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分享学习方法(谈成长谈工作谈考学)(1)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一旦病重或有意外的话,不要抢救,就正常治疗。人生就这么一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从简,何必让自己遭受痛苦呢?”一条谈论“老年人如何处理身后事”的视频火了,让86岁UP主朱锦沁奶奶始料未及。

朱锦沁奶奶至今已发布了100多条视频,活到老、学到老,又认真努力过好每一天,通过她的视频,或许能给那些想“躺平”的年轻人提供另一个生活角度和人生态度。

豁达 身后事一切从简,生死观“人间清醒”

这条《未雨绸缪,老年人怎么处理身后事》的视频长约13分钟,发布于B站、抖音等平台后,朱锦沁都没想到会“火”。目前视频在抖音上的阅读量已经突破1300万,点赞数近50万,朱锦沁的粉丝数也增长到17.5万。

视频呈现方式简单,朱锦沁坐在镜头前,讲着自己对如何处理身后事的看法,最后她还说:“我现在活着,要高高兴兴过每一天,尽量爱护自己的身体,每活一天开心一天。”其人间清醒的生死观让不少网友赞叹、钦佩,也佩服奶奶的豁达和通透,朱锦沁还收获了“清醒奶奶”的称号。

考后分享学习方法(谈成长谈工作谈考学)(2)

朱锦沁的账号叫“多肉不老松”,简介里写着:四十年的排球迷,在青海从事流行病工作,现在回上海养老,目前她住在金山区枫泾镇。从去年7月发布第一条视频《85岁老人的传奇故事》后,2个多月里,朱锦沁几乎保持着日更的节奏,一部手机,一个手机支架,朱锦沁的所有视频都是自己录制,谈成长、谈考学、谈工作、谈青海、谈老年生活。

坐在镜头前的她侃侃而谈,不需要提纲也不需要写文字草稿,只有上字幕和封面标题花字是女儿帮忙设置的。直到去年国庆节后,她几乎讲完了自己人生的故事,于是开始关注身边事,最新她更新的视频聊起了租房那些事,更新频率有所下降,至今已发布了135条视频。

视频火了后,朱锦沁手机里的“哒哒”声不停,以前网友给她发消息,哪怕是一句“早上好”,她都会回复一句“早上好”。现在手机里满满都是消息,老人看都看不完。“前一天我回消息回到半夜12点多,有一次回复到凌晨2点多才休息。粉丝多了后,我都瘦了2斤。但我喜欢和网友交流,特别是青年网友。”

考后分享学习方法(谈成长谈工作谈考学)(3)

人生 高中订阅《青年报》,奉献于鼠疫防治

从一条条视频中,大致能勾勒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朱锦沁的一生:朱锦沁是上海人,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952年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青团,高中考入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也就是如今的松江二中。当时住校的她还订阅了《青年报》,不少同学都给《青年报》投稿,她则会认真翻阅报纸。

因为父亲支援大西北,17岁的朱锦沁跟随家人定居青海,还在青海团省委工作了一段时间。1957年,她以青海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时老师多次挽留她留在北京,她说:“青海是我的家,我不要留在北京,我要回家。”后来她回到青海从事鼠疫防治工作。

下乡防治鼠疫时,有人还笑她:“你这个大学生只会写文章,不会骑马。”那时工作条件艰苦,没有交通工具,朱锦沁就学会了骑马。她还提到一位司机病人,因为在疫区捡了死狐狸感染了,朱锦沁参与化验,发现试剂成阳性,是腺鼠疫,还好及时治疗没发展成肺鼠疫。

在青海的科研经历是朱锦沁一生引以为傲的,其中有两件事让她很有成就感:一是她当了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后,在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将研究所带成了国内较有名气的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二是和各省同行们一起参与制定了三个鼠疫的国家标准。

朱锦沁记忆力极好,但录这段视频时,为了准确说出国家标准的名字,她不但找寻了自己起草的草稿,还在网上搜索查询了一番,“哪怕记住了,我都会反复确认,毕竟制定的是国家标准,信息不能出错。”

考后分享学习方法(谈成长谈工作谈考学)(4)

交流 青年私信会开导,想和青年交交心

由于当时从事的鼠疫防治属于保密工作,朱锦沁没和任何人说过,连丈夫当时都只知道她要去实验室,至于做什么并不了解。

退休后,朱锦沁从青海回到上海养老,有朋友让她写自传,说说自己经历丰富的一生,但她说自己是“懒笔头”,老了不想写。女儿就建议她:“那就录吧,从你小时候讲起,我们都想听故事。”朱锦沁录视频的初衷,其实是想为子女留下一些回忆。

让朱锦沁没想到的是,会有那么多年轻人看她的视频,评论区时常看到“奶奶好”“奶奶保重身体”的问候。有人留言“有00后吗?”好几位00后举手报到。还有年轻人给老人发私信,有问“如何考北医的研究生?”有感叹:“我感觉很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也有青年说:“我是学医的,研究生毕业了,不知道该考博还是去工作,想听奶奶的建议。”遇上这样的私信,朱锦沁都会认真回复,从个人角度给青年一些建议。

最近朱锦沁又关注到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每天作业做到很晚,双休日不是学琴就是学画。她想起自己年少时很快乐,每周的休息日她从来不做作业、不看书,“但我上课特别专心,从不开小差,2小时的晚自习也会认真对待。”谈谈以前青少年是如何过休息日的内容未来或许会出现在她的视频中。

朱锦沁玩转各个网络平台,她懂网络用语,“躺平”的人生不可取,但太“卷”容易焦虑。这几天,她在构思未来的视频录制内容,觉得可以和青年交交心,鼓励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一条条视频透露出一位睿智老人的丰富一生,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谁能不爱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智慧老人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