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游园惊梦》朱锦华

昆曲游园惊梦二十四段(谈梅兰芳游园惊梦)(1)

【主演】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出身梨园世家。8岁开始学戏,11岁登台。从吴菱仙学青衣,后受教于王瑶卿,向唱做并重的花衫路子发展。早年曾试演《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戏”,后又创演《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古装戏”。梅兰芳在舞台上创造过众多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美形象,他的表演不是在模仿女子,而是在创造中国女性的本质和意象,力求传达中国女性的温柔、含蓄、高雅等特征。他把观众当作一面镜子,倾听观众的批评,完善自己的艺术。他的嗓音脆亮甜润,唱腔韵味醇厚,念白吐字清晰。扮相极佳,台风优美,功底深厚,文武昆乱兼长。他提高了京剧旦脚的艺术水平,使京剧从以生脚为主改变为生旦并重的格局。梅兰芳的艺术具有博大精深平易近人的特点,形成雍容华贵、柔中带刚的风格,世称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洛神》等。昆剧代表作为《游园惊梦》。著作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戏剧散论》、《舞台生活四十年》和《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昆曲游园惊梦二十四段(谈梅兰芳游园惊梦)(2)

【剧情】杜丽娘偕侍女春香至后花园赏春,被良辰美景触发伤春之感;游倦回房,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相会,两情和洽,花神护佑,终被其母唤醒。

昆曲游园惊梦二十四段(谈梅兰芳游园惊梦)(3)

【賞析】昆剧《游园》、《惊梦》源岀汤显祖传奇《牡丹亭·惊梦》,因为它们的故事可以自成段落,曲牌也可断开,就往往单独演出《游园》,从而形成可分可合的《游园》和《惊梦》两出戏。《游园》之所以能够单独演出,因为它是《牡丹亭》全本矛盾的开端,它细致地描绘了一个贵族少女伤春的微妙心理,由此才产生了情殇、幽媾、回生等曲折遭遇。《游园》借景抒情,多曲子,人物一路游赏,又多身段,可谓歌舞精妙,意境深邃。况且角色又少,故盛演不衰。《惊梦》的构思奇特。它不是丽娘人做梦,柳梦梅在异地也同时做梦,两人的魂魄由睡魔神勾引,进入同一个梦境。而《惊梦》的表演要比别的梦境更细腻真切些,因为日后柳见到杜的画像,杜的香魂见到柳在叫画,都要忆起在梦中会过的情人来。表演的细腻主要指面部表情的细致多变。据白云生说,《惊梦》中双眉的运用多在眉头,少用眉梢。杜的双眉微蹙表示怀春幽怨,柳的眉头微动则表示感情洋溢。又如眼皮的运用,杜因娇慵而低垂,柳则陶醉而微眯。如此等等。再者,昆腔木来就细腻婉转,《游园惊梦》尤甚,它“被之管弦,又别有一种幽深艳异之致,为古今诸曲所不能”。凡此种种,使《游园惊梦》成了昆剧的经典作品,昆剧闺门旦无不以演好杜丽娘为最大心愿。其中梅兰芳所演更是出类拔萃。

昆曲游园惊梦二十四段(谈梅兰芳游园惊梦)(4)

梅兰芳在《游园惊梦》中的情感处理切合剧情和人物,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在游园时含蓄些,仅仅流露些微惆怅,体现“摇漾春如线”的意境。游毕回房,春香离去,杜丽娘唱[山坡羊]曲,就要比较明显地袒露其“怀人幽怨”。及至柳梦梅唱{山桃红]曲时,杜的幽怨已被欢欣所代替,但端庄依旧。剧终杜唱[棉搭絮]曲,是梦醒后的感慨和回到现实的无奈。

昆曲游园惊梦二十四段(谈梅兰芳游园惊梦)(5)

梅兰芳在梦境中的表演介乎虚实之间,内在情感是真实的,外在举止略有飘忽,富于诗意和美感。他即使做细小动作也能出神入化。如当柳梦梅唱“则为你如花美眷”这支[山桃红]曲时,杜丽娘安静地站立着,以袖遮脸,屏息谛听,让人感觉到她的脸上是娇羞的,体内涌动着爱情的热流。在“似水流年”的行腔中,她好像无意地缓缓投下右袖,又投下左袖,与柳有意拂来的右袖相碰,同时秋波暗送,与柳脉脉含情的目光相触。此时无声的动作比有声的语言更有表现力。杜、柳这样地“对眼光”在《惊梦》折里共有四次,这是第三次。第一次杜、柳初见,面对着不期而遇的翩翩书生,又惊喜又羞赧,手足无措,复杂的感情借助于“对眼光”而宣泄。第二次是在背云“这生素昧平生,因何到此”时与柳生的眼光一触即收。第四次是在柳梦梅唱完[山桃红]末句“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扑向上场台口抱杜,杜避走到下场门,在[万年欢]牌子中两人互相偷看,此时他们情愫已通了。饰柳梦梅的俞振飞盛赞梅兰芳“对眼光”的精湛技艺。他们合作演出时,每次“对眼光”都使他身心受到很大震动。在唱腔方面梅兰芳极有功力。行腔运气舒畅,高音宛转清朗,落音厚重达远。

昆曲游园惊梦二十四段(谈梅兰芳游园惊梦)(6)

俞振飞之父俞粟庐曾指出“杜丽娘是有诗意的古代少女,要得静字诀才算度曲高峰”。就是说要唱岀杜温婉娴静的性格和寂寞惆怅的心情。俞振飞认为梅兰芳深得静字诀之妙。梅本人也是这样刻意追求的。他主张演员在唱[山坡羊]之前,先要做到心静,就是把自己的气沉下来。丽娘微妙的内心情感必须通过低唱和含蓄的表情透露出来,演员不能不静。唱[棉搭絮]也一样,比起[山坡羊]来,“情绪更深了一层,应该唱得更细更静。”④至于白功,梅兰芳咬字准而圆,吐字清而响,抑扬顿挫,无不恰好,不但动听,而且传情。如念[山坡羊]前“蓦地游春转”一段独白,他注意收敛发声,调节轻重抒发丽娘的感伤之情。句中“春呐,春”,把第二个春字念得又清又响,似欲问天。末句“好困人也”,低下去,慢下来,音节之间似断犹连,叫板前轻轻叹息造成幽静的气氛,与下面的曲子紧密衔接。

梅兰芳早年是从乔蕙兰和陈德霖学习《游园惊梦》的唱、念和做的,后来吸收了一些朱传茗南派身段和俞(振飞)派唱腔。并且在长期的演出中,不断地钻研词意,揣摩人物,改进自己的表演,终于把《游园惊梦》琢磨成为自己的昆剧代表作。

(宋光祖)

[注释]

①刘宇宸主编:《白云生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335页。

②叶堂编订:《纳书楹曲谱·王梦楼牡丹亭序》。

③《俞振飞艺术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199页。

④《梅兰芳文集·我演〈游园惊梦〉》,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8月版,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