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想必大家都被大河南的《端午奇妙游》刷了屏,水下的五彩洛神惊艳了所有人的眼睛,绝美的画面每一桢都像是从壁画中走下来的,这才是最好的审美教育啊。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

看那衣袂飘动,小时候背过的古文:“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瞬间就有了画面感,好一个若将飞而未翔,再次感叹中华诗词如此之美。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2)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3)

从《唐宫夜宴》到元宵节的《博物馆奇妙夜》,再到这次的《端午奇妙游》,河南卫视将中华文化再次发扬出圈,布景、舞美、配色太养眼了,每一幅画面配色都很高级。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4)

毕竟我大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水下舞蹈《祈》虽然只有一分多钟的时间,却让观众一下子就想起了民间传说、诗词和神话,勾起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关于古典美的最深的回忆。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5)

传说中的洛神如何绝美,都只存于想象之中。而舞蹈一出,那些传说、洛神赋,小时候听过的神话,都涌现了出来。

波光粼粼,光影交错,飘飘若仙,不是仙女下凡是什么?

洛神是洛水的女神,河出图,洛出书,正是洛阳久远的文化。

除了五彩洛神让人惊艳,琵琶曲《兰陵王入阵曲》也相当震撼。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6)

小小琵琶可有金石之音,有千军万马之气势。而两位古装演员的演绎更有了电影的高级感。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7)

而《兰陵王入阵曲》更是和洛阳这座古城有着长久的渊源。

《兰陵王入阵曲》创作于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洛阳邙山,北齐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齐武成帝急诏各路援军解洛阳之围。

兰陵王亲率五百精骑攻入北周包围圈,使得北齐反败为胜。

为歌颂兰陵王,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属于军队武乐,后传入民间。

进入隋唐之后,《兰陵王入阵曲》逐渐演变成软舞和戴面具表演的歌舞戏,别名《大面》,曾广为传播。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8)

直到武则天时代,《兰陵王入阵曲》都还在宫廷和民间广为流传。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她将年号取名为“天授”,意为她的帝位是上天授予的,武则天一向喜爱洛阳,登基这一年更是把都城从长安迁到了洛阳,在新建的“明堂”大殿上宴请百官。

在这场宴会上,她的孙子孙女们纷纷为奶奶表演了各种节目。

四岁的永昌公主和姐姐寿昌公主一起,表演了舞蹈《西凉》。

楚王李隆基为奶奶献舞《长命女》,而他的弟弟李隆范则为奶奶献舞的就是《大面》,即《兰陵王入阵曲》。

这个时候的《兰陵王入阵曲》还没有被禁演。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9)

到了李隆基登基之后,就下诏全国各处禁演《兰陵王入阵曲》。

原因是北齐是鲜卑族开创的朝代,不是华夏正统,因此《兰陵王入阵曲》也不是华夏正声,因而下令禁演。所以,此曲之后在国内渐渐失传。

而《兰陵王入阵曲》在初唐盛行,被很多日本遣唐使和琴师带到日本,反而在日本广为流传。

日本古典《舞乐》一书,封面和第一章都是《兰陵王入阵曲》。

1992年,笠置侃一先生率奈良大学雅乐团赴河北磁县兰陵王墓拜祭,并演出《陵王》舞乐。千年名曲,重归故里。

而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中的节目正有《兰陵王入阵曲》:

一位父亲在日本奈良飞鸟宫,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弹奏起《兰陵王入阵曲》。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0)

而在华夏,他的女儿怀着对父亲的思念,也正弹奏着《兰陵王入阵曲》。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1)

在女儿的记忆中,小时候父亲亲自教她弹奏琵琶,却有一日,父亲随使者去日本教习琵琶,从此未能再加大唐,一去不归。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2)

而母亲思念又怨恨父亲,剪断了琵琶,不许女儿再碰。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3)

可女儿怀着对父亲的绵长思念,根据记忆中父亲演奏的曲子,最终还是学会了《兰陵王入阵曲》。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4)

父亲眼含热泪,思念故土: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5)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看到此处,真的感动得泪流满面。

文化会失传吗?不会。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6)

它就植根于血脉里,它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国泰民安的环境,一个契机,当美被点燃,灵魂被唤醒,年轻一代自然懂得什么是瑰宝,什么是极好的。

王昭君后来怎么死(兰陵王入阵曲也很绝)(17)

感谢河南卫视,感谢所有演职人员,让我们在这个端午节,感受到了一场唯美的文化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