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山东某内河码头项目为背景,围绕墙身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探讨,详细介绍施工难点、施工方法、混凝土施工及注意事项等,以提高墙身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重力式码头;墙身;现浇混凝土施工

01工程概况

本文内河码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含6 个1000t 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650 万t,码头主体采用重力式结构。墙身设计结构全长549.3m,分37 段施工,相邻结构段间设20mm 宽沉降缝,采用低发泡聚乙烯板填充。底层设10cm 厚C15 素混凝土垫层,墙身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25F150,采用加石混凝土进行防裂。钢筋总量约47.25t(不含辅材),现浇墙身C25F150 混凝土方量16517.45m3,垫层C15 混凝土方量455.92m3。

02 施工难点分析及措施

(1) 本工程模板安装对精度要求高,组合钢模板重量大、吊距远,对吊装机具选型及吊装工艺要求严格,施工难度较大。通过受力计算确定吊装机具及钢丝绳选型,现场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交底执行。

(2) 施工作业立体空间存在交叉作业,需合理布置施工作业区域,避免施工难度增加。在《施工进度计划及说明》中详细说明每层墙身施工布局及设备部署,保证现场施工形成流水,并在现场做好技术交底。

03施工方法

本工程墙身分3 层现浇完成,纵向按照设计结构段进行分段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 垫层施工→ 模板支立→ 预埋件安置→ 混凝土浇筑→ 模板拆除→ 混凝土养护→ 回填土施工→ 交验。

3.1 测量放线

按照施工图纸对码头前沿线、中轴线、轮廓线、沉降缝位置和高程等精确放样。施工前,测量人员对主体结构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复测,确保墙身结构位置准确。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提前放样模板支立线,确保码头墙身线顺直。

3.2 钢筋绑扎

钢筋计划在钢筋加工区先按照图纸加工成半成品,钢筋工根据设计图纸绑扎钢筋,绑扎应牢固,绑扎丝扣要求成梅花形布置,富裕铅丝要求剪短,外露铅丝不长于1cm,确保保护层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3 支立模板

按照测量人员提前放样的模板支立线进行施工,工程模板采用横纵连杆结构形式的定型钢模板,吊机配合人工安装模板,现浇墙身纵断面计划设置3 道对拉螺栓,支立时在螺栓外侧套φ25PVC 管,确保现浇完成后能抽出对拉螺栓。

模板板面所用材料为厚18mm 的优质木模板,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厚度,拼装成型,板后立挡结构所用材料为50mm×100mm 方木。横档结构以φ48×3.5 双排脚手钢管为基础材料搭建成型。模板外侧增设斜撑装置,以保证其具有稳定性,设置φ48×3.5 脚手管,采取扣式连接方式。模板成型后内部设置φ14 圆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锚地钢筋连接。脚手架支架及斜拉钢筋施工期间,要求最大间距设为60cm。

根据设计要求,沿模板底部内侧设置边线,在垫层上打设锚地钢筋,设置垫块,以发挥出限位的作用。第一层上部模板施工时,需在两侧分别设置十字托架(以φ16 钢筋为原材料制得),确保该部分可预埋至垫层内。模板支立前后均要安排专员组织测量作业,以便明确模板在位置、高程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不满足要求时不可施工。顶口增设φ48 脚手管顶撑装置,内侧按照纵向0.6m 的标准依次设置HPB300φ14 对拉钢筋,顶口对拉钢筋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模板应维持稳定状态,外侧加固采取的是斜撑和外部锚件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模板受力具有均匀性。

04 混凝土施工

4.1 墙身混凝土配比

墙身施工中,根据要求配制C25F150 混凝土,具体配比如表1 所示。配置泵车,利用该装置将生产所得的混凝土泵送入模。表1 混凝土配合比

每方混凝土用料量 /(kg/m3)

水泥

矿粉

10~20mm 碎石

5~10mm 碎石

防冻剂

167

270

78

752

758

325

11.14

通过12 方罐车将生产所得材料运抵现场,运输期间以2~4r/min 的标准持续转动。待罐车到达现场后需保持20~30s 的高速旋转状态,保证混合料具有均匀性,再卸入泵车,以便用于浇筑作业。期间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在搅拌处以及浇筑处检测,明确其在坍落度、含气量方面的具体情况,若不满足要求则不可投入使用。

4.2 分层浇筑

浇筑施工前需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在结构缝处设置20mm 宽的低发泡高压聚乙烯板,并合理控制浇筑倾落点的位置,需适当远离结构缝,否则在浇筑冲击力作用下将导致聚乙烯板受损。墙身混凝土按分层的方式依次浇筑到位,为确保质量,各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

以本层混凝土状态为重要参考,在初凝前必须完成后一层的浇筑作业,且需尽可能避免施工缝,不可存在任何施工冷缝。通过人工振捣的方式加以处理,在振捣过程中应深入下层约30cm,确保相邻层可连接成稳定的整体,以免因顶部松散而引发整体强度下降的情况。混凝土摊铺时,应保证各处布料均具有均匀性,不可利用振捣棒赶料。根据墙身的尺寸特点分层依次浇筑到位,具体要求如下。

(1) 第一层:标高控制在 29.60~31.20m,断面面积10.30㎡。随浇筑作业的持续推进,当标高达到30.20m 时, 应根据坍落度的下限标准合理控制施工质量,并放慢浇筑速度,此过程中边浇筑边收面。前趾斜面施工期间需保证收面的施工质量,首先利用收面机收面,初步平整后再进一步利用铁抹子精平,以确保结构尺寸及表观质量均满足要求。进一步浇筑,达到30.60m 时密切关注下层混凝土的流动状态,若该处的流动性变小即可组织上层浇筑,但需严格控制作业速度,避免对施工质量或对既有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2)第二层:标高控制在31.20~33.60m,断面面积10.89m2。

(3)第三层:标高控制在33.60~36.50m,断面面积8.88m2。浇筑期间应遵循分层依次推进的基本原则。振捣按照交错式前进的方式有序施工,不可发生局部过振或漏振现象,以振捣棒为主要工具,振动时间控制在20~30s。按照该标准依次振捣,每完成一次振动后需边振动边拔出,期间严格控制拔出速度,不可过快,且以全程匀速为宜。若混凝土不再发生下沉现象或无气泡冒出时,则表明振捣质量良好。振捣期间应最大限度降低扰动性影响,以免发生模板或钢筋偏位现象;由专员检查支架等各结构,若存在松动、变形等异常状况,需及时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减小对施工质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墙身第三层施工图如图1 所示。

图1 墙身第三层施工图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墙身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重力式码头工程中的应用)(1)

4.3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对总体施工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宜采取土工布洒水养护的方式,最大限度缩短混凝土表面的暴露时间,以免发生表面水分大量蒸发的现象。混凝土终凝后在随后的1h 内覆盖土工布并洒水,持续时间至少14d。若遇到冬季施工环境,以淡水养护较为合适,且需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保证混凝土最终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拆模后覆盖塑料薄膜,再盖上棉被用于保温养护,待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在25℃ 以内,且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时便可将棉被收起,完成整个养护作业。

05 施工注意事项

(1)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组合拼装,钢模板周转时注意保养、除锈,发现变形立即调整或更换。侧向模板安装后测量人员进行校核,确保顺直和垂直度满足要求,安装后用对拉螺栓加固,经验收合格通知砼站按配合比搅拌砼。

(2) 混凝土浇筑时,对混凝土出机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大气温度进行检测,满足要求方可进行施工;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严格控制,并按方案要求留置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抗压试块、抗冻试块等方便检测混凝土相关数据。

(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保温措施进行检查,并测量棚内温度、混凝土表面及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养护到位;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3、7、10、15d 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回弹检测,确定最佳拆模时间。

06 结语

重力式码头工程建设中,墙身为重点建设内容,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实际施工中需以现场情况为立足点,合理优化施工技术,协调好各项施工要素的关系,依据规范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创造高品质的重力式码头工程。

作者简介:张伟强(1987-),男,河北保定人,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港口与航道工程。

参考文献

[1] 高平原,任一飞,祝业浩. 重力式码头施工工艺的改进[J]. 中国港湾建设,2016(5):59-61,76.

[2] 李桂明. 港口码头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6):203.

[3] 杨静,饶鑫,王正,陈潇涵,张鹏. 两种常用型建筑外墙结构的传热试验分析[J]. 林产工业,2018,45(04):34-3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