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诏书》中曾说:“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句子的意思是,我怎么忍心以我一家的荣华富贵,来违背老百姓的喜好和憎恶行事呢。

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终究还是在溥仪手中结束了,纵观溥仪的一生,除了感叹他的传奇一生,更是悲叹他的人生经历。自他三岁开始被慈禧选中为大清的皇帝,也就自此注定了他一生被他人当做提线玩偶的人生。

周总理向外宾介绍(周总理向外宾介绍)(1)

有时候,皇家气度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点,比如当年周总理在向外宾介绍溥仪时,他的回答就赢得了满堂喝彩,他到底说了什么呢?

曲折离奇的人生

可以说,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皇帝,没有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霸气和能力,更没有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魄力,有的只是懦弱无能,傀儡皇帝的象征。

在他三岁那年,慈禧太后因想把政权牢牢抓在手中,而选择了皇室子弟醇亲王的儿子,毫无任何思想的稚儿,也就是年仅三岁的溥仪。

三岁以前,可能是溥仪人生中最为快活的日子,有疼爱他的阿娘、阿娘以及兄长。但在三岁之后,因为慈禧的私心,他不得不高坐龙椅成为大清的帝王,更成为慈禧手中巩固政权的木偶。看着向自己跪拜的朝臣,年仅三岁的他尚在懵懂时期,无法享受皇权带给他的好处,只享受到了皇权带给他的桎梏。

周总理向外宾介绍(周总理向外宾介绍)(2)

无疑,他是政治的牺牲品,在皇宫中的每一天他都觉得度日如年,但好歹日子算是安稳。三年之后,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被赶下龙椅,大清宣布灭亡,清朝的统治自此彻底结束。

不过,对于这位末代帝王,也许是为了彰显新政权的仁慈,以及显示自己闹革命的正统,还是将退位的溥仪留在了皇宫中继续生活,他的各项开支则由国民政府颁发。

而也是在这一时期,溥仪才开始了接受教育,然而,这样的日子也没有过多久,随着张勋复辟,彻底打破了还算是平静的日子,溥仪再一次被扯进了政治的旋涡中,继续着他的傀儡的生活以及政治牺牲品的人生。

对于皇位,无人不想,哪怕是年纪尚小的溥仪依然难以放下皇权。在张勋的幕后推手下,他再次登上了皇位,显然没有资历,没有能力及权利的皇帝,注定是坐不稳皇位的。

周总理向外宾介绍(周总理向外宾介绍)(3)

在众人的声讨之下,他再次被拉下皇位。1924年,溥仪被迫离开了皇宫,本就紧盯中国这块肥肉的日本,闻风而动,并拿着溥仪离开紫禁城的理由,开始大做文章。

而这恰好是给了日本建立伪满洲国的计划做了铺垫,重归皇位对于溥仪而言,这既是大清皇室最后的面子,也是自己对于皇权的最后贪念。为了这看似至高无上,其实毫无权利的皇位,溥仪妥协了,答应了日本各种条件。

作为交换,日本帮助他建立了伪满洲国。有时候,却觉得溥仪十分可笑,自己的国人尚且不能依靠,却选择了依靠他国,世人皆知日本的狼子野心。可惜,他看透了却并不想理会。这就是一场交换,权利的交换。

注定一生都在起起伏伏的溥仪,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料到,自己终究还是成为了别人的棋子,一辈子不能翻身。

周总理向外宾介绍(周总理向外宾介绍)(4)

洗心革面

造化弄人也不过如此,日军战败之后,撤离中国,对于这样一个傀儡皇帝,日本自然不会多管,任由其自生自灭,而也是在这时,溥仪才看明白日军的残忍和丑恶嘴脸。

他自知,因为自己一心贪图荣华富贵的虚妄,导致了百姓多受了不少的苦,罪孽深重说的就是他。而后,很快他被当作战俘抓到了苏联,1950年,溥仪才被引渡回国,和他一起的还有其他战犯。回国之后,他的日子并不好过,长达十年的战犯管理改造生涯,让他蹉跎了无数岁月年华。

也许是认命的灰心,也许是自知错误的悔过之心,在改造期间,他的表现极好,哪怕在此之前他的改造生活还需要别人的帮助来完成,但后来他却能自己认真参加改造。不过,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源于,他希望自己的改变,能够为自己赢得特赦的好处。

果不其然,1959年他获得了特赦,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改造生活。改造结束后,当他拿到中国公民的身份证明时,他是开心的,有了一种脱变的感受。而后,他回到了北京生活,并找了一份稳定的生活。

周总理向外宾介绍(周总理向外宾介绍)(5)

平淡的溥仪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其他国家会因为他的事情引起不小的轰动,毕竟谁也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仅会保留末代皇帝的性命,还能特赦对方。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周总理也不禁赞赏溥仪呢?

溥仪:我是中国公民

外国媒体对溥仪得到特赦的事件表现出了莫大的兴趣,在几次外交活动中,溥仪还为此接受了采访。在一次外交活动中,溥仪和中英友好协会秘书长在交谈的过程中,对方对他从末代皇帝到战犯这段经历表示不解,想要详细了解整个过程。

当问题提出时,所有人都尴尬了,但也同时认为溥仪不会回答这个让人难堪的问题,然而让众人吃惊的是,溥仪不仅没有讳莫如深,还坦然的回答,并且在整个回答中,从未否认自己的行为,没有辩解,坦然面对自己的过错。

他的回答让所有人震惊,也让所有人敬佩,并不是每一个曾经的上位者都有如此好的气度。而后,他不止一次接受了外宾的采访,甚至在此之中他还受到了周总理的邀请,一起去接见来自各国的外宾。显然,周总理得举动,让他国更为敬佩,毕竟战俘从未有过这样高的待遇。

周总理向外宾介绍(周总理向外宾介绍)(6)

在接待外宾的会议上,周总理介绍溥仪时,这样说道:“他是我们的末代皇帝,溥仪。”

面对周总理的介绍,溥仪也给出了在座所有人一个详细的回复,他说,自己是中国过去的末代皇帝,也是光荣的共和国公民。

随后在每一次得外交活动中,他也是这样热情饱满的回答着,话语中有谦逊,也有自信。无疑,这样高情商的回答引起了满堂喝彩,更引起了众人的称赞。

总结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终究是落下了帷幕。纵观溥仪的一生是充满悲凉的,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朝代更替的无奈和辛酸。

周总理向外宾介绍(周总理向外宾介绍)(7)

作为帝王,一生未能掌权,还从末代皇帝沦为战犯,其中的悲凉、悲怆这绝不是普通人能够忍受的。作为丈夫,他不能和自己的皇后婉容琴瑟和鸣,恩爱有加,还要容忍妃子大闹离婚,将家事的丑陋彻底外扬,这也许更为悲哀。

自古以来,朝代更替不过是成王败寇的游戏罢了,既然输那就输得有气节一些,也许这才是溥仪之所以能够用高情商的言语,来回答外宾犀利问题的原因吧。人生起起伏伏,难以平顺,溥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溥仪的积极乐观,看到了那略尽千帆之后的沉着与淡然。皇权、名利犹如过往云烟,唯有踏实的生活,才是平淡中的幸运,想来,溥仪的人生后半段也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