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原子弹的‘原’,公浦是人民的‘公仆’。”现年85岁高龄的“功勋工人”原公浦总是喜欢这样自我介绍。之所以这样说,也许是老爷子心里总愿意将自己与原子弹事业联系在一起,一辈子也不分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巨响”让中国在世界昂起头。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剧《激情的岁月》上周落下帷幕。该片完整地塑造了“两弹一星”的功勋群像,镜头中除了科研群体,还出现了一批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功勋工人”,他们同样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贡献了青春与热血,原公浦就是其中的一员。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像在针尖上跳舞

“‘原’是原子弹的‘原’,公浦是人民的‘公仆’。”现年85岁高龄的“功勋工人”原公浦总是喜欢这样自我介绍。他是《激情的岁月》剧中“陆三刀”的人物原型“原三刀”, 作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也就是切割最后三刀的人,他的位置至关重要。

原公浦:“当时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就这么一颗,如果在我手里头要出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的核试验恐怕要推迟了。”

中苏两国谁先有的核弹(激情的岁月路三刀)(1)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以“你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来形容原公浦。上级领导甚至对他说,任务成功与否,“宝”就压在你身上。“三刀”,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像在针尖上跳舞,切割刀多进一分、少出一厘都可能导致失败,甚至对每次车削的铀屑都有严格标准,容不得一点闪失。身边的工程师不停地计算,任务随时准备停下。

原公浦:“我旁边一个工程师给我们做计算的,我进的时候进了多少,我这个表上多少,加工完了以后,计算的人计算下来正好是我进刀的数据才能够完整(才算成功),要是有问题的话马上就要停下来,为什么?进刀的数据跟测量的数据不一样,所以要求非常严格。”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片断:这是最后三刀,也是最关键的三刀,车多了整个铀球就报废了,几万人、十年的功夫就全都泡汤了。但如果车少了,达不到标准,产生了硬化层,就无法加工,铀球不能拿去组装,原子弹也就不会爆炸。

中苏两国谁先有的核弹(激情的岁月路三刀)(2)

原公浦和电视纪录片照片合影

出现问题不仅是任务无法完成,生命安全更无法保证,房间四个角落里都装着报警装置,一旦切割超过临界值就需要第一时间撤退。

原公浦:“响了以后在几秒钟之内必须要撤退,否则的话我受到大量的中子的辐射,肯定就没有命了。真正上的时候真的冒汗,我穿的三套衣服全都湿透了,离的非常近只有十几公分,防护眼镜也要拿掉,就是这样,但是我完成了。完成这三刀以后我就瘫倒在椅子上了。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片断:报告各位领导, 核心部件的精确度、同心室及规格等各项数据,均达到设计指标。596第一颗正样铀球,顺利加工完成,好好好好...了不起呀,陆一刀,你不该叫陆一刀,(那叫什么?)陆三刀,哈哈哈哈哈哈

中苏两国谁先有的核弹(激情的岁月路三刀)(3)

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16号下午3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伴随着惊天巨响,紫红色的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吃土豆都要互相监督 在山边挖个洞睡觉

而五年前,担任中核404厂机械加工班班长的原公浦,作为上海市优秀技工代表被选中到西北参加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年25岁的他并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从此和中国的核工业进程紧紧连在了一起。罗布泊北依天山,南靠阿尔金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方圆三百公里内没有人烟,可谓得天独厚的核试验条件,但这样的自然环境对生存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原公浦:“以前我们吃骆驼草籽,没吃的了,我们当时就这个样子,我们当时都是拿小脸盆去的,因为都是稀的;就这个骆驼草都是刺儿,一扎就是出血。采里头的籽儿来吃。就是羊骚味特别重,这是骆驼草籽,又是黄羊吃的一种草,所以说羊骚臭得不得了。但是我们要把它喝下去,为啥?没别的吃的,吃这个。”

骆驼草籽不能长期吃,困难时期,食物补给有限,能运送到这里的品种更少而又少,基地想办法定期往这里投送一些土豆,但即便是土豆,吃起来也要互相监督。

原公浦:“我们吃土豆,两斤土豆抵一斤粮食,跑到分土豆的地方,要跑5公里去取粮食,背回来两个工程师用锁看着,一人一顿两三个,控制限量,吃多了后来没吃的会饿死的。”

中苏两国谁先有的核弹(激情的岁月路三刀)(4)

原公浦在家中

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睡觉怎么办?挖洞!就是在山边上挖个洞,喝水呢?抢水线!哪怕研究人员自己不吃不喝不休息,也要保证反应堆不停。

原公浦:“风特别大,365天天天刮风。刮大风了,把帐篷刮掉了,大家不是去抢自己的东西,而是抢我们的资料,我们把资料要抢回来。那时候水特别金贵,我们说一盆水比汽油还要贵。我们每天就半脸盆水,喝、用、洗全是它,最后剩下这点水,还舍不得倒掉,因为太干燥了;我们抢水线,有四五十公里从祁连山引到这儿,反应堆、生活生产全用这个水,零下30多度全冻了,带着职工钻到水泥管道砸冰,弯着个腰,太艰苦了,到管道里喘气都喘不过来气,为的就是反应堆不要停下来。”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艰苦的生活环境,缺水饿肚导致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出现营养不良、浮肿,原公浦回忆称,当时大家还有一招就是“精神会餐”,会餐之后掰块“酱油膏”,比什么珍馐都美味。

原公浦:“那个时候大家在一起开玩笑,我在哪一年以前我吃过什么饺子,他吃过什么点心,大家就叫精神会餐,这互相听着会餐。最后就拿出酱油膏,我从来没见过酱油膏,就掰一块下来,用开水冲一下,就喝这个东西,补充一些营养。”

中苏两国谁先有的核弹(激情的岁月路三刀)(5)

原公浦证书照片

隐姓埋名几十年 只剩一个信箱与外界联系

原公浦在谈到最后“三刀”成功的完成,自豪地说“我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但是,这样的刀山火海、艰难困苦却只能默默藏在心里。因为工作任务的绝密要求,原公浦他们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只剩一个信箱,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

中苏两国谁先有的核弹(激情的岁月路三刀)(6)

原公浦和爱人结婚照

记者:“您瞒着家里人多长时间了?”

原公浦:“一直到82年。”

记者:“家里人有埋怨过你们,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你干嘛去了?”

原公浦:“我要上岗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就跟我爱人讲,我说我要去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说你要把我们的女儿带大,她当时哭了。但是她说,领导说相信你,我也相信你,你能够完成任务,你放心地去做,孩子,我肯定会带好的,你放心。”

“做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原公浦说,让他们能够坚守这份信念、甘心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的代价的原因,只有四个字——祖国需要。

原公浦:“当时调我的时候,问我说你有什么要求?我说我没什么要求。非常简单。当时我们就有一种口号,叫做好青年志在四方......很简单,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就是这样子。”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王慧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