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枉死,虽然世人皆骂秦桧,但宋高宗显然也不得辞其咎。虽然秦桧仗着金朝支持,有时有恃无恐,但如果高宗明确表态,是可以像保全韩世忠一样保全岳飞的。然而他为了达成所谓的和议,宁愿牺牲岳飞,父母家族的仇也不想报了。

且看《宋史》对高宗的评价:

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唐高宗深度分析(看了文官唐文若的履历)(1)

小编下面就来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从一位文官的履历入手,粗浅地聊聊曾经在几乎从未接受过帝王教育的对口培训、才二十出头就突然卷入巨变,从可有可无的弃子一跃成为承担大任的旗帜领导的高宗是如何“继体守文”的。

不知是作为君主是否确实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还是史官笔法粉饰得好,小编当时觉得自己以前简直认识了一个假高宗。

“小东坡”唐庚去世的时候,还是宣和三年(1121年),距离靖康之耻还有几年。

唐高宗深度分析(看了文官唐文若的履历)(2)

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说,这一年唐庚的儿子唐文若十三岁。但根据《宋史》,这一年唐文若十六岁。

父亲去世后,大孩子唐文若没人管了,书也不念了,和同龄人去集市上蹴鞠。仆人看到了,哭着说:“小官人现在不读书,以后将如何?”

唐高宗深度分析(看了文官唐文若的履历)(3)

这换了一般的厌学少年,才不会往心里去。但唐文若还真听进去了,回家对母亲说:“院子跟我说了这些话,我现在想读书,是自己读还是跟别人学?”

院子,就是仆人的意思。

唐母当然很欣慰,找了老师给他辅导。唐文若长大后,英迈不群,作文豪健。《密斋笔记》说,他弱冠之年就考中了进士。但唐文若中进士在绍兴八年(1138年),不仅已经在南宋建立之后,而且他已经三十三岁了。

唐文若先分教潼川府,然后被给事中勾涛推荐继任。唐文若接到诏书,赶赴行在,勾涛已经走了,缘悭一面,也没人带他面圣了。

唐文若就写了一篇文章献上,说自己想面圣,其中说:当年汉高祖慢待名士,商山四皓离去后西鄙少有知廉耻之人;汉光武帝礼贤下士,以严光为友,之后东都就多节义之士。

宋高宗再笨,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也能明白,第二天就在便殿召见了唐文若,而且对他很满意,特别下旨给他授官——绍兴十年(1140年),唐文若在左迪功郎、新潼川府府学教授任上被特改左奉议郎,差遣如旧。

唐文若受命通判洋州。洋州西乡县产茶,遍布陵谷八百余里,山势穷险,赋税不能尽收。使者韩球为了邀宠,想加赋,园户为了逃避苛敛而转徙,饥民相藉。唐文若为此力争,于是不再加赋。

唐文若又通判遂宁府。遇到大水,百姓多淹死,唐文若到城上,发库钱招募会游泳者,救活了很多人;又向朝廷力请,除田租二万一千顷,免场务税二十余所,筑长堤以御大水,从此无水患。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朝中发生大事:大魔王秦桧死了。

唐高宗深度分析(看了文官唐文若的履历)(4)

高宗向敷文阁直学士参知政事魏良臣访求蜀中士人。

魏良臣是秦桧的同学,也是争议人物,一次奉命出使,路过韩世忠的军营,竟然将其动向告诉金人,不曾想这是韩世忠将计就计,反而导致金军上了当被韩世忠刷了战功。他的族叔魏师逊也是秦桧的党羽。

但也有记载显示,魏良臣早就赏识侄女婿著名文人范成大,本人曾坚决拒绝秦桧的提拔,进入核心以后也是一派忠臣能吏的作风。

不仅魏良臣,曾被秦桧排挤的状元起居郎赵逵也推荐了唐文若。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高宗召左朝散郎唐文若为行光禄寺丞,又改行秘书郎。

唐文若献上《文思箴》:

于赫我皇,兵既休矣。兵休如何?莫若治兵。居安思危,邦乃攸宁。爰整其旅,文王以兴。载舞干羽,舜仁用成。向戍弭兵,《春秋》所惩。萧俛去兵,祸乱乃萌。师则多矣,军则强矣。纵弛不绳,犹曰无人。兵非以残,以兵休兵。

共一千五百余字。这里提到“萧俛去兵”,指的是唐穆宗年间宰相萧俛主张裁减河朔藩镇军队,结果导致被裁的军队沦为盗匪,并且在河朔复叛的时候重新加入叛军。

自从秦桧主和以来,宋朝就避免谈及军事,但唐文若不怕。秦桧所谓的主和,其实是不要底线的投降,所以一般称秦桧为投降派,有底线会据理力争的赵鼎等人才被称为主和派。秦桧也不至于提出为了表示诚意,连军队都不要了,一旦影响到自保,宋高宗是不会当傻子的。即使签一百次和议,宋高宗也得保证手里有一支能够让他自保的军队。秦桧执政期间,故意让贪腐昏庸的将领守边,宋军的军纪和战斗力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唐文若以秘书省校书郎充科举参详官,又迁起居郎。他劝高宗收用西北人材以固根本,高宗深纳之,准备命他主管写诏书。

但是这个美差,唐文若没当上。

当时有人为宣和年间的宰相请恩典,为司谏凌哲所弹劾。唐文若觉得凌哲正直,很喜欢,作《禾黍诗》以称美,但侍御史周方崇却听者有意,弹劾唐文若狂诞倨傲。

毕竟古人有云: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说他讥讽朝政,指桑骂槐拿亡国之痛说事,显然说得通。

唐高宗深度分析(看了文官唐文若的履历)(5)

于是还在这一年,唐文若被外放知邵州,短短一年间官职就多次变化。高宗屡次对近臣说,唐文若无罪,可改任于近郡。

唐高宗深度分析(看了文官唐文若的履历)(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