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财经社 周享玥

编 | 张硕

头顶“2019年度归母净利润超4亿元”的业绩光环,周六福却还是在冲刺中小板IPO的道路上折戟了。

10月29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披露了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154次会议审核结果,当日上会接受审核的5家企业中,4家主板企业均顺利通过审核,仅拟挂牌中小板的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周六福”)一家(首发)未通过。

周六福老板是谁(八成营收靠加盟)(1)

根据证监会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来看,加盟模式下收入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存在多起商标权纠纷等是周六福被否的主要原因。

对此,AI财经社致电周六福证券部询问相关情况,对方工作人员回复称“不方便回答相关问题”。

从2019年5月首次向资本市场发起进攻以来,周六福在冲刺IPO的道路上已经走了近一年半,前有“踩中正中珠江大雷被中止审查”,后有“IPO上会被否”,周六福闯关A股之旅颇为坎坷。相比之下,同属“周氏”珠宝大军的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等“前辈”早已在资本市场上驰骋多年。

周六福老板是谁(八成营收靠加盟)(2)

(图源:视觉中国)

与周大福同为周氏珠宝大军,创始人却不姓周

在珠宝市场上,“周氏”大军已经叱咤江湖多年,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等相似的店名,也常常让消费者难以分清其中关系,各大网络平台上更是不乏有“周大福、周生生、周六福有什么区别”、“周大福、周大生、周六福哪个是正品”等提问。

不同于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都曾有一个姓“周”的创始人,周六福这家被冠以“周”姓的公司,创始人并不姓周,而是姓李。

据周六福创始人李伟柱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资料,李伟柱出生于1977年,广州潮汕人,于2000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被分配到老家潮阳的一家银行工作。不过,仅在银行工作两年后,偶然接触到珠宝行业并发现其中商机的李伟柱就决定辞掉银行的“铁饭碗”,于2002年在深圳水贝成立自己的珠宝镶嵌厂,靠给珠宝厂商供货掘得了第一桶金。

但好景不长,2003年的“非典”让整个珠宝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珠宝商纷纷改行,好不容易从危机中挺过来的李伟柱也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于是,“周六福”品牌在2004年应运而生,最开始由李伟柱兄长李伟蓬和另一位自然人陈创金各自出资50万元平分周六福有限公司股权,后者持有的50%股权则在第二年作价50万元转让给了李伟柱。

周六福老板是谁(八成营收靠加盟)(3)

(图源:视觉中国)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名称最初并不叫“周六福”,而是深圳市周天福珠宝首饰有限公司,2005年9月,其还申请过“周天福”的商标。2012年3月,该公司更名“深圳市周六福珠宝有限公司”,4个月后,再度更名为“周六福珠宝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11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这正是周六福一直备受“山寨”争议的地方。毕竟,单从名字来看,不管是“周天福”还是“周六福”,都与有名的香港珠宝品牌周大福相似,而“周六福”除了撞脸“周大福”,还与“六福集团”名字相近。

据《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的一篇报道显示,周六福曾在其官方网站上,将自己描述为一家老牌企业,宣称“集团成立于十八世纪初,实力雄厚,信誉卓著,是一家专业制造销售珠宝首饰的大型企业”,但其真实成立年份却是2004年,前后相差约300年。

彼时,对此质疑,时任周六福珠宝行政经理谢明育曾对媒体回应称“公司确实成立于2004年8月,由1994年成立的‘周六福珠宝行’更名为香港周六福珠宝国际集团公司”,且因“公司是一个家族企业,几代人都从事珠宝行业”,故将公司成立时间“提前”了,是“善意的谎言,并不会故意生产不合格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据周六福招股书显示,谢明育已经于2018年10月升任周六福董事兼副总经理。据2015年的一份判决书显示,前述“香港周六福珠宝国际集团公司”曾于2004年10月1日,授权“深圳市周天福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为其在中国大陆地区总代理,负责该地区‘周六福’品牌的操作与推广”,后者在2012年3月27日更名为深圳市周六福珠宝有限公司。

据媒体此前报道,虽然一开始就以“香港知名品牌”头衔进军内地市场,但一直在2016年以前,周六福并未在香港开过店。2016年11月,周六福在香港开设第一家门店,并请来著名香港女星刘嘉玲站台,刘嘉玲却在开业当天对记者表示,“刚开始也以为是周大福或者六福珠宝,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周六福”,随后又称“不过将周大福和六福,改为周六福,还挺有创意”。

实际上,与“行业前辈”名称相近的情况远不止出现在周六福身上,周百福、周金生、周福生、周瑞福等都是逐渐壮大的周系珠宝大军中的一名。

八成营收靠加盟,自营店仅28家

或许是为了去“山寨化”,又或者想要同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等“前辈”一样到资本市场分一杯羹,2019年5月,周六福在深交所披露了第一份招股书,拟募资10.90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周六福的IPO之路并不顺畅,招股书披露不久,其审计单位正中珠江就因涉嫌在“康美药业300亿元不翼而飞”案中存在审计偏差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周六福也因此被拖累“中止”IPO审查,直到半年后才“卷土重来”,再度冲刺IPO。时隔近一年后,终于等到上会的周六福却最终折戟IPO。

周六福IPO缘何被否?

据招股书显示,周六福是一家集珠宝首饰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连锁销售、品牌运营为一体的时尚珠宝集团,主要产品为镶嵌首饰和素金首饰。

实际上,周六福的业绩表现较为亮眼。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9.62亿元、16.79亿元、22.69亿元和8.3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3.03亿元、4.14亿元和1.73亿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的营收增速分别达到了74.54%、35.1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5.12%、36.38%,增幅远超明牌珠宝、潮宏基、老凤祥、周大生等同行业公司。

周六福老板是谁(八成营收靠加盟)(4)

不过,亮眼业绩和高增速背后,却高度依赖着加盟模式所带来的收入。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加盟模式收入分别为8.07亿元、13.23亿元、17.64万元、4.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6.45%、82.18%、82.00%和 62.05%,占比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体仍然较高。

实际上,周六福的营收、净利润能够在近几年实现大幅增长,正是得益于同期加盟店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周六福报告期各期净增加店铺数分别为489家、529家、665家和-21家。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共拥有加盟店3425家、自营店28家,自营店的占比尚不足1%。

周六福老板是谁(八成营收靠加盟)(5)

(图源:视觉中国)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9月13日,周六福对加盟费收费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早期“仅在首次加盟时一次性收取2万元”的标准调整为“加盟时交费2万元,部分省份2017年9月15日后到期续约的根据不同省份每店收取1万或者2万元,其余省份店铺在2020年9月15日前续约的则不再加收”。

周六福表示,调整后的特许经营费收费标准仍显著低于爱迪尔、周大生等部分同行业公司,如按原收费政策,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特许经营费与目前收费的差异金额将累计达到6857.4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加盟模式给周六福带来了不菲收入,但具体到每家加盟店的收入却明显偏低。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周六福加盟店的单店收入分别为35.84万元、47.56万元、51.18万元、14.39万元,远低于同期自营店300万元左右的单店收入。

对比同行来看,同期周大生的加盟店单店收入分别为106.22万元、118.07万元、107.55万元、22.95万元,远高于周六福;而自营店单店收入分别为355.47万元、396.84万元、376.34万元、125.5万元,与周六福相差不大。

周六福老板是谁(八成营收靠加盟)(6)

加盟模式虽然能够让品牌方以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但过度依赖加盟模式可能给产品管控和存货管理等带来的风险显然也不小。也因此,加盟模式下收入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加盟商和发行人是否存在实质和潜在的关联关系、加盟商是否存在大量库存积压等问题成了此次审核中被重点质疑的问题。

两年分红2.31亿,曾被葛优、香奈儿起诉商标侵权

实际上,在周六福卷入的约百起诉讼中,就有不少是加盟店惹出的“祸”。

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香奈儿就以周六福及其13家加盟店为被告提起了商标侵权纠纷诉讼案件13宗,起诉原因则是香奈儿认为周六福部分加盟店销售侵犯其商标权的商品,要求周六福立即停止销售、生产相关商品,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由加盟方赔偿香奈儿55.99万元,换得香奈儿撤诉。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卡地亚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身上。2017年3月,广东原创动力文化起诉周六福及其加盟店涉嫌生产、销售带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不同形态的吊坠等事宜;2018年1月,卡地亚起诉周六福及其6家加盟店销售侵犯其商标权的商品且构成不正当竞争。这两个官司同样也都以赔款了结。

在香奈儿、卡地亚等企业之外,和周六福打过官司的还有葛优。2019年7月,因周六福于2016年8月3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配图文章中涉嫌未经授权许可,擅自使用葛优肖像图片,而被后者告上法庭,要求周六福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成本等合理开支共计16万元。

周六福老板是谁(八成营收靠加盟)(7)

(图源:视觉中国)

据招股书显示,周六福、香港周六福与张建斌及其关联企业、关联门店,以及陈洪金、张文伯、香港周六福黄金钻石首饰集团等有关“周六福”商标之争的诉讼则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该纠纷最早开始于2011年,却直到今天仍有诉讼未决,期间各方争论不休,多次互相起诉。

尽管周六福在最新招股书中强调,其与张建斌以及与陈洪金、张文伯的未决诉讼中不存在周六福商标、商号侵权的情况,商标问题依旧成为了发审委提出质疑的地方,要求周六福说明主要商标的取得及使用情况、多起商标纠纷的原因等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周六福有约超过9成的商品都来自于委外加工。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委外加工的成本分别为4.74亿元、7.95亿元、12.14亿和4.59亿,分别占其总加工成本的76.77%、88.51%、92.87%和96.64%。

且同期,周六福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133万元、199万元、266万元、157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0.14%、0.12%、0.12%及0.19%。

截至2020年6月底,其有员工总数1082人,其中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占据大头,分别为843人、158人,而制造人员和设计人员却仅有69人、12人,仅占员工总数的6.38%、1.11%。2020年上半年,与之对应的平均月薪则分别为6739.86元、9068.82元、4903.82元、1.14万元。

周六福老板是谁(八成营收靠加盟)(8)

值得一提的是,据媒体报道,冲刺IPO之前的2018年下半年,周六福还曾一边大举融资1.24亿元,一边大手笔分红,2017年至2018年的两年内四次分红,分别派发2100万元、3600万元、4911.36万元、12465.60万元,合计分红2.31亿元,基本都流向了持股94.58%的李伟柱和李伟蓬两兄弟。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