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人精神压力增大。功能性胃肠病往往由此萌生。该病发病率非常高,近一半到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都是功能性的胃肠病。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改善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反复发作,但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与病人的精神、心理、社会等因素相关。

临床分型

便秘型

腹泻型

混合型(便秘腹泻交替发作)

不确定型(便秘腹泻发作不稳定出)

发病原因

因精神压力的原因,脑部分泌的激素水平和肠道分泌的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导致:

肠蠕动加快:致使腹泻

肠蠕动减慢:致使便秘

肠道痉挛:致使腹痛

确诊方式

功能性胃肠病是排他性的诊断,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胃肠内镜检查排除所有可能导致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后方可诊断。

症状需持续六个月以上且最近三个月持续发作每周至少一次才可诊断。

长期肠胃不适拉肚子(压力引起肠胃小情绪)(1)

患者持续或反复出现症状时不能自诊自治自行吃药,很多疾病为器质性病变或症状类似,吃错药反而延误甚至加重病情,应及时就医。

治疗手段

长期肠胃不适拉肚子(压力引起肠胃小情绪)(2)

一般治疗

[心情舒畅]

[忌食]

刺激性、不易消化、海鲜类食品以及患者本人不耐受的食物(有的人喝牛奶、吃燕麦会不适,此时应避免再食用)

[忌烟、酒]

药物治疗

[上腹痛、上腹灼热感者]

制酸药,如 H2 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餐后饱胀、早饱、便秘者]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力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

[腹泻者]

酌情使用止泻剂,如蒙脱石散等

[便秘者]

口服温和的通便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

功能性胃肠病是排他性的诊断,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胃肠内镜检查排除所有可能导致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后方可诊断。

中西疗法

将常规的西医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不好或药物副作用较大的情况下会配合中医药的治疗

最多见的是汤药治疗,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医的辩证论治(望闻问切),考虑成药、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穴位埋线、耳针等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功能性胃肠病是慢性、稳定性的疾病很难根治,可通过饮食调节,情志调节和药物治疗能控制很长一段时间不复发。

控制措施

[饮食]

按时就餐,避免刺激性食物(辣冷酸甜、烟酒)、不耐受食物

[休息]

长期肠胃不适拉肚子(压力引起肠胃小情绪)(3)

忌宵夜、忌熬夜

[运动]

避免久坐

[情绪]

减轻压力和焦虑,少生闷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