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其春 木蘇木薯 2021-07-17

书店里的颜值和价值(读书札记大牌档)(1)

最近二三十年,由于饮食行业的兴隆,城市区域的“大牌(排)档”饮食档口增多。“大牌档”或“大排档”的场景以及招牌、灯箱广告,频仍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正确的称谓到底是“大牌档”还是“大排档”?

最常见的既有大牌档,也有大排档。对此,有文字爱好者讨论过,但是意见不一。

书店里的颜值和价值(读书札记大牌档)(2)

我最早是在八十年代末读过这个话题的文章。当时是电白县教育局教研室黄文诲老师撰文,论述的就是这个内容,黄老师的结论是“大牌档”。

九十年代末,有文字刊物讨论该词语。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咬文嚼字》,首次刊发文章,认为“大排档”是一种流动的路边小货摊,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常见于广州、珠江三角洲市区内。并指汉语言同音字多,“大排档”被误写成“大牌档”。这是该刊发表的第一篇《话说“大排档”》文章的观点。

书店里的颜值和价值(读书札记大牌档)(3)

但是,这篇文章的说法引发不同意见。另一操粤方言的作者去函《咬文嚼字》杂志社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其中“大牌(排)档”词条说明,“大牌档”是指“占用马路边营业、较低档的饮食店”。并说:“占用马路边营业须有批准的营业执照,以备检查,店主往往将营业执照放大挂出,人称’大牌’,故名,后即作此类饮食店的通称。”

该作者还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词典在大牌档的“牌”字后面,用括号加了一个“排”字,根据文意,似乎“大牌档”是正式的写法,“大排档”只是用了同音字的另一种写法。

书店里的颜值和价值(读书札记大牌档)(4)

这个讲法,与几年前另一作者的观点相同。该作者说的是,香港地区用的也是“大牌档”。

原来,从18世纪中期开始,香港政府便设立小贩牌照,分大小两种规格,大的是固定小贩,小的为流动小贩。进而到19世纪中期,二次大战后,百废待兴,也为贫苦大众多谋生活出口,政府合并“固定熟食摊档”和“大牌”,“大牌档“一词由此便不迳而走。《简明香港方言词典》收录词条,也是“大牌档”。

书店里的颜值和价值(读书札记大牌档)(5)

话说回来,我二十年前关注的央视国际频道文化节目《语林趣话》,后来集结出书上下两册。其中的撰稿人都是国家语委、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大等名校的语言学专家。文章虽然无专题讨论过“大牌档”或者“大排档”。但是,有其中的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巽斋,在讲解“排”字的本义、引申义时说:“旧时帝王宫中布设饮宴叫’排当’,现在特别丰盛的饮宴也叫’大排当’。”而他用的是“当”而非“档”。

见仁见智。你,认同哪一种意见呢?

书店里的颜值和价值(读书札记大牌档)(6)

(2021-07-16)

【配图来自网络 全文991字细读须4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