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XCO赛事赛道的不断“进化”,难度变得越来越大,通过性更强全避震的XC车型越来越受到市场和车手的欢迎。硬尾XC车型似乎受到冷落,尤其在现代山地车技术的加持之下,顶配全避震XC车型车重普遍都在10KG以下的情况下。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

因此现代硬尾XC车型,要想保持市场竞争力,唯一的出路便是进一步降低自身车重,加强其爬坡能力;或是维持硬尾高踩踏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通过性。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看一看那些超轻XC硬尾车款。本次总结的车款均为采用常规零件的常规市售车型。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2)

1、Canyon Exceed Hardtail

Canyon推出全新Exceed Hardtail,其中顶级产品CFR版本(Canyon顶级产品线,类似Specialized的S-WORKS系列)M码碳纤维车架仅重835克。其中裸车车架重量仅为740克,油漆重39克,车架其它附件重量为48克。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3)

其中Canyon Exceed CFR LED在搭配升降坐管,未使用超轻配件的情况下,整车重量仅为8.9kg。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4)

为了达到这样的重量数据,Canyon在Exceed CFR上使用使用了全新的“Unicorn Hair” 碳纤维,也就是工程师口中的“ Toray M40X”,在自行车行业很难找到这种碳纤维材料,因为东丽仅将其提供给三家厂商,而且其成本也异常昂贵。

其余级别的车架由于定位的原因,未采用“Unicorn Hair” 碳纤维,但其它级别也不算太重,Exceed SLX中号车架重1015克,Exceed CF重1312克。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5)

Canyon Exceed并未采用十分激进的几何,对比上代车型,头管角度减小到69°,reache值增加10mm,后下叉长度则收缩了2mm。

2、Epic Hardtail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6)

说起超轻硬尾XC车型,Specialized的产品向来在这领域中作为佼佼者的身份出现。全新Epic Hardtail在2019年发布。相较上代的Epic HT变得更加的轻量、舒适、灵活以及稳定。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7)

Specialized的研发团队对每层碳布的形状进行精细调整,消除不必要的重叠碳布叠层,并且在头管、五通等关键部位使用新型碳纤维材料和更复杂的叠层,从而做到减轻重量的同时强度不减。最终为Epic Hardtail带来了惊人的重量数据——S-Works版本车架仅重775克(M号),这为车手带来更加迅猛的加速以及爬坡时的体力节省。S-Works Epic Hardtail超轻版整车重量达到了非常惊人的7.96kg。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8)

车架较上代Epic HT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弯的立管,用以吸收硬尾所带来的颠簸冲击,加上纤细的后上叉,车架所带来的舒适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9)

Epic Hardtail遵循时代潮流,变得更长、更低趴。更长的Reach值,更短的把立长度,更短偏移量的前叉,保持操控灵活性和高速稳定性。同时,不同尺寸车架Reach增加值也不同,更大尺码的车架前伸量相应更大。值得一提的是Epic Hardtail除了S-Works版本车架使用FACT 12M碳纤维,其它版本均为FACT 11M碳纤维。也就是说最低花13990元就可以获得使用次顶级车架的整车。次顶级车架的重量也非常可观,仅为950g。

3、UNNO Aora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0)

Unno Aora车架的实际重量为790g(误差 /- 5%),这个重量包括有等于没的涂装、过线座、所有螺纹嵌件、铝合金尾勾、甚至后桶轴。

UNNO没有像大多数的品牌那样,将生产交给代工厂完成,Aora车架在巴塞罗那的Unno工厂手工制作,数量非常有限。超轻的重量同时具有优越的性能。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1)

Unno Aora没有采用常见的将单独的部件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传统碳架制造工艺。Aora的制造过程是将数百个单独的碳层模塑成一个没有接缝的单件。虽然Unno并不认为Aora是“单壳体”结构,但各尺寸车架使用单独模具可以让它们在脱模时保持强度和耐用性。不过对于Aora仅提供一个尺寸的车架来说,似乎并没什么用。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2)

Aora虽然是一款专为XC设计的超轻硬架,但Aora的整体几何设定更加偏向Trail车型。这意味着长REACH和小头管角度,并且具有较低的Stack,以整车外观更具战斗风格和激进的骑行姿势。这款XC竞赛29er车架拥有疯狂的超短后下叉,仅418毫米长,但仍然可以容纳2.4英寸宽的轮胎。

4、Mondraker Podium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3)

全新的Mondraker Podium于2020年发布,全新的Podium相较上一代车型,在外观上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变。上代车型标志性的IST EVO把立嵌入头管,和上管齐平的设计在这代Podium上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去繁化简的常规车架造型设计。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4)

此前的全避震车型F-Podium的复合工程设计和Stealth Air Technology技术也应用在这辆超轻硬尾山地车上,管型直径缩小,更加细长。Podium的重量数据也相当可观,M码的车架重量仅为775g。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5)

Podium的几何设定,依旧相当的Mondraker。Mondraker一直是激进几何的忠实拥护者。Podium的头管角度达到惊人的68.5°,立管角度74.5°,M码的车架reache值达到了444mm。

5、Cannondale F-Si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6)

全新的Cannondale F-Si,伴随着全新的“左撇子”Lefty Ocho前叉发布在2018年发布。全新的F-Si高模车架重量仅为900g(较低等级的低模量碳纤维F-Si车架,其重量为1100克),比上一代减重80g。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7)

在减重的同时,得益于加强Ballistec碳纤维铺层概念的应用,车架在减重的同时增加耐用性,保护车架容易受到冲击的区域,同时提供每个区域的强度和刚性。全新的F-Si还采用了不同尺寸车架管径不同设计,已达到每个尺寸都可以拥有均衡刚性(尺寸越大,管径越大,反之越小)。F-Si还拥有OutFront几何,为车架带来更接近林道车的几何。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8)

伴随F-Si一同更新的还有Lefty Ocho前叉。其由原先的双肩设计转变为单肩,同时采用标准规格的锥形舵管。其内部也得到了全新设计,其内部气室体积变得更小,用户的体重适应范围更宽,同时还保持可调节性。新款碳纤维版前叉重量为1446克,减轻了250克。铝合金版本则为1735克,与上一代碳版一样轻。

6、Giant XTC Advanced SL 29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19)

全新的XTC Advanced SL车架是Giant有史以来最轻的山地车架,对比上代产品减重高达200g。顶级级别的Advanced SL车架重量920g,次顶级的Advanced版本车架重量995g。这一重量在这类车款中并不算出众,但也达到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20)

Advanced SL和Advanced两个级别车架的主要区别是碳纤叠层,Advanced SL使用“连续碳纤技术”来减轻重量,同时具备“碳纳米管技术树脂”,这能提升车架的抗冲击能力。Advanced级别的车架叠层比较简单,因此重量也会略微增加。

新款的Giant XTC整体车架外观设计部分细节有所改变。

10000-20000元软尾山地车推荐(年终总结一克值千金)(21)

最为明显的便是后上叉和立管连接位置更低一些,目的是提升舒适性。新款车架采用半整合式外置座管夹。同时其后下叉明显向两侧张开,扩大外胎间距,Giant同时表示这样还增强了刚性。

以上这几辆超轻硬尾山地车,你最喜欢哪辆呢?欢迎留言评论,获得互动量(点赞、评论、转发)最高的车友将有机会获得美骑精美限定奖品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