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一直在学习一些关于树木栽植的课程,其中一位老师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说“其实移栽树木想让它成活很简单,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就行,那就是‘移树无时,莫教树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大树移植的原则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树移植的原则是什么(俗话说移树无时)

大树移植的原则是什么

这几日一直在学习一些关于树木栽植的课程,其中一位老师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说。“其实移栽树木想让它成活很简单,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就行,那就是‘移树无时,莫教树知’。”

其实细想下来还真是这样,在现在的园林绿化施工中,我们为了提高树木移植的成活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实都是围绕着“莫教树知”这句话在进行。

图为正在卸车的大树

“移树无时,莫教树知”这句谚语的出处最早来自于唐代郭橐驼的《种树书》一书,书中写到:“凡移树不要伤根须,须阔垛,不可去土,恐伤根。谚云:移树无时,莫教树知。”

虽然这么多年,关于郭橐驼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一直存有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种树书》这本书中写了很多关于农作物和树木的种植以及嫁接技术,内容比古代一般的农书涉及面要广泛很多,而且讲解的知识既通俗易懂,又十分实在实用。

那么,该怎样理解这句谚语呢?

“移树无时”这句很好理解,主要意思就是说树木移栽的时间并不一定。而“莫教树知”的主要意思,则是指在进行树木移栽时,尽量不要让树木自身察觉,发现它被移栽了。

在古代移栽树木时,不让树木察觉被移栽的主要措施就是“阔垛”,“不去土”,不“伤根”。而在现代,想要让树木“不知”的方法就比较多了。

在移栽树木时,如何让树木做到“不知”?

首先,也是保护根系不受损伤。

图为挖土球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在进行树木移栽时要想让树木做到“不知”,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根系。

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土球或者提前断根的方式来尽可能地让树木在移栽时有比较多的根系,这样可以有利于树木对新环境的适应,快速地萌发新根,还可以让根系比较快递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以及水分。

在运输时也要轻拉轻放,避免将土球弄撒;对土球进行遮盖或者喷湿,从而来保护根系不被风给吹干。

再者,带一些原土。

取一些原土

如果树木移植地与原厂地相距较远的话,在挖树和运输时最好可以带一些原土,这样在进行栽植时可以将原土往树穴中进行回填,让树木不至于因为土壤变化较大,而出现一些不适的情况。

还有,就是注意枝干的南北方向。

在树木进行挖取之前就要在树干上将树木的向阳面与背阴面给标记出来,在后期移栽种植的时候要将原来的向阳面朝南,避免胡乱栽植,扰乱树木原本的生长习惯,让其察觉到光照上的巨大变化。

然后,就是简单地疏枝剪枝。

图为进行疏枝疏叶

疏枝剪枝其实也是让树木在移栽时“不知”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树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主要是依靠地下部分吸收的营养所供给的,当树木被断根刚刚移栽时,树木的根系根本没有什么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能力,这个时候如何才能让树木无法感觉到营养不够用了呢?那就是减少它的消耗,让它的地上地下部分达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平衡的收支状态。

栽植时,浇透水,让土球与土壤充分结合,避免悬空。

图为对移栽的树木浇水

在栽植的时候让土球与土壤充分的接触,避免悬空,这样会更利于树木新根的萌发,不让树木察觉到它的根系与土壤处于一种剥离的状态,这同样也是移树时“莫教树知”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外补水,莫教树知

图为往枝叶上喷水

在高温季节树木的蒸腾量会变大,而刚刚移栽的树木根系吸收的水分根本无法供给树上部分水分的需要,此时就需要通过根外补水的方式来让树木忘记吸收的水不够用的这样事情。

比较常用的根外补水方式,一个就是树干补水,通过树干输营养液的方式来为树木提供养分以及水分;另外一个就是树冠喷水,通过向叶片、枝干喷水的方式来减少树木自身水分的蒸发。

不管是这两种方式的哪一种,其实都是为了让树木不察觉根系吸收的水不够用的这件事情。

所以说,之前总是觉得现代的移栽技术比原来要进步很多,其实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些措施只不过是在前人这些智慧下所延伸出来的一些解决手段而已。

扩大土球是为了让树木不察觉自己的根系受损;

带原土、避免土球悬空、注意枝干的南北方向,是为了不让树木察觉生长环境变化太大;

而疏枝疏叶、根外补水等则是避免树木察觉现在根系吸收的营养已经不够地上部分枝叶的使用……

所以说,老师所说的那句,“移栽树木想让它成活很简单,只需记住一句就行,那就是‘移树无时,莫教树知’。”还真是没有说错。

好了,这几天学习的一点小心得就给大家简单分享到这里了。

我是头条号园林郎中,大家可以关注我,每天为大家更新园林养护技术知识,以及关于植物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