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忽悠请认真阅读以下文字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社会。

那么作为一个想要学习心理学的社会人,今天就要给大家推荐社会心理学相关的读物啦。

想想看,每天都有这么多事情都取决于你的选择。穿什么衣服、看什么电视节目、选读哪个专业、住什么地方合适、跟谁应酬、与谁结婚——真是生命不止,选择不休。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着相当大程度的控制权

//灵魂六问你接得住招吗

1.如此众多的人口拥有如此自由的选择,在追求个人目标和梦想的时候,我们如何做到在大多数情况下避免与他人的自由发生冲突呢?

2.为什么在面对这无穷无尽不同选择的同时,人们又会表现出如此多的相同之处呢?

3.为什么在追求自己目标的时候,你常常可以让别人为你服务,而并不需要借助于法律、金钱、身体吸引力或特权的威力呢?别人又是如何限制你的选择,培养你的好恶,引导你的行动方向呢?

4.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服从权威的建议或命令。但这些建议或命令与你个人的价值标准截然不同?

5.可以肯定地说,你的行为举止屈从于你隶属的团体所施加于你的压力,而你事后恍然觉悟到这些表现不属于“真正的你”。

6.你有没有买过某种产品,只是因为广告做得极富吸引力,而实际上并不是你所需要的呢?

六大问题,一个对策——在你读完社会心理学书籍后都会得到答案。

//所以社会心理学是玄学吗

伊始,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其实,它还是心理学……它不是玄学,更不是读心术。

从定义来讲: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社会心理学探究的对象是我们周围的人类世界。

社会体现在哪呢?

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就组成了江湖,额,不好意思是社会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只要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么就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了,它研究你的战友如何影响你,而你又如何影响你的战友,而你们所处的环境又如何影响着你和战友。

好,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正式推荐书籍了。

一、《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 戴维·迈尔斯;

译者: 张智勇 / 乐国安 / 侯玉波 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词:教科书级社会心理学入门读物

推荐指数:★★★★★

社会心理学精品书籍(从这六本书开始)(1)

本书简介:《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推荐理由:个人认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好的版本了,值得一读。书很厚一本,看完之后会颠覆很多之前的固有认知,很是实用

态度和行为,社会中的自我,归因理论、说服、群体影响、偏见、攻击、帮助、爱情、家庭等等概念其实都是社会心理学范畴的。社会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其实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普通心理学学得好可以更好的了解效应、模型适用于哪些环境,或不适用于哪些环境。

这本书也可以作为心理学入门书籍作为推荐,书中的名词都解释的通俗易懂,可以让对心理学没有太多了解的小伙伴对社会心理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二、《社会性动物》

作者:E·阿伦森 著,刑占军 译

译者: 张智勇 / 乐国安 / 侯玉波 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科普级心理学入门级读物

推荐指数:★★★★

社会心理学精品书籍(从这六本书开始)(2)

本书简介:《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推荐理由:名气大,名气太大了!而且书中的例子简单易懂,作为科普读物很不错。选了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中最该重视和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最息息相关的内容,大多数例子都是比较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的简单陈述而已,不过并没有写出实验的本质。如果不知道那些实验的话看起来可能一知半解,建议结合社会心理学理性看待。

三、《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 迈克尔·利佩

译者: 邓羽 肖莉 唐小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词:防忽悠宝典

推荐指数:★★★★

社会心理学精品书籍(从这六本书开始)(3)

本书简介:《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是本书第一作者津巴多教授继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之后的又一力作。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

本书包括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说服,依从,从众,认知不协调和自我归因,条件反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言语交流,甚至阈下影响。

推荐理由:防忽悠宝典,神作。我们每天被铺天盖地的各种消息所包围,这些消息都是为了获取我们的注意,从而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广告。那么我们如何从被影响走到去消费这一步呢?这本书通过详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我们是如何被影响形成态度,态度又如何变成行为的……

书中经典的案例和说明太多无法一一列举。这本书还适合广告学、新媒体、创作者等等想要把自己的信念、观点传播给大众的人去看。

不过这本书也有缺点,术语相对较多,比较难啃,读起来需要耐心。

四、《亲密关系》

作者:罗兰•米勒 (Rowland Miller) / 丹尼尔•珀尔曼 (Daniel Perlman)

译者: 王伟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词:爱情宝典,颠覆你对爱情的认识

推荐指数:★★★★★

社会心理学精品书籍(从这六本书开始)(4)

本书简介: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种体验,古今中外关乎爱情的伟大文学作品一点儿也不少,但从心理学角度对两性关系进行科学而系统总结的专著尚为数不多。

《亲密关系》从一出版,就立即获得了读者们普遍的喜爱,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读者的高度评价。作者综合了心理学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用饶有趣味的论述,总结出人们在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强调专业性,又注重可读性。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参考;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只要他(她)想获得一份满意的亲密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推荐理由:假使你想学习撩妹、撩汉技巧,那么这本书你看了仅会受到启发,技巧性的内容并不多。

但如果你想正视一段关系,或者为一段关系的不顺畅而苦恼,抑或是你决定开始一段关系,未来想让它变得更健康美好,那么这本书值得一看。换句话说,看完这本书可以让你重新定义什么是爱情。

虽然是正经的心理学读物,但并不难读且内容丰富。给你最好的阅读体验,解决你正思考或者质疑的问题。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养活了无数个情感类的公众号……

有关爱情的书很多,但是从科学角度去研究的很少。这本书可以算是最与众不同的没有之一。

五、《影响力》

作者:[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

译者: 陈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影响力

推荐指数:★★★★★

社会心理学精品书籍(从这六本书开始)(5)

本书简介: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奉上。

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在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

推荐理由:个人很喜欢的一本书。看了这本书不会让人变得聪明,但起码不会上当受骗了。虽然书中的很多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如何避免,但是想搞清楚为什么?

答案就在书中。

知道如何避免被骗和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是两回事。知道为什么就像打开心中黑暗房间的灯,可以让你更好的看清房间里到底有什么。

六、《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美] D·Q·麦克伦尼

译者: 赵明燕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词:逻辑无处不在

推荐指数:★★★★

社会心理学精品书籍(从这六本书开始)(6)

本书简介: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D.Q.麦克伦尼,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

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却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

正如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所说:“ 《简单的逻辑学》就如一场及时雨,一本治愈社会疾病的宝典,的确是应该人手一册。”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清楚这一概念。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

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你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领我们进入这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推荐理由:看到这本书的推荐是不是一脸问号?为什么会推荐一本逻辑学的书?

我们经常会在和人辩论的时候,指责别人没有逻辑,在评价一个人说话语意不清的时候,称他逻辑混乱。可是,什么才是逻辑?逻辑学又是个什么玩意?

简而言之,这是一本面向小白的逻辑学普及性书籍。

逻辑学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学科,能让人在世俗陈规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断。

这个决断可能不会完全遵照逻辑学意义上的理论分析,但那是基础,最后的结论更可能是经过了理性思考加以情感分析后的最佳选择,是实现共赢的最佳结果,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

我们想避免在社会中受到过多的影响,光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尚不足以应付,还需要用逻辑武装头脑。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像是防弹衣,而逻辑学更像是一顶防弹头盔。

书籍推荐完之后,其实作者想说社会心理学更注重情境对人的影响。

人们会承认情境因素的作用,但还是不能充分考虑到情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有时候,我们都会倾向于高估个人因素而低估情境因素。

我们太喜欢根据人格与性格品质来理解行为,同时又抵制把背景因素看做行为的基础,过于关注个人主动性和个人对成功或失败的责任。

我们更倾向于关注情境中个体自身的因素,而较少关注造成个体现状的情境因素。希望看过以上这些社会心理学书籍之后的小伙伴们明白,人们更多地是受到情境变量的影响,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