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

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紧急救援》

欢迎大家来到晓机长特别节目版——紧急救援。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借着电影《紧急救援》的故事情节,展开航空对航空紧急救援的讨论。

男主角彭于晏饰演的是一名救生员,在电影里人物叫做“高谦”,他的人物原型就是我国交通运输部救助工程队的队长胡建,而我们的女主角辛芷蕾饰演的是一名直升机飞行员,在电影里叫“方宇凌”,而这个人物正是以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搜救机长“宋寅”作为原型的,另外还有一位男星王彦霖饰演的是一名绞车手,就是在直升机上控制救生员和绳索上下的那个队员,每一次救援都离不开这些一线人员的紧密配合,他们在救援的同时,自身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2)

影片以几起事故作为背景,讲述了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把生的希望带给了别人,却把死的风险留给了自己。影片中的事故大都以真实事件作为背景,后面我们在节目中会具体讲到,晓机长有朋友在剧组中作为机长可以说是全程参与了拍摄,虽然“真正的英雄是不露脸的”,但是,给大家讲一讲拍摄中的趣事儿还是有的。

所以,也请大家期待。我们的“紧急救援”系列音频节目一共分为5期,从电影中涉及到的救援故事,讲述事件发生时的真实场景,当然,现实一般都比想象中要残酷的多,再聊到我国目前的救援行业存在的现状,晓机长想和大家分享的还有很多很多,也真的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的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他们真的是一群无名的英雄,在你最无助的时候,飞到你的身边,宛如救兵天降。

导演-林超贤

导演林超贤在采访中说道,他想拍这部电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六年之前,他还没有拍《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这两部电影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海上救捞题材。当时有人给他看了一段救捞人员在海上救助的真实画面,救生员一次次将遇险人员在惊涛骇浪中救起,短短几分钟视频,却深深打动了他。他当场就说:“我自己是拍电影的,第一次发现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的大风大浪,都真实存在。这些救捞人员面对那么强大的自然力量,随时都可能献出生命,这让我觉得很敬佩,也很震撼。”面对危难,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别人生的机会,把救援人员生命至上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那时起,《紧急救援》的故事题材就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尽管由于资金、技术、故事以及档期等原因,这部作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拍摄时机,但林超贤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个题材的思索,他一边寻找合适的创作方法,一边在积累有利的经验,甚至编写过好几个《紧急救援》的版本,有的连分镜头都已经做好了,但因为他自己不满意而被pass。直到五年后,时机终于成熟,凭借“好莱坞级别”的制作水准,借助《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在票房与口碑上“双丰收”大获成功以后,他觉得是时候、也有必要,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 人尤其是年轻人,通过荧幕去了解这个默默奉献、伟大无私的行业。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3)

我们常讲,艺术来自于生活,电影中辛芷蕾和彭于晏在轮船上进行救援的故事,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当然,艺术肯定经过了艺术的处理,我们今天就来带大家分享一下,当年发生的这起事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桑吉轮背后的故事

2018年1月6号,大约在晚上20:00左右,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伊朗籍一艘满载了11.4万吨凝析油和天然汽油的桑吉轮和香港籍货船长峰水晶轮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起火爆燃,32名船员下落不明……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4)

一艘满载的,带着将近13.6万吨凝析油的油船发生起火和爆炸,这可比一般的炸弹还恐怖,事实也是如此,从6号相撞起火到14号下午完全沉没,桑吉轮就一直在熊熊大火和爆炸中,而且波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救援船只和飞机根本就无法接近,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有4名救生队员先后登上了桑吉轮,进行救援,拿取黑匣子。

为什么这个事件在救援领域这么著名?其实是因为救援难度大,难度就来自于凝析油。凝析油又称轻质油,是指从凝析气田的天然气中凝析出来的液相部分,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某些天然气中的部分物质在地下油层中因为高温、高压的环境,是呈气态存在,但是随着我们将天然气开采出来,外界压力和温度的降低使得它们凝析成为液体,这部分产物就是凝析油。

这起事故就仿佛是一列火车径直撞上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加油站,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疯狂的燃烧和爆炸。不仅如此,凝析油本身挥发性就好,现场燃烧导致的高温还会加速其蒸发至空气中,而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热源或者明火就会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同时凝析油猛烈的燃烧还在现场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轻者会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脉缓等急性中毒症状;重者可能突然晕倒、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对救援人员人身安全威胁极大。

任何搜救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与影片中展现出来的故事情节不同的是,在现实世界发生的这起救援事故中,直升机并没有直接参与桑吉轮的救援,原因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一个字——远!事发地距海岸实在太远了,已经远远超出了直升机的救助半径,但是交通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也时刻保持着全员备勤状态,随时准备当遇难船进入救助半径后执行人员搜寻和营救任务。虽然直升机没有直接发挥作用,但是本次救援还是在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队组织下进行的,紧急出动了三艘救助船,打灭火泡沫,牵引失事船舶,进行泄露的油污处理,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5)

事故发生的时间是2018年1月6号的晚上20:00左右,接到报警后,首先是快速出动了“东海救101”轮,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准备,当时是救援人员灌装了消防泡沫,考虑到被撞船只失去动力,还准备了牵引用的拖绳,然后就马不停蹄地赶赴现场了,也是巧,也是同胞们给力,长峰水晶轮的21名人员在大约晚上九点多,也就是撞船一个多小时之后,被附近的一艘“浙岱渔03187”渔船给救起,但是桑吉号上的船员就没那么幸运了,轮船已经发生起火爆炸,船员凶多吉少,而且时间又是大晚上,就算是跳到水里也找不到,人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生存时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东海救101”轮是在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到达现场的,随即开展救援。

当时的现状是两艘船都需要救,肯定是以救人为主,通过无线电呼叫等技术手段联系了桑吉轮均无人应答,随后就开始在海上找人,随着后续救援船只陆续赶到,分头行动,相比而言,长峰水晶轮的状况还算是好的,船员弃船后发动机还在工作,一直在倒退,于是对它进行了停车处理,随后返回舟山水域接受海事调查。

四位突击队员登船

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一直烧着的桑吉轮了。不仅仅是燃烧,还有不断地爆炸,连靠近都很难,救援船只打光了近100立方的灭火泡沫,直至后来桑吉轮沉没,都未曾放弃过扑灭火情。8日上午曾于附近海域打捞起1具遇难者遗体,除此之外并未发现其他31名船员弃船逃生的踪迹。但是,即使仅存一丝生还希望,救援队伍就会做万分的努力,由上海打捞局4名潜水员组成突击队,准备登船搜索营救遇险人员。趁着船体无明显燃爆的间隙,登船突击队的4名登船勇士穿戴呼吸器、防静电服等安全防护装备,利用深潜号作业船的吊篮,登上桑吉轮船尾左舷,开始执行搜寻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登船,风险可想而知,这四位救生员可以被称为是英雄,在这里,晓机长对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6)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7)

登船后,呈现在4名队员面前的,是已经被烧得扭曲变形的甲板。在行进过程中,登船队员身体都是保持重心后移,先伸出前脚试探情况,因为无法估计燃烧过火后的甲板安全承受能力,如有不慎就会一脚踩空、跌入致命的危险之中。他们按计划向最有可能存在幸存人员的救生舱推进,但是预定路线上的第一道门,门缝里正在不停地涌出滚滚黑烟,根本不可能进入,突击队只能选择另外的备选路线。几人合力将救生舱舱门打开,就在舱门打开的一瞬间,一股浓烟涌出,热浪扑面而来,队员们携带的有害气体分析仪在不停地报警。高温、毒烟,让这个仅存的最后希望,也确定不可能有人生还了。但是突击队员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尽可能搜索到最后一寸空间。

4个人兵分两路,队长徐军林和潜水监督徐震涛,尝试对船上的生活楼进行搜索,然而一打开舱门,炙热的空气让气温瞬间上升至89℃,生活区的所有房间的玻璃被烧到全部融化,除了坍塌下来的天花板和船体结构的铁架子,其他所有东西被烧的一丝不剩,不可能有幸存者了。另外一边,卢平和冯亚军在救生艇甲板发现两具遇难者的遗体,两名突击队员简单平复了沉重的心情,将遗体整理进裹尸袋安置好后,来不及做更多地默哀,继续向驾驶台前进。在乌黑的浓烟之中几经摸索,终于在氧气瓶报警前的最后一刻,找到了VDR,也就是遇险船的黑匣子。在经过了28分钟的奋力作业后,4名突击队员携2名船员遗体和VDR设备返回“深潜号”,登轮搜救行动宣告结束。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8)

1月14日,就在四勇士登船次日的中午时分,桑吉轮火势突然增大、燃爆加剧,整艘船舶彻底笼罩在火海与浓烟之中,直到下午16时,在海上飘移了约230海里的桑吉轮轮最终还是沉入海底,消失在雷达回波中。

虽然说桑吉轮上的32名船员终究还是没有获救,但是作为救援人来讲,在救援过程中展现出的舍生忘死的英勇气概,让人值得钦佩。现实是残酷的,并不会像影视剧中那样总是有奇迹、有圆满。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的救援人员,就是认清前路荆棘密布、危险重重,认清遇险者或已凶多吉少、九死一生之后,依然选择果断出击、毫不犹豫,努力终归会有回报,不放弃是我们永恒的誓言。

胜利三号平台穿刺事故

在《紧急救援》影片中,除了桑吉轮这个救援故事,还有一个海上平台的救援,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改变。2010年9月渤海海域,发生了一起“胜利作业三号”平台穿刺事故,什么叫“平台穿刺呢”,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胜利作业三号”平台共有三条腿三只脚,其中一只脚把海床踩漏了,站不稳,摔了。事故造成两人不幸遇难,另有34名遇险人员被救助直升机及救助船舶救起。以前国外拍过一部电影,叫《深海浩劫》,讲述的就是海上石油平台发生事故起火爆炸,死伤十分惨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部电影。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9)

除了上述两起事故以外,今天晓机长还想与各位分享一个体现直升机价值的海上救援案例。这个案例呢虽然在电影中没有体现,但是却是一次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惊心动魄的救援。

渔船翻扣事故

2015年11月27日,一艘渔船在长江口东北约120海里处与其它船舶碰撞后翻扣,船上9名渔民失踪。当救助力量抵达现场后,发现遇险船只是船肚朝上,甲板已经完全倒扣在水中。救生员通过敲击船底板,听到舱内有回击声,也就说明很有可能,有人员还被困舱内,必须马上救援,但此时翻扣船只只有船尾露在水面上,现场的水面救援力量对此无从下手,燃眉之急便是调来潜水人员通过下潜进入船舱内执行营救,而事发地又距离救助基地较远,如果等待潜水队乘船前往,将会耽搁营救的黄金时间。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救助直升机直接空运潜水人员及设备到现场。

说到运送人员物资,直升机比不了火车头动力足、运量大,也比不了运输机速度快、航程远,各方面性价比都不高,但是铁路需要车站、飞机需要机场,它们的货物只能到达固定的位置,而直升机不需要铁轨、不需要道路、不需要额外的专用场地,随装随卸,点对点运输,能在运输界占据一席之地,靠的就是把这细分市场做到极致,不可替代性极强。接到命令后,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迅速根据转运人员人数、设备尺寸、性质等方面因素制定转运方案,出动两架救助直升机分四个架次将6名东海救助局应急队员和所需各种大大小小的潜水、营救设备送抵现场,为营救遇险人员争取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最终在这次海空立体救援大行动中,凭借着救助直升机灵活迅速地响应和应急救助队员高超过人的潜水技能和胆识,成功救助这名遇险整整36个小时的渔民,船舶、直升机、应急队,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计成本、前赴后继,只因生命无价!

711-11救援队(11-1紧急救援-生命至上)(10)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道生命至上,其实这不仅仅体现在抗击疫情的工作中,更是中国所有救援从业者对人民的承诺。

好了各位,我们今天的这一期“生命至上”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论是荧幕中,还是生活中,大到这个社会,小到晓机长身边的每一个救援从业人员,在他们心中,每一条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除了对生命的重视,专业技能也不可或缺,不论是电影里导演对镜头的追求,演员对画面的演绎,救助队员对救援专业的执着,干一行爱一行,同时也要干好这一行。那么,除了对生命的重视以外,还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超的专业技能水平。

我们将在下一期节目中,用“致敬专业”来回答各位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