考题,更成为节目的创新亮点。题目设计与舞美特性无缝衔接,场景化的演绎让抽象的题目变成生动鲜活。各种设计精巧的实物道具的运用,让选手答题的思维过程得以可视化具象呈现,从而丰富了节目的整体视觉美感。如《航线轨迹》《电光炫舞》等考题,则通过室内航模飞行、电光舞者的酷炫表演,将抽象的数理题目通过艺术化形式呈现出来,增强了观赏性与娱乐感,让普通观众也能参与到紧张的对垒之中。

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3)

节目的质朴真实还体现其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4)贯穿始终的问题意识和直言不讳的话语形态。节目以冷静客观的视角,毫不避讳地直观呈现、直面在智力竞技过程中选手自身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及时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提供正向引导。自《我中国少年》第二季起,节目组赋予导师以更大的话语空间,导师区成为整个节目中又一个重要的交流场域。三位导师就比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指导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自省和他省,实现全方面的健康成长。在第二季第一期的首轮对决中,出题嘉宾老年模特队的奶奶们身材修长,身姿挺拔,一出场就凭着气宇轩昂的仪表震撼全场。节目组则适时将参赛选手少年们的上场画面穿插其中。与奶奶们形成对比的是,很多选手走路都不甚注意自身仪态管理,往往都弓腰驼背、耸肩探头,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在随后的点评环节中,导师们更是毫不避讳地指出少年们在坐立行走上的仪态问题,强调即便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仪表,挺胸抬头,及时为少年们补上了一堂难得的仪表课。

二、一盏灯到一瞬间:酣畅淋漓的叙事张力打造

在《我中国少年》第二季季赛的舞台上,尽管每期节目都有多达37位选手同台竞技,但这些小选手的名字和精彩瞬间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霸气爆灯、以一敌二的记忆大神周刘奥,“光速”抢答击溃对手信心的王一茗、兄弟一心齐上阵的三胞胎学霸等。这均来自于节目在镜头叙事上的精心打磨。通过动力机制的巧妙设置以及对于奇观时刻的多角度塑造,节目在叙事上极具张力,使比赛现场悬念重重、紧张激烈的情绪氛围得以生动展现,有效实现了屏幕内外的同频共振。

首先,《我中国少年》在节目赛制中树起了一盏灯,为整个节目叙事的持续发展找到了核心推动力。动力机制之于电视节目,正如引擎之于汽车、飞机。广电媒体要讲好故事,让节目具有持续吸引力,就要在叙事中结构典型矛盾与冲突点,从而推动叙事的前进,不断为观众呈现新的内容与情节。在第二季的节目中,《我中国少年》在赛制规则上别出心裁,设置老擂主踢馆赛、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5)30V1的攻守循环赛、1V2爆灯赛,双人合作赛等多种竞技形式。整个赛程设置环环相扣,悬念重重,使得节目在少年们攻守易位的循环对抗之中强化了叙事的戏剧张力。在赛制设计中,节目组通过点灯的形式将各个比赛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在每次的比赛中,当攻擂方成功登顶擂台,或者守擂方防守成功,选手都可以点亮一盏灯,累计点亮三盏灯的选手即可直接晋级总决赛。因此每场比赛是否可以点灯,能否集满三盏灯便成为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6)贯穿整季节目的一个巨大悬念,使得赛场上的所有矛盾冲突均随着点灯这一行为而依次展开,不断将赛况推向高潮。因此《我中国少年》能够做到始终吸引观众对节目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及时跟进比赛的最新发展。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尽管在比赛中设置了点灯这一核心动力机制,但在关键时间点以及视觉呈现上未做出有效的强调与突出,从而形成压力场和高潮的爆发,使得节目在仪式感营造,叙事动力提示上受到一定影响。

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7)

其次,《我中国少年》节目善于在比赛过程中挖掘和营造奇观时刻,从而强化节目的戏剧化效果,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觉审美体验。所谓奇观时刻, 指的是节目中所出现的精彩瞬间,抑或是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很难看到的“奇迹”景观。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鲜活细节,串联成节目叙事中一个又一个高潮点,故能有效调动起观众的观赏情绪,培养观众对于节目内容的期待,增强观众对于节目的收视粘度。《我中国少年》中的奇观时刻一部分来源于摄制组对于节目中自然呈现的精彩细节的瞬时捕捉。另一部分则来源于栏目组的前期策划与后期处理,在如考题结果揭晓、选手对垒宣言、神秘嘉宾出场等环节进行的相应设计。如在周刘奥挑战超难度图画记忆的比赛中,当大部分选手还在苦心分析题目时,画面给到了一只已经在填写答案的手的特写,紧接着快速穿插一组展现不同选手反应的多景别、多主体镜头,将其他选手们的惊讶表情展现得一览无余。随后在一段快节奏的音乐之中,镜头又给到了导师席上仍在分析讨论的刘颖,伴随它的是刘颖猜测是肖雨昊率先完成的同期。在这一系列铺陈与酝酿之后,节目组才给出了最终的答案。这一段落中奇观时刻的营造,有力烘托了一种神秘、紧张的氛围,可谓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将答者是谁的悬念推向了极致,尽显节目叙事的强大张力。

最后,从一盏灯到一瞬间的节目叙事的打造,同样离不开精心设计、独具创新的道具的保障。《我中国少年》节目组打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道具,对整个节目的视觉呈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些道具也有效将并不直观的脑力对决转化为观众可见、直观生动的电视表现形式,增强了节目的形式感和代入感,让智力比拼生动起来,更让节目增添了更多看点。这里有来自中国传统木版印画技艺的近200块饾版组成的古韵十足的答题矩阵;有由专业技术人员调试的68个跳舞机器人而组成的别样舞群;有80个精心雕刻的蛋雕所组成的唯美题库。节目中对这些道具进行了多机位全方位的展示,充分发挥了这些精心准备的道具的作用。

三、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紧扣时代脉搏的多元表达

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8)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素质面貌亦是反映整个国家社会发展情况的一面窗口。在节目立意上,《我中国少年》由点及面,由少年而中国,由节目到时代,在题目内容设置及演示中融入大量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及故事,在向全国观众展示当代青少年风采的同时,让参赛选手及青少年观众形象了解新时代下我国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长足进步与宝贵成果,从而紧扣当下主流价值观,进一步延展了节目表达的广度与深度。

《我中国少年》节目展现了新生代青少年智慧、阳光与自信的良好精神风貌,让社会各界对于00后群体的个性、才华与成长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与认识。紧张密集的赛程和极度“烧脑”的题目的双重磨砺,极大地锻炼了这些00后小选手面临挑战的心理素质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节目组也并没有仅仅止步于此。在对选手“高智商”的考察与比拼之外,在第二季中所设置的综合脑智、体能、德育三维一体的对战模式,更是对选手的情商、领导力、意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每位选手的人物形象得到进一步丰满,同时也推动了选手的综合发展。在第二季海选赛中,面对前期黄队接连失败的情况,初做队长的选手周刘奥一个一个安慰自己的队友,在发现队员体力不支后,主动带领战队进行晨跑锻炼;红队队长肖雨昊则在关键时刻喊出 “题输了,但志气没有输,输掉的席位这一期我拿回来!”主动承担重任,让队员重燃斗志。《我中国少年》让观众看到了这群时代少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成长路径,也为屏幕前的家长与孩子树立了可学可鉴的榜样。

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9)

在最强智力少年的对决外,《我中国少年》也为家长如何做“智慧”父母提供了妙计锦囊。作为一档青少年科教类节目,《我中国少年》鼓励青少年与父母消除隔阂,真诚沟通,为当下新式中国教育理念的分享与传播提供了平台。在第二季的比赛中,节目组在第五期、第六期节目中将家长邀请到比赛赛场为选手助阵。当选手得分成功时,家长们毫不吝惜地在一边表达着对孩子的鼓励,让舞台上多了一份温情相伴,促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与理解。而节目中所渗透的关于教育和放手的命题,更引起了广大家长的思考。选手肖雨昊的爸爸在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讲到,平时在家会给孩子很大的自主权利,报辅导班自己拿主意,去国外参加比赛自己解决签证问题。“让他自己飞,越飞越高,只有自己独立、自主,在我们家长的指引下,才能自由地翱翔。”鼓励教育十分重要,而适当的放手对于今天青少年的教育来讲亦不可缺少。优秀选手家长的交流,为每一个望子成龙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启迪。

在《我中国少年》节目中的中国少年,一半来自于选手们纵横捭阖、挥斥方遒的攻守擂台,另一半则来自于出题舞台上的出题嘉宾,他们同样值得万千瞩目。在第二季季赛中,节目组先后邀请了航模达人、少年花式篮球队、90后蛋雕手艺人、机器人表演团队等作为嘉宾现场出题。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体代表的表演与考题,将社会各方面发展现状的切片整合成一幅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全景风情图,既有效拓展了观众对于中国少年的整体认识,更使其生动感受到新时期我国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所迸发的旺盛活力与生机。在出题嘉宾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第二季第一期率先亮相的超龄模特队的“花样奶奶”们。她们平均年龄55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2岁。虽然白发苍苍,她们却身材修长,轻松驾驭25公分恨天高优雅行进在舞台之上。她们对于时尚的追求和演绎,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中老年妇女群体的精神风貌与全新生活理念。正如导师嘉宾冷淞老师所说,人的年龄不可冻结,但是人的心态可以逆龄,老年模特队的奶奶们是有着少年心态的中国老年,她们同样以自己的轨迹与生活诠释着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

此外,《我中国少年》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科技竞技有机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10)结合,通过巧妙构思,将汉字、古诗词、木版印画、中国结、清明上河图、孔明灯等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数理逻辑题目之中。竞技擂台变成了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堂,参赛选手与场外观众在计算和推理的同时,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第二季第五期的四子棋挑战赛中,对垒选手首先需要在短时间内对150个生僻字进行记忆,在落子前需要先回答对应格子里所分布的生僻字读音,另外导师也会对其中一些字的字意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补充阐释。节目寓教于乐,将生僻字的学习传承融入选手的记忆力比拼之中,让节目葆有更多文化的温度。

总体而言,作为一档突出重围的“硬核”节目,《我中国少年》做到了不粉饰、不刻意。其超脱于对智力奇观的简单猎奇,以及对娱乐戏剧效果的过度渲染,从科学性、教育性的栏目定位出发,专注于呈现选手们如何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我中国少年》的成功来源于它的纯粹、来源于对“少即是多”的极致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11)贯彻。它始终以一种理性甚至是克制的视角,带领观众默默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12)关注、并始终关怀着较量场上青少年选手们在赛程中的成长与改变。对于参赛的孩子们来说,从海选赛一路走来,凭借自己的认真与努力收获成与败、笑与泪,在《我中国少年》第二季季赛的科学夏令营中,一起度过一个紧张而美好的夏天。

(作者曾祥敏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翁旭东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注释:[1]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人民网,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13)http://politics.people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14).com.cn/n/益智青少年节目(少年智力节目的硬核突围)(15)2013/0504/c1024-21365997-2.html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 ”m.zongyijia.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