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孩,可以说“弄璋之喜”,生女孩,却不能说“弄瓦之喜”。

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都来自《诗经》,但是具有多层含义。

其深层含义需要看古人的注。曾有古人用错词,成为千古笑柄。

以前打过胎用超度吗(生女孩了可以说)(1)

在古代,生男孩可以叫“弄璋之喜”

1、弄璋的三层含义

这两个词来自《诗经》,毫无疑问。

《诗经》里的两句话,分别对应弄璋和弄瓦: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这是弄璋之喜。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这是弄瓦之喜。

璋和瓦,都是古代的器物,如果我们用现代意去理解,就会很迷惑,需要从古人的注去理解。

以前打过胎用超度吗(生女孩了可以说)(2)

清代《诗经》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写道:

半珪曰璋……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正以璋者,明成之有渐……明玩以璋者,亦男子之所有事。

瓦,纺塼也,以女子之所有事。

珪和璋都是玉器,这一点从偏旁也可与理解。

唐代奸相李林甫,就没理解这个意思。他给亲戚写贺帖时写成了“弄獐之庆”,好好的寓意变成了骂人是畜生。这个故事被记入《旧唐书》,成为千古笑柄。苏东坡还作诗嘲笑“惟愁错写弄獐书”。

以前打过胎用超度吗(生女孩了可以说)(3)

春秋玉圭

闲话不说,还看弄璋之喜本身。

弄璋在这里有三层含义。

一是古代有君子如玉之说,因此也寄托着对男子的社会期望(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

二是璋也不是普通的玉,在典礼中要拿在手里,以表示瑞信,古代参加典礼的一般是男子,因此,“亦男子之所有事”。

三是璋只是珪的一半,按照孔颖达的说法,这里有循序渐进之意(明成之有渐)。

以前打过胎用超度吗(生女孩了可以说)(4)

商代朱书玉璋

2、“弄瓦”不是玩瓦片

弄瓦就简单多了。

瓦,并不是我们现代汉语理解的瓦片,而是纺锤,一种纺织用具(瓦,纺塼也)。

根据孔颖达的记载,弄瓦并没有弄璋这么多层意思。

其只是简单反映了传统观念里妇女的工作。

在传统观念里,织布的活归属于妇女(严肃指出,在现代观念,这是不对的)。

《古诗十九首》就有“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的描写。

因此,就给刚出生的女孩一个纺锤玩,“以女子之所有事”。

这已经反映了古代男尊女卑的想法了。

以前打过胎用超度吗(生女孩了可以说)(5)

古法纺织

3、结合前两句,更能证明这俩词的偏向性

如果有人觉得,对于男尊女卑,表现得不明显,那么看弄璋和弄瓦各自的前面两句。

“载弄之璋”的前两句是“载寝之床,载衣之裳”。

“载弄之瓦”的前两句是“载寝之地,载衣之裼”。

生男孩了,放在床上,生女孩了,放在地上,意思很明显了。

《毛诗正义》也写道:

男子生而卧於床,尊之也……(女子生而)卧於地,卑之也。

以前打过胎用超度吗(生女孩了可以说)(6)

古代女子

再看“载衣之裳”和“载衣之裼”

《毛诗正义》写道:

裼是夜卧之衣,故云“裳,昼日衣”也。一昼一夜,明取内外为义,故知男子衣以裳,明当主外事;女子衣以裼,明当主内事也。

意思很明显了,男主外,女主内。

这几句连起来,写女孩的这句,大概表现了这么个意思:

生女孩了,放地上以示卑于男子,穿裼以示主内事,给她个纺锤玩以后要学纺织。

气人不?放现代,这么说,老婆大人会把你打成个纺锤。

以前打过胎用超度吗(生女孩了可以说)(7)

纺锤

4、现代生女孩了,可以说“弄瓦之喜”吗

封建时代,重男轻女,在他们脑子里根深蒂固,女孩自己也不会觉得不正常。

因此,即使生了孩子这么高兴的事情,还是直接写“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这种卑词,因为在他们思维里,这是理所当然的,并不影响对孩子的爱意。

这些存在于上个时代的思想无须讳言,我们只需要知道,在今天,这种想法不对就好。

如果放现代,生女孩了,就说“我女儿比男子低一等,以后要做家庭主妇,先学着做衣服”,不说别人,先会被老婆打破头。

对生女,古人也有比较好听的说法:“千金”。

千金可贵。

所以,生男子了,说“弄璋”,虽然文绉绉的,但也说得过去。生女孩了,就不要说“弄瓦”,那样对自己的孩子有了贬义,也政治不正确,要说“千金”

参考资料:《毛诗正义》、《旧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