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新年给自己好好立规矩的心态,2022 年我给自己安排的第一本书是大块头的《原则》。
这本书是世界知名投资家、企业家瑞·达利欧对一生经历的回顾,以及多年来生活和工作原则的梳理和总结。
有些人可能会将它视为鸡汤,也有些人可能会将它奉为工作手册,我自己读下来从中找到很多共鸣,对读书本身也更坚定了一些方法,这里先简单写写:
- 对待生活和工作态度一致的人,不敢说成不成功,但至少不会因为「割裂感」而感到太痛苦。
- 道理我们都听过,和那些更成功的人相比,我们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而是「行」。
- 越简单的原则,往往越难践行和长期坚持。
- 处于金字塔尖上的人,更热衷思考底层逻辑,形成原则。
以下是《原则》中,让我或是眼前一亮,或是深感认同的原则,本就像名人名言般清晰准确,这里便不再过多注释。希望你也能从这些原则中受到启发,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
部分观点我会通过 AHA时刻,结合自己的经历更新解读,也欢迎持续关注。
重要的不是预知未来,而是知道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如何针对获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应。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
如果你以勤奋和有创造性的方式工作,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同时得到所有东西。成熟意味着你可以放弃一些好的选择,从而追求更好的选择。
想要拥有很多优势,而又不暴露于不可接受的劣势之下,最稳妥的方式是做出一系列良好的、互不相关的押注,彼此平衡、互相补充。
管理工具在促使人们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生由三个阶段组成: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
在第二个阶段,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
在第三个阶段,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生活了。
拥有更多东西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会很快下降。事实上,得到适量的东西比得到太多的东西更好,因为后者会伴随着沉重的负担。身处顶层会给你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也对你提出了更多要求。
自然会走向整体的最优化,而不是个体的最优化,但多数人只是根据食物对自身的影响判断好坏。正在运行的自然进程,能有效促进整个世界的改善,比人类发明的任何程序都有效得多。多数人把对自己或者自己关心的人不利的事情叫作坏事情,而忽视了更大的好。
进化由各种适应和创造组成,它们能提供即时的好处,但这些好处的价值会不断降低。这一痛苦的降低过程可能引发新的适应、创造,把新的产品、组织和人类能力带到新的、更高的进化水平上。
世界上到处都是曾经辉煌但逐渐衰落和毁灭的东西,只有极少数东西一直在重塑自身,不断达到伟大的新高度。所有机器最终都会崩坏、分解,机器的零件会被回收用来制造新的机器。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完美是不存在的,它是一个目标,激发永不停息的进化过程。组织和个人总是高度不完美的,但都拥有改善的能力。所以,与其顽固地隐藏我们的缺点,假装自己是完美的,还不如找出并应对我们的缺陷。你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获得教益,不断坚持,为成功做出更好的准备。
不进化就死亡。这个进化循环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企业、经济体,以及一切事物。整体会自动地自我修正,个体却不一定。
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视角。你在一生中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将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事物,以及你关心什么人、什么东西。你必须决定,你将在多大程度上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以及你将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哪些人。这是因为你将不断遇到迫使你做出上述抉择的情况。
一旦得到我们追求的东西,我们的满足感通常不会延续。这些东西只是诱饵,追逐诱饵要求我们必须进化,而且对所有人来说重要的是进化,而不是回报本身。这意味着对大多数人而言,成功就是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拼搏和进化,即迅速认识自身和所处环境,然后通过改变实现进步。
直接结果经常是诱惑,导致我们失去真正想要的东西,直接结果有时也是障碍。如果人们过度重视决策的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和再后续的结果,就很难实现目标。因为直接结果和后续结果的值得追求性通常是相反的,这会造成决策的重大错误。
面对自身缺点,你有 4 种选择:
- 你可以否认缺点(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
- 你可以承认缺点并应对缺点,努力把缺点转化为优势(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你的自我改变能力);
- 你可以承认缺点并找到绕过缺点的方法;
- 你可以改变你的目标。
个人进化过程通过 5 个不同的步骤发生。如果你能把这 5 件事都做好,你几乎肯定可以成功。
- 有明确的的目标;
-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你要成功就必须做好每一步,而且必须按顺序一步步来。例如,设定目标的时候就设定目标,不要想如何实现目标或者出错了怎么办。当你诊断问题的时候,不要想你将如何解决问题,只是诊断。
混淆两个步骤会导致不理想的结果,因为这会妨碍你发现真正的问题。
人们在发生分歧时变得愤怒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大多数分歧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学习机会。
既头脑开放也要坚定,既应该考虑和思索各种相互冲突的可能性,也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接受可能正确的东西。
一种检验你做得好不好的方式是,把和你有分歧的人的观点,向对方复述一遍。如果他说你复述的对,就说明你做的很好。
双方都应该遵守“两分钟原则”,两分钟内不许打断对方,以便对方有时间把想法说清楚。
通过了解分歧来解决问题颇费时间,但你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才叫物有所值。关键是你要对花时间干什么、和谁花时间进行排序。
很多人都会很你产生分歧,但你不应该考虑所有人的观点,跟任何人都头脑开放不一定有好处,你应该花时间和你能找到的最可信的人探讨观点。
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生活的所有方面,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似乎很大,回头看则不然。所以你应该跳出去以看到全局,有时候可以过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始终记住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
当你要确定某个事物可以接受的改善速度时,你要注意的是事物水平相对于改善速度的关系。人们经常看不到这一点,他们说“事情正在改善”,但没有注意到事物的质量距离平均水平还有多远,以及其改善速度能否确保其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超过平均水平。
如果过去在考试中得三四十分的人,在几个月里成绩达到了五十分,成绩也在改善,但他的平均水平仍然很差。
你生命中的所有重要的东西需要以足够快的速度不断改善,超越平凡,走向卓越。
不必过于精确。为了做出有效决策,你需要在“差不多”这个层面上理解大多数食物。当每次有人做出一个宏观的“差不多”的陈述,而有些人反驳说“并不总是这样”时,就很有可能要丢西瓜捡芝麻了。
3-5 人的效率高于 20 人。给团队增加成员的共生效果是逐步递增的,直至到达一个顶点,过了顶点后将不再产生增效,反而带来效率递减。这是因为:
- 边际效益随团队人数增多而减少(两三个人可以贡献大部分重要的观点,增加更多人不会有更多的好点子);
- 团队人数过多时,互动效率低于小团队的互动效率。
让每个人都可以肆意评论其他人的观点,低效且浪费时间。不要像无关的人员提出问题,更不合适的做法是把问题没有特别指向地散发出去。
一旦有权做决定的人不想依原则行事,规矩就会被破坏。
“要用比你强的人”。你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部运转得极好的机器,你只需在一旁坐享其成。
要更多地想着如何把蛋糕做大,而非怎样切蛋糕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一块。
反馈应当反映出哪些东西有助成功,哪些东西对实际情况无益,而不是尝试平衡表扬与批评。
任何单一事件可能有很多不同解释,而行为规律才会揭示出根源。要找到规律,所需观察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你们每次观察后形成什么样的共识。
关于某人怎样做事和为何这样做事的一次高质量讨论,将有助于你获得更全面的印象。
要注意别把精力过多用于应付各种事务,而忽视机器的管理。
管理者必须确保自己负责的领域运转有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 把员工管理好;
- “下沉”去做本不该自己做但下属做不好的工作;
- 把管理不好的领域提交给上级管理。
第一个选择是最优的;
第二个说明要对员工和设计做出改变;
第三个选择是很艰难的,但有时是必要的。
如果你不受行为结果的影响,那么你就不会为行为负责。
别轻易被迫让步。让步不仅仅有违你的价值观,还释放出了规则被修改的信号,以后还会招致此类事件。
如果有具体要求,就要明示出来。如果责任总是因为规定不具体而落空,则应想想是不是需要修改设计。
不要让一个机构去适应员工。管理者应当假设机构是最好的,然后确保找到最合适的员工。
要基于工作要求来设计工作岗位,而不是基于员工想做什么或者有哪些人可用。
为确保正确完成关键任务,宁要“做两遍”,而不要“二次确认”。
二次确认的错误率比做两遍的错误率高。
做两遍是指让两个不同的人各自独立完成同一项任务,产生两个互不相关的结果。这不仅可以确保产生更好的答案,也能让你了解到他们的行为和能力的差别。
几乎做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都比你预期的多。几乎没有一件事能够完全按计划进行,因为先前的计划并未考虑过失败的情况。
最后再谈一个关于读书的看法:
很多人通过听书,或拆书稿等形式了解一本书的梗概和精华,这可能是碎片化和快节奏时代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但有些书还是需要从头到尾读。
你可以选择重点看某些部分,速读一些对你来说不太重要的,但阅读一整本书的连贯性会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所有原则的建立背景。否则这本书只看精华,便剩下死板的所谓的金句了。
另外,能在一本书中找到共鸣,实在难得,这种体验本身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罢。
关于「视角」
学习是多维度的,优秀的书、电影、纪录片、文章、可遇不可求的深度访谈、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当然还有旅行,都能让人从中有所收获。「视角」的栏目,会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记录我所吸收和想要传播的一切。也期待通过「视角」,连接到更多终身学习者,共同讨论、成长和创造。
感谢关注,欢迎勾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