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最新(好书推荐)(1)

《植物情怀》

[法]马克·让松 夏洛特·福夫 著

戴捷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那就是树。进入树的世界就像进入美与神秘的境地。冬去春来,新芽咿呀冒出,是生命的开始,更是一种延续。

《植物情怀》是一部关于植物的非凡之作,温馨中充满趣味和力量。在植树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跟随文字走进大自然,步入神奇的植物世界。

好书推荐最新(好书推荐)(2)

1741年,北京近郊已经精耕细作,汤执中神父不得已只好降低自己的期望。要想找到一些罕见的植物品种,就得走出北京。这位传教士写信给自己的植物学老师朱西厄,敦促他寄来一些球茎和种子,这样他就可以接近皇帝。汤执中向朱西厄解释说,皇帝热衷花卉,为此他还专门建造了一套房子,以便欣赏到山上的春白菊,这就有了讨好他接近他的理由。之后汤执中列了一长串可以讨圣上欢心的植物名称:郁金香、银莲花、康乃馨……

朱西厄和汤执中一共通了16封信,聊的都是有关寄送植物的事。汤执中担心商船的船舱太潮湿,于是他等待着沙漠商队经过,他们用骆驼驮着商品从欧洲各地经西伯利亚进入俄罗斯。随后,汤执中极具耐心地在自己房间的窗台上培育了一株异域含羞草(Mimosa)。自第一次求见皇帝十年之后,他又一次跪在皇帝面前,这位耶稣会士终于可以献上两株开着粉色绒球花的植物。当乾隆皇帝用手去碰时,含羞草叶子一下子关闭起来,像是对圣上表示尊敬。含羞草学名Mimosa pudica,确实很害羞,手指一碰就机械性地做出反应。于是汤执中得以进入中国的皇宫。乾隆皇帝被这株长着敏感叶子的植物所征服,进而对耶稣会士萌生好感,便如了汤执中的愿,让他进入御花园,并允许他到北京周边的山里随便转悠。

乾隆皇帝爱极了这株对他的抚摸有回应的含羞草,还命画师给它作了幅画。作为报答,中国的第一批花卉也抵达法国,其中之一便是翠菊(reine-marguerite),这是中国皇帝的一份礼物。

种子和种子之间太过相像,通过外皮的色彩、棉质或膨胀填充物、不同的钩刺来区分,钩刺用于挂在哺乳动物身上或是随风飘浮。天堂鸟的种子还装饰着黄色小缨子,椰子的种子硕大而饱满,椴树的翅果带着翅膀。所有这些都表现出植物的坚韧不拔,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短暂的生命变成永恒。植物们会存在下去,因为它们睡觉,或用植物学家们的话说,是休眠,为了更好地保存萌芽的潜力。当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会有凌波仙子莲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那样持久的生命力,它是中国的睡美人。有研究团队曾找到一些古代莲子,居然将它从睡梦中唤醒了。在植物学家还不存在的年代里,莲花的种子已经在干涸的湖泥中等待发芽了。1 300年后,不需要多少努力,它们便露出了完美的粉色蓓蕾。

好书推荐最新(好书推荐)(3)

马达加斯加的一个深谷可以吞掉一切不幸陷进其中的东西—鞋子、袜子、脚、胫骨、大腿,必须费尽全力挣脱才会归还给我们。我们光着脚行走在沼泽中,腿上沾满了蚂蟥,甚至能听到它们恐怖的吸血声响。跟随我们的一位矮胖向导,吃起零食来毫不含糊,自探险队的食品箱陷入沼泽地后便一言不发。我们已经精疲力竭,在夜晚即将来临时到达拉博纳,山谷中最后一个小村落。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只需一首小曲便可抹去前一天的所有苦难。太阳升起,在稻田中央的那些破船上,孩子们唱着歌驱赶鸟儿,他们的歌声回响在山谷中。每当我回想起那一天,脑中浮现的并不是马达加斯加艰苦的历险,而是这些琐事,大狐猴们的交响合唱,还有米妮娜太太的大笑,她的笑声带走了一切,也带走了疲劳。在土坯房里,我的勺子盛不下硕大的塔那那利佛豆角,而有我笔记本那么大的螳螂在我们头顶飞舞着。一旦螳螂飞近,米妮娜太太便一把抓住它扔进火里,瞬间,螳螂的体液在火中发出嘶嘶声,随即消失不见,带走了我儿时的恐惧。其间,厨娘还用她手中的大汤勺一下子打在从后面悄悄接近的大蟒蛇身上。在这粗陋简朴的生活中,米妮娜太太以她特有的方式镇静地主宰着生物的多种形态。

本文选自《植物情怀》

内容简介

几百年来,西方博物学家将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做了地理大发现,植物已经全球化。我们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各大陆都可以见到其他大陆的树木花草兴旺繁殖。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过怎样的历史?人类在地理大发现的同时如何改变了大自然的风景?植物学家们如何在几百年的艰难探索和辛劳中把植物标本保护下来,让后人得以了解当年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灭绝了的物种?在书中,作者带领读者逐一探查真相。

书中还讲述了许许多多老式植物学家的传奇经历,包括图内福尔、科默松、弗朗谢、拉马克、普瓦夫尔、梅屈兰、林奈、米肖、圣-伊莱尔、阿当松、艾莫南等,还有18、19世纪远赴中国为植物学做出贡献的传教士谭卫道、德洛维、汤执中等。

本书集自传、科普和小说为一体,带领读者与植物学家一道去世界各地重温那一次次探险活动,让读者在阅读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对植物产生好奇心,想要走近解大自然中遇到的每一株植物,了解它的名称、来历和生长情况。

作者/译者简介

作者:

马克·让松,植物学家,农学家。2013年以来,掌管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标本馆。

夏洛特·福夫,园林设计师、记者与作家。

译者:

戴捷,法国南特大学汉语教师,现居法国。译著有《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系列、《皮克·波克》系列、《步行哲学家》《名画桥梁艺术系列》等。

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