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自明朝以后,几乎无人不知晓他,可也仅仅是限于他的名字而已,对于他的生平经历很少了解,譬如他是哪里人,至今也没有搞清楚。
明代初年的贾仲明说他是山西太原人,他在《录鬼簿续编》中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
这段话记载了罗贯中的籍贯、别号、性格等,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按理讲,这段话是可信的,贾仲明不仅和罗贯中身处同一时代,而且还是忘年之交,那么他的记载应当不会有假。
然而,现存明代《三国志演义》的刊本,大多署“东原罗贯中编次”,庸愚子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也说:“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这样的记载同《录鬼簿续编》中的记述有相当大的距离。
主张“东原人”的理由是:“《录鬼簿续编》是抄本,可能把‘东’字的草书误看成‘太’字,而贾仲明是山东淄川人,他又与罗贯中为忘年之交,那么,罗贯中为山东东原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主张“太原人”的一派,努力挖掘了下列理由:一、罗贯中撰写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本是写残唐五代的历史故事的,但小说对晋王李克用及李存孝以山西为舞台的活动的描写,在全书六十回中占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从宋代开始李克用、李存孝的故事就在山西的民间广泛地流传,只有生活在山西的人,耳濡目染,接受了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感染、熏陶,才能把小说写成这样的内容;二、学者们根据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的提示,在太原市清徐县找到了世居于此的罗氏家族,还搜集到清同治壬申(1872年)重修的《罗氏家谱》,查到元末第七代“锦子”下,有长子“张氏生二子宗、让”,又注明“次子出外”。意思是说罗锦有一次子,家谱上不录名字,由于某种原因,已被家族除名。而在《罗氏家谱》第八代“才增”所生的儿子名单中有“罗定”一人,未著录妻子,只注了“在湖广”三字。说明罗定是离开家乡闯荡江湖的人。恰巧,清代有一部描写宋徽宗时英雄李雷故事的小说《善恶图全传》二十一回,就正好写了一位名叫“罗定”的人物:
冲爷说:“你姓甚名谁?”“俺姓罗名定。”“你莫非江湖上称为醉天神么?”“然也。”冲爷细说一遍,随引罗定见李雷,叫声:“恩爷,此乃是孩儿同乡,是一位英雄好汉,乃是罗贯中令郎,名叫罗定,盖数第一条名枪。”
《罗氏家谱》中的罗定是被除了名而外出的“次子”的侄子,而社会上,则被人们看成罗贯中的儿子。那么,被除名外出的“次子”是谁呢?联系到小说在封建社会一直被视为末流,尤其是罗贯中曾参与被视为“倡乱”、“海盗”的小说《水浒传》的撰写,使家族“蒙羞”,被除名是极有可能的。因此,罗贯中极有可能就是家谱中罗锦的次子。若是,罗贯中籍贯太原便得到了证实。
然而,这样的论证很难让人相信。人们不禁要问:《善恶图》中的“小说家言”可靠吗?说罗贯中就是《罗氏族谱》中被除了名的罗锦的次子,又有多少依据呢?
看来,寻找罗贯中的家乡,仍然是一个不知从哪里下手的艰难工程。我们不可能从寥寥几条元明人的笔记材料中悟出新的线索,我们也不大可能从地下挖掘出有关他生平的文物来。或许,它将永远是一个不可破解的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