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齐桓公登上国君之位,组建了“桓管五杰”的核心团队,通过他的攻伐与盟约,逐步走向霸主之位。

比如,同一套说辞在两处先后处于二人之口,描绘了两位预言家。

第一位:桓管五杰之一——东郭牙。

齐桓公想攻伐莒国,本来这事就齐桓公和管仲两人知道,而实际上却是国人皆知。管仲知道此事定是由东郭牙传出,于是质问东郭牙。“管仲曰:‘子何以知之?’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是以知之。’管仲曰:‘何谓三色?’曰:‘欢忻爱说,钟鼓之色也;愁悴哀忧,衰绖之色也;猛厉充实,兵革之色也。是以知之。’管仲曰:‘何以知其莒也?’对曰:‘君东南面而指,口张而不掩,舌举而不下,是以知其莒也。’”东郭牙在他这个独创的“三色理论”上总结道:“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夫知者之于人也,未尝求知而后能知也,观容貌,察气志,定取舍,而人情毕矣。”

2.起因:

第二位:才貌双全的国母——卫姬

齐桓公和管仲筹划讨伐卫国。卫姬得知后见到齐桓公,就脱下自己的簪珥、佩环,走到堂下跪拜,请求齐桓公告之因何伐卫?齐桓公敷衍说:“我并没有想伐卫呀!”卫姬说道:“君上面上充满了忿怒的颜色,手足也出现自大的举动,这分明是要攻伐人家的表现!君上走进来的时候,抬脚很高,气色严厉,声音高昂。而一见我,就都中止了。所以我知晓君上是要攻打卫国。”于是,齐桓公只好答应她不打卫国了。第二天,齐桓公上朝后,管仲对他说:“今天君上气色温和,说话迟缓,想来是不想再攻打卫国了。”齐桓公笑着说:“真好呀!我宫里有卫夫人,替我治理着内事,外面有仲父,替我治理外事。这样看来,齐国想不富强都不行了。”《诗经》中称颂卫姬“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一方面称赞她的美貌,一方面肯定了她的智慧,成为了齐国国母。后人进一步称赞她:忠款诚信

古书中对美女的负面评价较多,而赞誉少之又少,卫姬能得到忠款诚信和邦之媛也的称谓,实属难得!

带娃学习之93成语(带娃学习之93成语)(1)

3.经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了智慧聪颖的存国保家卫姬,就还要有招灾惹祸的蔡姬。

在迎娶蔡姬的时候,齐桓公已经五十多岁了,典型的老夫少妻配置,当然这毫不妨碍两人的感情。青春无敌的蔡姬深得齐桓公宠爱,走到哪都带着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慢慢的弄得这个蔡姬都有点恃宠而骄了。

有一次,齐桓公和蔡姬两人坐在一艘小船在湖中间游玩,齐桓公正在欣赏湖边的美丽景色,突然小船激烈的摇荡起来,原来是蔡姬想和齐桓公开玩笑呢!只见性格活泼的蔡姬正在故意左右晃动,想试试齐桓公的反应,齐桓公一开始也知道蔡姬故意耍闹,就心平气和的提醒她:“不要闹了,我不会游泳,要是掉下去了怎么办?”,蔡姬听到以后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摇的更欢了,还一边笑着向齐桓公身上洒水说:“没关系,你掉下去了淹不死,我会救你的!”。

这边齐桓公是真的不会游泳,而且年纪大了一晃就容易头晕,脸色顿时变得煞白煞白的,那边蔡姬还正玩的尽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下弄得齐桓公真的生气了:“今天不玩了,明天就送你回娘家好好反省反省!”第二天就派马车把一脸委屈的蔡姬送回了蔡国。这个事儿在《左传》是这么记载的:齐候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蔡人嫁之。

问题就出在这里,本来是两口子闹口角,齐桓公只是让蔡姬回娘家好好反省反省,以打压一下她身上的娇气。没想到蔡国的国君蔡穆侯看到自己的妹妹被遣送回来后很生气,又把她给嫁了出去,而且嫁的还是楚国国君楚成王!这下可把齐桓公给气坏了,他立刻马上组织军队讨伐蔡国和楚国!

蔡国是小国,哪里经得起齐国的折腾,蔡国军队很快就被打败了,蔡穆侯逃到了楚国。齐桓公派大军一路追过去,到了楚国的边境一个叫召陵的地方暂时驻扎了下来,于是就出现了文中开头出现的那一幕。

楚国使臣屈完来到齐军大营就向齐桓公询问:“你们国家在北方,我们国家在南方,两国可以说是风牛马不相及,请问你们来这里是有何贵干啊?”,齐桓公也不好意思说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来,可是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正愁着该怎么回答,管仲适时出来解围道:“你们楚国长时间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还有周昭王南巡到楚国的汉水以后怎么没有返回(实际上是周昭王南征楚国时全军覆灭),我们特来查问这两件事!”,屈完不卑不亢的问答说:“没有及时进贡包茅是我们的不对,我们一定会及时补上,但是周昭王的事我们也不清楚,请你们到汉水边去问一问吧!”。注:成语风牛马不相及。

齐桓公考虑了当时的利害关系,决定与楚国盟约,撤兵。以上,就是脑子不够使,给娘家全国招来灭国之的蔡姬

4.结果:

桓公、管仲和隰朋等人攻打孤竹国,春去冬回,回来路上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

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带娃学习之93成语(带娃学习之93成语)(2)

5.评述:

周襄王赏赐齐桓公,并说桓公受赐时可不必行君臣之礼。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望近得就在我的面前,不足一尺之地。”然后就跪拜叩首才接受赏赐。(注:成语天威咫尺

天威咫尺比喻帝王或朝廷的威严或威望。也是齐桓公霸业的巅峰时刻,表明齐桓公还是始终坚持“尊王攘夷”的大政略。

6.引用典籍、典故及成语:

(1). 引自:西汉刘向,《齐桓卫姬》

卫姬者,卫侯之女,齐桓公之夫人也。桓公好淫乐,卫姬为之不听郑卫之音。桓公用管仲宁戚,行霸道,诸侯皆朝,而卫独不至。桓公与管仲谋伐卫。罢朝入闺,卫姬望见桓公,脱簪珥,解环佩,下堂再拜,曰:“愿请卫之罪。”桓公曰:“吾与卫无故,姬何请耶?”对曰:“妾闻之:人君有三色,显然喜乐容貌淫乐者,钟鼓酒食之色。寂然清静意气沉抑者,丧祸之色。忿然充满手足矜动者,攻伐之色。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卫也,是以请也。”桓公许诺。明日临朝,管仲趋进曰:“君之莅朝也,恭而气下,言则徐,无伐国之志,是释卫也。”桓公曰:“善。”乃立卫姬为夫人,号管仲为仲父。曰:“夫人治内,管仲治外。寡人虽愚,足以立于世矣。”君子谓卫姬信而有行。诗曰:“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颂曰:齐桓卫姬,忠款诚信,公好淫乐,姬为修身,望色请罪,桓公加焉,厥使治内,立为夫人。

(2).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注:成语老马识途。

(3). 《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注:成语风牛马不相及。

(4). 《左传·齐桓公下拜受

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注:成语天威咫尺

典故及成语:

(1) 典故:观容貌,察气志,定取舍,而人情毕矣

(2) 典故:邦之媛也

(3) 成语:忠款诚信

(4) 成语:老马识途

(5) 成语:天威咫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