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1日举办了第一个世界哮喘日,世界哮喘日是最重要的哮喘认识和教育活动之一后续改时间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哮喘是肺里有很多痰引起的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哮喘是肺里有很多痰引起的吗(关爱自己从认识疾病开始)

哮喘是肺里有很多痰引起的吗

1998年12月11日举办了第一个世界哮喘日,世界哮喘日是最重要的哮喘认识和教育活动之一。后续改时间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

哮喘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想着,哮喘病,不分男女,对女性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的。结果在某度一查哮喘关键词。哟,不得了,这跟我们女性居然大大相关。

看到了什么

女朋友有哮喘还能要吗?

哟,忍不了,感觉憋了一口老痰要啐出来,臭小子,你等着!

进一步搜索该问题,发现对女生有哮喘,疑惑的还蛮多。那么女性朋友在认知哮喘以及预防哮喘方面需要注意了。不仅是要为了避免那些男同胞们发出如此的疑问,也是为了保全自身的健康。

中医对哮喘的研究描述由来已久,《黄帝内经》中有喘鸣描述“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喘鸣,即喘气时有痰鸣声,如果痰较多而喘,为“痰喘”;痰喘又咳嗽,称为“喘咳”。)

《金匮要略》称为“上气”,从病理上将哮病归于痰饮病中的“伏饮”。元代名医朱丹溪创“哮喘”病名,阐述其病机主要为痰。

当外感邪气或饮食、情志失调等,诱发潜伏于肺部的宿痰;因为痰的阻塞,使肺气不能宣降,从而上逆,痰气搏击出现呼吸急喘、喉间哮鸣的现象。

若患有哮喘的姑娘,要好好关爱自己,积极面对,及时找医师调理。而对于大部分预防疾病的女性朋友来说,更重要的是,看到这个疾病后面的原因

可以看到,哮喘有个症结在于内有顽痰。痰是津液结聚的产物,可停留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角落。元朝的大医家朱丹溪就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因此痰可以导致很多疾病,中医有“百病多有痰作祟”的说法。

痰阻于肺,会发生气喘、咳嗽、咯痰;阻于心,会发生胸闷、胸痛、心悸、心慌、失眠等;痰停于胃,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留滞中焦之胀满纳呆等等。现在还有肥胖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通风等许多疾病,都与体内的痰密切相关。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日常饮食越来越“好”,痰湿体质在中医常规的体质中越来越多,其中女性不在少数,如果能够多关注自己身体,在察觉痰湿侵害身体时及时调养,清除一些宿痰,就能避免类似哮喘等因痰而发的病。

在下次听到有人问“有哮喘的女朋友还能要吗?能结婚吗?”这类问题时,我们的回应很简单,该啐就啐,因为吐出一口老痰来是如此的正确,既排解了憋屈,身体一下也轻松了哦!

那么在预防痰在我们身体蓄积致病时,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是否有痰湿,常规有痰湿的表现有几点:

1. 面部易出油脂,头发、额头或鼻子总是油油的,面色淡黄且暗,眼胞微浮;

2. 喘息气逆,咽喉似有异物状,痰多,吞吐不利,时消时现;

3. 容易生痤疮,溃疡,嘴里常粘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

4. 胸胁胀满,胸闷憋气,背部作胀,喜叹气。阴雨闷天或天气寒暖交替时,较明显;

5. 出汗两级分化,要不明显少汗无汗,要不就出汗过多且粘腻,甚至腋窝有异味(不是狐臭);

6. 喜食用肥甘舔黏的食物;

7. 大便燥结或者粘滞不爽且异味大,小便不多或浑浊、起泡沫;

8. 身重,易困易倦,行动缓慢,头昏脑涨,嗜睡、赖床。

日常生活如何调养:

1.饮食做减法: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喝生冷食物的摄入

2.适量运动,多晒太阳:慢跑、登山、站桩、太极等都可,排寒祛湿

3.祛痰湿的食物:萝卜、白菜、茭白、薏米、莲藕、陈皮等。

注:不建议游泳

另外,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改善:

《医学纲目》:“诸痰为病,头风喘嗽,一切痰饮,取丰隆、中脘”

丰隆穴

很重要的化痰之穴,是古今医学家公认的治痰要穴,有“痰多宜向丰隆寻”的说法。 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有人痰吐不出,揉了丰隆穴以后就容易把痰吐出去。

位置: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

按摩:丰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需用食指节重按,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左右交替。每日按压5~10分钟。

中脘穴

调节中焦,调和脾胃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掌揉: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几分钟。

此外,应当注意引起痰湿的原因,避免问题的发生:

痰与肺、脾、肾密切相关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之说。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

“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欲不化,土不能制水也。”

一.脾主运化,是我们全身的中央枢纽,负责水谷的运输。如果湿邪侵犯,思虑过度,劳倦等造成脾虚,则脾的运化失常,水湿停滞,淤而成痰。爱吃生冷食物,爱吃肥甘厚味者易有痰。

二.肺主呼吸,调节我们人体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损伤肺气,宣发肃降失常,津液不得布散,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类似外感后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理,或者体弱屡次外感,易伤肺气,从而有痰。另外,若脾运化较弱,也会将输送而来的津液留在肺部成痰。

三.再则,脾阳根于肾阳,脾阳足,则脾的运化功能完善,身体内部正气也充足,外邪不可侵犯。肾阳不足,火不生土,不能温养脾阳,脾阳更虚。因此也需要注意肾阳的问题。

加入中医学习

学一种受益终生的生活方式

(点击)

▽▽▽

国医十班招生启动 | 业余学习中医,从“医道”开始

百草箱 国医三年班 十班

学制三年,系统性地学习中医理论,以四大经典为基础,学习期间还将安排与课程相结合的健康养生营、草药游学、药房体验、临床跟诊实习等实践内容。

所学内容回归经典,回归传统中医,理解并实践中医的系统观与整体观,为将来有临床学习需求及深入学习中医文化的学人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