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自家的店

长按右边二维码,

识别后,

便可入店选购。

更多折扣和定制服务,

请联系我们

微店地址:

http://weidian.com/s/830822453?wfr=qfriend

一、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地理气压带与风带笔记(谭木地理课堂图说地理系列)(1)

图解图说

“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二、三圈环流

地理气压带与风带笔记(谭木地理课堂图说地理系列)(2)

图解图说

“地球自转使其偏”。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之为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或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理气压带与风带笔记(谭木地理课堂图说地理系列)(3)

图解图说

“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假设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冬季南移,夏季北移。

对点训练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1~3题。

地理气压带与风带笔记(谭木地理课堂图说地理系列)(4)

1.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3.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答案:

1.A 【解析】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而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因此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

2.C 【解析】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在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即北半球夏半年这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而秋分日至春分日之间,即北半球冬半年这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3.B 【解析】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而图中显示4月初赤道低气压带仍然位于南半球,说明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滞后于太阳直射点。

知识拓展

你知道哈马丹风吗?

哈马丹风是发源于撒哈拉沙漠副热带高压的一种地方风系。在冬季,由于它与北大西洋高压脊相连接,并受到欧亚大陆高压的影响,因而成为势力强大的风系,控制整个北非和西非,在撒哈拉东部为北风,在撒哈拉西部为东北风。

由于风来自撒哈拉沙漠,冬季浩瀚的沙漠使哈马丹风变得冷而干燥,西非各地一年中最低气温就出现在哈马丹风盛吹之时;而到旱季末(4~5月),它又变成为强烈的干热风,此时也就成了西非的最热季节,马里、乍得46℃、47℃的绝对最高气温纪录就出现在这个季节。在这种干热风下,只需一顿早餐工夫,洗脸的湿毛巾便可完全晾干。大风经常达5~6级以上,卷起地面上大量的沙尘,形成黄尘蔽日的尘暴天气。此时天空昏暗,能见度很低,地面水平视程往往超不过200~300米。雨季初期持续的干热风天气,常常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庄稼幼苗大批枯死,不得不重播或改种其它作物。

地理气压带与风带笔记(谭木地理课堂图说地理系列)(5)

北斗地理

权威考试资讯,

名师指导备考,

尽在北斗地理。

搜索微信号

或长按图下二维码加关注

beidoudi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