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那么多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是道理往往是别人家的,而你的问题却是独一无二的,问题看起来很像,也仅仅只是看起来很像而已,真实的差别可能是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如同大多数的双胞胎,一般会认为他们长的很像、样子看起来很接近、成长条件又那么接近,便理所当然觉得性格、脾气差别也不会太大。而如果有机会和他们有长时间的近距离的交往,你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一点也不比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少。

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对事物做比较深入的思考的习惯,浅尝辄止才是常态。简单粗暴的理解,认知仅停留于表面,如此却期望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道理这玩意儿听听也就算了,真的不必太当回事儿。再好的道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条件需要满足,抛开了条件说道理就如同抛开了剂量说毒性一样不靠谱。

除非你能够让思考成为你的习惯,可以对道理做打破砂锅似的层层推进直到把它彻底搞清楚,而后还能主动的在实践中去运用并不断的总结和深化,否则道理除了让我们有种虚假的获得感以外,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出去听了几天课,学了一大堆的新概念和新词汇,回来以后开始对着自己的员工大讲特讲那些似是而非、让人似懂非懂的所谓新思想、新理念之类云云。真可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理论成了迷魂药,昏了自己也晕了别人。

前几年国内的互联网狠狠的刮了一阵造概念、创理论的妖风,各种新词汇、新理念隔三差五的在网上就冒出来,如果有段时间不上网,会让你有一种强烈的恍如隔世的陌生感。然而这些网络热词就像一些浅薄的口水歌一样,生命力极其短暂,短的比一场像点样的流感都不如,大多都是新瓶装旧酒,换个马甲出来装蒜。

现在的人太过浮躁,总是想着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什么壮举,一夜暴富才够刺激,多等上一天都仿佛是罪大恶极。网红成了让人艳羡的对象,一举成名成了很多人的梦想。没有人再愿意板凳一坐十年冷,稍微长一点的文章对一些人都成为了巨大的障碍,更不要说是那些大部头的名著,带有强烈感官刺激的短视频成了打发时间的日常。

奉劝大家还是少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赶时髦的东西,有时间和精力远不如接触一些真正经过时间考验最后沉淀下来的经典。他们可能不是那么好懂,也不是那么好笑,但是他们会真的让你可以静下心来,学会思考,学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学会享受一段独处的时光。

道理中的道理(道理的道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