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孩子的发展前景,很大部分是由他的视野和眼界决定的。

王家卫曾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多有远见的家长,从小就重视带孩子出去开拓眼界,去见见世面。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

当很多家长一放假只会带孩子去商场、去游乐园、去高档会所时,他们选择带孩子去野外接触大自然。

最好的见世面,就是见天地,去拥抱大自然,它是润物无声的影响和长久以来岁月的灌溉。

浏览孙俪的微博,不难发现,她经常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要么是野外采草莓,要么是去爬山,要么是去亲近小动物。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

今年夏天,霍启刚在微博晒出与老婆郭晶晶带着儿子一起体验农活的照片。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

从晒出的图片中,可以看出一家三口踩在泥地里,顶着烈日,站在满是泥泞的田里插秧,而5岁的霍中曦也不怕苦不怕累,干的有模有样。

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疲于在学校和各种兴趣班之间,根本没有时间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成天畅汗淋漓的混在田园间,沾上满身泥土。

即使有时间玩耍,也都是手机或ipad,更别说在田园中体验泥土中打滚,识别更多的农作物了。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

孩子远离自然、五谷不分、缺乏生活体验的情况,教育部也早就关注到了,早在2001年,就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2017年9月,教育部又对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各个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做了推荐,特别强调了要增强孩子的自然体验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5)

看来,无论是教育大环境的要求,还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抑或是我们自己对故土难以割舍的乡情,都要让孩子到田间山头多走走,多看看。

所以,当这套生动有趣还不枯燥的《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出现时,毫不犹豫地就决定推荐给家有6-12岁的孩子

全套书一共有5册,每册一个主题,分别为:《一餐饭里的世界》《一把锄下的历史》《一渠水里的智慧》《一束丝里的辉煌》《节气歌里的秘密》。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6)

这套科普绘本真的非常有意思,值得每个孩子拥有。它不止是农耕文明的科普绘本,更是开拓孩子身临其境了解农耕文明的灯塔

500多个科普知识点、800多幅精美插画,通过故事与知识双场景结合的方式。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7)

让孩子们知晓衣食住行的发展史、节日文化、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通过水利工程、农具等这些历史符号感受祖先的生活智慧,了解它们工作背后的科学原理……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8)

让从小远离大自然的孩子们,在分辨五谷、了解小麦和水稻的一身中,也能够体验到“狭道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田园乐趣。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9)

而且这套绘本还是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字、作序并力荐的科普知识绘本。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0)

袁隆平院士在百忙中审阅绘本

袁隆平院士在序言中写道:

我几十年行走于田野间,田园情趣自有不少感受,能在这几册中见到,亦感欣喜。

我为这套书题名“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就是希望小读者们,可以在感受田园情趣的基础上,在田野这所大课堂里,更多的学到自然知识,历史知识。

整套绘本读起来也是相当的轻松愉悦,因为它是从一个叫丫丫的6岁小女孩的视角来解读的,小主人公在田间的见闻日记,通过爷爷耐心的讲解,从而了解到更多农耕文明方面的多样知识。

这套书为什么值得推荐


1

五大主题,500 知识点

简单易读,孩子爱看

了解上千年的农耕文明史

这套书一共5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编写得非常贴近生活,内容也做得相当丰富。

全套绘本共有500多个科普知识点,可以让孩子了解上千年的农耕文明史,了解生活方方面面,还能学习自然历史知识,不断拓宽视野。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套书讲了什么?

《一餐饭里的世界》

以普通的一餐饭带孩子认识各种食物食材,讲述耕作历史知识,讲述它们的来源、历史,以及藏在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传说。

吐槽了这么久南北差异,背后的原因在6000多年前就存在了。通过引导小读者观察书中的作物、植物颜色、房子的构造就可以很直观的理解。

看水稻是怎么长大?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1)

《一把锄下的历史》

带领孩子来到田野间,去认识那些精妙的农具,了解它们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简单农具的诞生以及现代机械化的农业生产背后的历史。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2)

2200年前,由西汉的赵过发明的播种机——耧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3)

小主人公丫丫通过和爷爷一起除草劳动,认识了许多杂草。原来最常见的锄头还有容易混淆的近亲——䦆头,蒲公英和狗尾巴草都对农作物有害。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4)

《一渠水里的智慧》

讲述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到郑国渠、安丰塘、坎儿井、桔槔井灌……这些中国伟大的水利灌溉工程,讲述它们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独特智慧,同时把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以及影响介绍给读者。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5)

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既可以防洪又有可以饮水灌溉,因为制定了岁修制度,经历了2000多年依旧发挥着作用。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6)

去过都江堰的小朋友,也能从这幅图中感受到满满的熟悉感。

《一束丝里的辉煌》

讲述的是桑蚕文化,跟随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去领略小小的蚕,细细的丝,如何一步步变成精美的丝绸,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丝绸文化。

蚕宝宝大家都不陌生,不少小朋友还自己养过,也知道古代精美的丝绸就是由蚕丝制作而成的,但事实上,蚕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并不是所有的蚕都吃桑叶。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7)

绫、罗、绸、缎、锦、绣……这些丝织品是我国数千年来重要的商品和特产,丝绸之路也是因此产生的,关于桑蚕还有无数的美丽传说。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8)

《节气歌里的秘密》

以水稻和小麦两种主要作物的耕种收获为主要故事线索,讲述和解析节气与耕作的紧密联系,探索节气指导农事的秘密,介绍节气的相关知识,以及代表性节气的相关特征、习俗和文化。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19)

尽管有节气歌朗朗上口,但无法直观地让小读者知道,春分时候小燕子就飞回来了,芒种和麦芒有关、夏至时分,不仅要吃饺子,古代皇帝要去地坛祭地。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0)

小满的“满”在北方表示冬小麦的成熟状态,在南方则是指雨水的丰盈情况。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1)


2

市面上少见的、写给孩子的

针对田野农耕知识的科普绘本

要说现在市面上给孩子的各种科普读物绝对不少,而针对自然领域动物、植物的各种知识型百科全书或者摄影画册、绘本故事也是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专门要推荐《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呢?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是国内少见的专业立足在中国农耕文化发展史上的,且专门写给孩子看的中华农耕文明的原创绘本!

诚如袁隆平先生所言:这是一套为孩子们撰写的,“有度”、“有趣”、“有识”、“有奇”的独特的农耕绘本!

有“趣”:为小读者了解古老的历史文明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

这套给孩子《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无论是故事讲述方式,还是画面构图,都从小朋友的角度考虑,寓教于乐,在确保内容的知识性的同时,也注重趣味性。

收获田园体验: 让从小远离大自然的孩子们,在分辨五谷、了解小麦和水稻的一生中,也能够收获到“狭道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田园乐趣。

春耕时候,小朋友为什么捂着耳朵呢;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2)

黄瓜是绿色的,为什么要叫做黄瓜;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3)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把遥远的传统文化通过虚拟的Q萌版乡野小女孩“丫丫”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之中。

从“丫丫”日常生活场景,切入收水稻,缫丝、坎儿井等看似虚拟化的场景,对小朋友而言,反而更有亲切感和真实感,更有兴趣去探究这些遥远的历史符号。

水稻的收割场景,告诉小朋友大米怎么从稻穗到米粒的,引导他们珍惜食物。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4)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5)

以故事、传说的方式讲述自然历史知识:不管是大场景的水利工程,还是小细节中的节气、习俗、食物、诗词……每种介绍都像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完全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梯级通航运河;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6)

古人夏天吃冰镇西瓜的方式——放到水井里或者使用冰块;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7)

有“识”:知识点丰富,将2000多年的农业文明历史和文化知识传递给小读者。

500多个科普知识点、800多幅精美插画带给小读者完美的自然与人文体验,拓宽视野和认知。

轻松掌握常见的自然知识:“五谷丰登”中的五谷都有什么。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8)

惊蛰天打雷,昆虫是听不见的,天气回暖才是他们醒过来的原因;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29)

通过衣食住行的发展史,探寻中华文明的轨迹:繁盛的唐代竟然没玉米,原来是明后期才传入中国;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0)

衣服上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1)

古代有哪些农用工具;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2)

了解节日文化、民间风俗、谚语、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芒种不仅要准备收割冬小麦,还要开始黍和稷的种植;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3)

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确定,不仅依靠太阳还有北斗七星;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4)

带小读者认识农具、水利这些历史的符号,并学习他们工作背后的科学原理:棉花的一生、采摘以及它们是怎么变成舒适的棉布的;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5)

京杭大运河路线图及不同时期的开凿和演变;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6)

有“奇”:以现代儿童的认知习惯讲述历史文明

以符合孩子们的认知习惯、多样化的图像表现形式呈现:Q版与写实风格完美结合,既有黑白素描,又有水彩版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生活场景。

来自美洲的红薯、马铃薯和辣椒;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7)

兼顾版面美观度和知识量:使用笔记、手账的设计手法做知识点延伸,提升阅读体验的同时,缓解阅读历史读物的厚重感。

东汉末年发明的“龙骨水车”——翻车;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8)

有“度”:持之以恒的匠人态度

随着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正远离田野。事实上,小桥流水,农家舍院的安乐平和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家国文化——了解这一点,可以带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自信。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39)

为了将这一堂比较“冷门”的自然历史课继续传承,纸上博物团队不断的自我推翻重来:

知识点的精准、内容专业:为了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一万字不到的脚本,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邀请了中国农业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做了专业知识解读和延伸。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0)

参考文献

此外,还特别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闵庆文做了图文审读。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1)

从插画绘制、上色到排版,不断推翻: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2)

线稿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3)

上色-设计排版

专业出版社编辑反复审校: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插画的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农业出版社专业编辑的数次校对审核。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4)

3

800多幅精美插画

Q版与写实风格完美结合

5册书中共有800多幅精美的手绘插画图,让孩子仿佛能够置身在田园间一般,感受着农耕文明浓浓的厚重感及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5)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6)

为让小读者有一个完美舒适的阅读体验,全书采用了16开设计,150克纯质,大豆油墨绿色印刷。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7)

每本书的最后根据不同的主题,还附有“手工”页面或小型发展史对比图,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也是不错的亲子共读体验。

如何用纸板制作一架织布机:

孩子没出息多半是这4种习惯造成(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48)

这套市面上少有的书,把传承了数千年农耕文明中的点点滴滴。

以小主人公丫丫的视角与语气,分别从食材、农具、水利、桑蚕和节气五个维度展现了中国农耕的发展,及其背后的智慧和知识。

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这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