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上海临港

2月6日,临港新片区召开营商环境暨法治建设大会。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打造市场化)(1)

要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大力度地推动营商环境建设

陈金山指出,制度创新的根本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更加注重强化领导、统筹推进。强化定期研究和工作调度,做到重大改革亲自把关,重大项目亲自挂帅,重点难题亲自协办。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整体优化。在系统集成上做文章,做好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好数字化等先进手段,实现各项改革政策管理制度的系统集成。要更加注重对标对表、动态提升。准确把握世行指标体系新的方法理念,大力开展对标改革,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推动营商环境建设。

要突出重点领域、敢闯敢试,更高水平地实施改革创新

陈金山强调,临港新片区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审批最精简、监管最精准、服务最高效的“放管服”改革先行示范区和全市最好、全国最具示范效应、在国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营商环境高地这两大目标,切实担负起国家战略,完成好国家赋予的重大改革任务,加快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要更好地发挥“放管服”的驱动作用。坚持“三全三极三最”的改革思路,通过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实现全链条的“极速审批”;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互联网 监管”等方式,推动实现全过程“极准监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推动实现全覆盖的“极优服务”。要更好地发挥制度创新的引领作用。临港新片区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要让制度创新成为发展的最大福利,对标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在高端航运服务业、跨境金融等新兴服务业领域争取更大的突破。要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基础保障作用。发挥法治基础性的保障作用,用法治思维的方式,从制度上从机制上构建起更加长期的营商环境,将点上的制度创新案例固化为长期的法规和制度,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预期性。要加大优质法律服务供给,积极推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建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法律服务生态圈。

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深层次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陈金山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最大限度减少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关注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在获取金融服务、纳税等方面持续加大优化力度,给予企业更多便利和实惠。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会议全面部署了2023年临港新片区营商环境及法治建设工作,并发布《临港新片区2022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临港新片区诉讼服务智慧舱、上海检察机关“临港检察”线上通道、上海投资者保护联盟临港新片区创新实践基地等一系列成果。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打造市场化)(2)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打造市场化)(3)

会上还为临港新片区窗口事务官、临港新片区第二届最佳产业促进法律合伙人、临港新片区优秀律师事务所同城分所颁发了证书。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打造市场化)(4)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打造市场化)(5)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打造市场化)(6)

会上,管委会生态处代表、万祥镇代表、窗口事务官代表、营商环境体验官代表、在地企业代表分别交流发言。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打造市场化)(7)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市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金水,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龚培华,上海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登勇,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赵义怀、苗挺,市、区相关委办局、管委会各部门、各单位、各相关镇、开发主体及重点产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