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是不出趟远门,很难拓展自己的认识。
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一家还是比较有看点的。直到上次和朋友一家一起去大阪玩,才知道什么叫一山更有一山高。
朋友夫妻的日常对话,充满了不可预知性。有天晚上聊到小学里的家长,男方说:我们班里的家长,都有点极端。话音未落,他老婆立刻补了一句:怎么极端了,我看谁都没你极端。
噗——我和小陈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接茬。
紧接着聊到如何教育小孩,男方又噼里啪啦说上一通,要说教育方法这种理论真是神奇,老师谈论再久,学生下课就忘了。我已经完全忘记他说了啥,只记得他说完准备去弄小孩的时候,他老婆转头来了一句:我觉得他的教育方法都是错的。
……
其实吧,我也觉得小陈的教育方法不太正常,但想比起朋友夫妇的正面硬杠,我们在外面好像表现得还是比较委婉。每次以家庭为单位出门时,不知道为什么,小陈很爱附和我讲话。他表现得很绅士,总是像一只温和的小鹌鹑一样,听我讲完,再慢条斯理说几句,显得很有涵养。
我们这种家庭的抬杠方式,应该是家庭内部隐藏矛盾,表面看起来很安静的男人,实际在家每天抬杠抬得气喘吁吁。
比如我说今天点外卖吗?他说,不是你说吃外卖不好吗?我说那我们出去吃吧。他说都忙成这样了哪有空出去吃?
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活着的一部分意义,竟然是为了时不时反对你一次。
这事曾经让我很困惑,以前的人老喜欢说,什么结婚是找到生命的另一半,什么世界上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等着你。然后你结婚了,你发现你老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只的杠精。
当然了,对于抬杠,我也没闲着。
不久前有个朋友给我寄了两瓶珍贵的蜂蜜,隔天问我一次:尝了没?是不是特别不一样?朋友太热情了,搞得我没好意思告诉他:我从来不吃蜂蜜。
有一天晚上十点,他又问了我一次。于是我转头给小陈发任务:你给我泡一杯蜂蜜水。
小陈说好。他在单个家务事方面还是比较勤勉的,只要是单一任务,都能迅速完成。
关键是等我洗完澡出来,看到座位上那一杯黄澄澄的蜂蜜水,直觉反应带着满身嫌弃说:你干嘛给我泡一杯这个?潜台词是:你不知道我从来不喝吗?你对我太不够关心了,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共同生活连这点小事都记不住?
小陈惊了,睁大他的小眼睛问我:你这人怎么回事?
这时我如梦初醒,是自己二十分钟前布置给他的任务。
这件小事让我回味了很久,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跟身边人抬杠?特别是跟最亲密的人,抬杠抬得简直没完没了,网上说,这叫活体etc,一天24小时都在抬杠。
难的不是随时随地抬杠,是有些夫妻可以抬杠一辈子。
我妈沈女士没事经常跟我抱怨:你爸这个脾气怎么回事?
周末傍晚,我妈准备出去买个白菜,她刚想出发,我爸就说:这么晚了还出去干嘛?晚饭不做了?
沈女士提了一句买白菜,我爸又来了:买来干啥,上回买的半颗都放烂了。
我在旁边听着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一颗白菜吗?至于吗?又不是东北人买一卡车的白菜。
后来他俩决定一起出去买白菜,我妈刚下楼,两人又因为路线问题吵了一架,一个想往东走绕过小区,一个觉得往西横穿小区更好。
我惊呆了,连这都可以吵吗?
有时坐上亲戚朋友的车,只要车上是一对夫妇,必定因为路线问题吵个不停,男的刚拐个弯,女的就说:你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一副这条路线冒着热腾腾傻气的样子,一键引燃战火。
以前的女人不是这样的,比起跟老公抬杠,她们更愿意说说自己的苦处。
前段时间看王安忆写的一本小说,说旧式妇女特别爱听苦命人的故事,听着听着自己的苦也会有点安慰。老式的夫妻关系,男人用劣质酒精麻痹自己,女人用比自己还苦的人来安慰自己。“她们爱听她的伤心故事,听一遍不够,还听两遍,三遍。自己知道了不算,还告诉给她们各自的熟人。”
可惜的是,当代夫妇并没有那么多实际的苦头吃,大部分男人也不再愿意扮演家中沉默的大型家具。他们必须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文章开头那对朋友夫妻的抬杠,都是长篇大论型的。比如就小朋友为什么做作业喜欢磨蹭这件事,当爹的长篇大论说出一大堆观点后,最后还是要加上一句:我服从我老婆的安排。
他老婆飞快甩来一个白眼,我很懂这个意思,大意是“你都服从安排了,为什么还说这么多?”
但是站在男人的角度,都已经服从安排了,难道还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吗?
当代夫妇必须以抬杠来维持家里的微妙平衡,不能东风压倒西风,也不能西风压倒东风。
家里总有那么一个人,想要证明自己完美无缺,十项全能,而另一个人出于对这个人长期零距离观察,得出:哼,你不过就是个凡夫俗子,装什么睿智清醒。
没有任何生活经验的未婚人士,只要接触过这样的夫妻,肯定会在内心发毒誓:妈呀,我以后绝对不要结婚。
十多年前我目睹爸妈吵架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一辈子别结婚,多清净。
十多年后时光啪啪打了我的脸,身体里总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指使着我:抬杠啊,使劲抬,往死里抬。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购买我的新书《全职爸爸》
欢迎大家去豆瓣评论
关注微博@毛利
参与福利、抽奖、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