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时常能看到蒸汽机车喷云吐雾的磅礴景象,不知道观众有没有想过,“蒸汽时代”已结束几十年了,这些蒸汽机车是从哪来的呢?

调兵山是辽宁省铁岭市下辖的县级市,相传历史上金国名将完颜宗弼,也就是《说岳全传》中南宋岳飞的劲敌金兀术曾在此调兵,故而得名。调兵山及其毗邻的沈阳市法库县境内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合称“铁法矿区”,已探明储量在14亿吨以上,占整个辽宁省的三分之一!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煤炭生产为主,集煤层气开发、机械制造、建材、电力等为一体的超大型企业。铁煤集团拥有多达15条专用线,总长度220余公里。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

调兵山火车站,可见一台KD6和一台上游以及水鹤(拍摄:张亦航)

铁煤集团曾运用着数十台蒸汽机车,虽然早已被内燃机车取代,但集团却又利用这批蒸汽机车组建了调兵山蒸汽机车博览园。博览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被誉为“流动的蒸汽机车博物馆”。拥有多种型号的蒸汽机车21台,包括18台上游、1台建设、1台跃进和1台KD6,有一部分动态保存。其中最珍惜、最特别也最古老的当数KD6型蒸汽机车,KD6俗称“美国鸟”,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为运输战争物资所采购的USATC S160型蒸汽机车,1942年至1946年间由ALCO、Baldwin及Lima这3家公司公共制造了2120台,主要用于欧洲战场牵引重载货车。值得一提的是,KD6是为战争设计的,司机座位旁有个特殊的阀门,紧急情况下可迅速排尽气缸内的蒸汽,如果机车被敌人夺取,也无法迅速开走。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助了40台USATC S160给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编为KD6型,还进行了诸多性能改造,例如扩大驾驶室、换用新式烟囱等。铁煤集团这台KD6编号487,曾加装挡烟板。后来KD6退出一线生产后,也被动态保存,又拆除挡烟板恢复外观,成为中国服役时间最长的蒸汽机车。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

并排停在调兵山站的KD6和上游(拍摄:张亦航)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3)

KD6和上游推挽的旅游列车(拍摄:陈铭逸)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4)

KD6辐条状的车轮,铆接的煤水车等细节无不透露着古旧的气息(拍摄:张亦航)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5)

KD6牵引旅游客车通过弯道(拍摄:仲广智)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6)

KD6开足马力爬坡(拍摄:仲广智)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7)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内的建设型蒸汽机车(拍摄:仲广智)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8)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内还有一台自制的小型蒸汽机车专供游客玩乐(拍摄:仲广智)

博览园内设有影视基地,建有旧式月台、街道、车站、炮楼等道具场景,加上这些国内已极其罕见的尚能活动的蒸汽机车,包括《红色追击令》、《建国大业》、《闯关东》等200余部影视剧都在调兵山取景,国产影视剧中出现的蒸汽机车大都是调兵山的。除了拍戏,每年冬季都会举行蒸汽机车旅游节。因交通便利,尤其相较于另一“蒸汽圣地”三道岭而言简直“近在咫尺”,除了火车迷,大批的老年摄影团也从全国各地群聚于此,铁路两侧常常人山人海,架起各种“长枪短炮”,如庙会般热闹,很是影响拍摄效果。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9)

蒸汽机车前模仿电影《铁道游击队》姿势拍照的老年游客(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0)

铁路旁周围站满了摄影爱好者(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1)

穿着仿民国服饰拍照留念的大妈(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2)

东北的冬日,清晨非常寒冷,苦等蒸汽机车到来的摄影爱好者点起火堆取暖(拍摄:杨诚)

平心而论,在利用蒸汽机车搞工业旅游方面,铁煤集团充满诚意且经验丰富,相较于集通、嘉阳、横峰等地要么车况不佳,难以发力喷烟,要么加挂内燃机车提供动力,要么在煤水车内加装柴油机或者压缩空气动力,甚至直接给内燃机车罩上粗劣的仿蒸汽机车造型的外壳,调兵山的旅游列车是货真价实的纯蒸汽动力,车况也很好。铁煤集团还很重视游客体验感,在一些标志性的景点,尤其是大坡道,会让蒸汽机车开足马力通过,产生震撼的发烟效果,随后倒回,再反复多次爬坡,确保游客能多角度拍摄满意的照片。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3)

初升的朝阳下,旅游列车缓缓而来(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4)

披着霞光的旅游列车(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5)

拖着长烟驶来的旅游列车(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6)

旅游列车连续多次冲击坡道,以制造出理想的发烟效果(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7)

气势磅礴(拍摄:朱冠存)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8)

晨曦中驶来的旅游列车(拍摄:朱冠存)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19)

运行在黑土地上的旅游列车(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0)

旅游列车驶过冰封的湖面(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1)

牛群见惯了火车,依旧低头吃草(拍摄:朱冠存)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2)

旅游列车驶过王河中桥(拍摄:赵斌)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3)

旅游列车驶过百万吨纪念碑(拍摄:刘子铭)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4)

山头上站满了摄影爱好者(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5)

雪原上驶过的旅游列车(拍摄:刘子铭)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6)

暮光降临(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旅游列车以客车为主,偶尔也有货车。铁煤集团拥有数节古老的YZ21型和YZ22型客车,这些车厢原本用于矿区通勤客车。调兵山旅游列车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处尚在运行的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准轨客运列车,游客可以买票乘坐,且在各景点停车时允许下车摄影,“乘车拍照两不误”。值得一提的是,铁法矿区的通勤车还曾使用东方红3型内燃机车牵引,这也是东方红3型最后一次做本职客运工作。此外还有试驾项目,游客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驾驶蒸汽机车。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7)

古老的YZ21型硬座车(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8)

迎着朝阳前进(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29)

双机上游牵引货车驶过小树林(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30)

前去牵引旅游列车的双机上游(拍摄:赵斌)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31)

运煤货车待避旅游列车(拍摄:杨诚)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32)

调兵山蓝色涂装的东风4B也很有特色(拍摄:张亦航)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33)

调兵山铁法能源公司曾经的“老黄海”铰接大客车(拍摄:张亦航)

除了蒸汽机车,杨宇霆墓也很值得一看。杨宇霆是奉系军阀的元老,1885年在法库县蛇山沟村出生,是辅佐张作霖成为“东北王”的功臣,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之后杨宇霆反对东北易帜,加之其平日飞扬跋扈,与张学良积怨甚久,日本人也从中挑拨。1929年1月10日晚,杨宇霆与常荫槐被张学良派人枪杀于沈阳大帅府老虎厅,即震惊中外的“杨常事件”。杨宇霆智谋深远,不仅极富军事经验,对东北工业的建设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张学良此举可谓自毁长城,大大助涨了日寇的野心,加速了侵略步伐。杨宇霆被葬在出生地蛇山沟村,旁边就是铁路。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拍摄的电影(铁影调兵山)(34)

杨宇霆墓,损毁较为严重(图片来自网络)

调兵山能保存如此之多车况良好的蒸汽机车,这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喷吐着浓烟的铁龙让这座东北小城蜚声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