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东汉末年的天才文学家,谢灵运曾评其“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以《洛神赋》《白马篇》等文章著世,一是少年写志,一是晚年寄思。而这篇知名度相较不如的《蝉赋》,却别有一番滋味。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1)

曹植——百度图片

《蝉赋》是咏蝉诗作中出现最早,写得也最好最为成功的一类(摘自百科),结合曹植一生空怀大才,命运不济,郁郁而终的悲凉结局,细细品来,其中情感深意牵人心绪,韵味无穷。

电视剧琅琊榜曾引用《蝉赋》中的句子:“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2)

琅琊榜引用《蝉赋》诗句为玉蝉寓意

剧中此桥段是周玄清老先生因昔年已仙逝的好友黎崇的信物——一枚玉蝉,而自山林远道去京都一行,返途时考问好友的徒弟梅长苏此蝉寓意,梅长苏便答出这两句诗来。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它的本性恬静而与世无争,独自快介而长鸣。鸣声噭噭,一声响似一声,如同贞士的正直之心。(摘自百度)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3)

玉蝉

剧中梅长苏的老师黎崇老先生正是此玉蝉的主人,而黎老先生本人正是怀揣正直之心,不求名利的耿介之士。

从周老的问话“时隔多年,再见老兄信物,为的却是朝中之事。当年黎兄被贬离京,满腔愤懑,誓不回头,也不知此番老朽步入朝堂,是否真合黎兄之意?”

以及梅长苏的对答“恩师当年明知违逆龙颜,却不改衷肠,直言不讳,此方是治学大家的风骨”中可见其人之品质。

而由此也引出琅琊榜的一段经典台词:

“所谓世事万物,无处不道,隐于山林为道,彰于庙堂亦为道。只要其心至纯,不作违心之论,不发妄悖之言,又何必执念立身于何处?”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4)

琅琊榜经典台词

琅琊榜引用此赋,其一是蝉的品质对应剧集主题之希望、理想与美好,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琅琊榜的片头便是“破茧成蝶”。

其二是明喻黎老先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不屈之身,怀才不遇被贬离京的坎坷生平。

最后一层则是暗示资质奇绝意气风发的天才少年林殊,和历尽苦难后怀揣赤子之心,在黑暗中如履薄冰咬牙前行的梅长苏,坚韧却脆弱的短暂一生和悲剧结局。

#琅琊榜#​#胡歌#​#梅长苏[超话]#​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5)

周老交还梅长苏玉蝉

而《蝉赋》更是作者曹植的一生写照,一字一言寄其深埋胸中的幽思。

百科评价《蝉赋》:“曹植的《蝉赋》即是其滥觞。文中首写蝉先天资质之美,次写黄雀、螳螂、蜘蛛、草虫对它的毒害,以至于蝉不得不逃离众难,末写蝉落于狡童之手,最终成了人们腹中之物的可悲结局。这种蝉的命运正是作者曹植生世的生动写照,从文中可以见到作者对于命运的深深不平和无限忧患。”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6)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再来看看《蝉赋》全篇。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7)

《蝉赋》原文

以下是译文(摘自百科):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8)

《蝉赋》译文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9)

图片源自网络

周老仅凭一枚玉蝉,就不顾年迈路远,寒冬之际,一人一车穆青陪同,入京城、登长阶、进大殿,殿外一拜殿内一拜,均一揖到地,毫不含糊,不卑不亢,却又是满满对国土社稷之敬意。此远道一行,以他之言,“见此玉蝉,就是让老朽边塞一行,也在所不辞啊”,何尝不是一个“义”字呢。

曹植作铜雀台赋在哪一集(蝉赋天才曹植的咏蝉力作)(10)

琅琊榜台词摘选

《蝉赋》适用于赞美每一个持心纯正的贞介之士。愿美好的人们能克服所有的苦难,保持本心,永远留这世间一份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