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1940年上映的《幻想曲》是一部过于超前的作品。这部迪斯尼制作的第三部动画长片,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体声的电影

迪斯尼在本片使用了一套十分全面的、由50余个扬声器所组成的环绕立体声系统,这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个例,因此这一系统也以本片的片名命名,被称作“幻想声”(Fantasound)。

此外,本片更加破天荒地把古典音乐与动画这两门新旧艺术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成为电影人无以伦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记录和见证。

80部迪士尼经典动画3到9岁必看(迪士尼就拍出了如此有想象力的动画)(1)

或许也正是由于本片领先时代太多,在当年上映之后,未能产生什么利润。这一方面是由于二战在欧洲的爆发切断了欧洲这一巨大市场的销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影片高企的制作成本。

对于当时的观念来说,在电影院里欣赏这样一幕“动画歌剧”也感觉多少有点不适应,因此票房的低迷并不令人惊讶。然而,迪斯尼对自己的这部巨作怀有充分的信心,在第一轮的放映并不成功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不断地将本片投入院线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放映。

从1942年到1946年,从1956年到1963年,从1969年到1977年,从1982年到1990年,甚至直到新世纪。

截止去年,影片共计在全美收获了8300多万美元的总票房,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本片将是美国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25部电影之一。看来,是金子总会发光,而且随着时间的磨炼,它的光芒也将愈发耀眼。

80部迪士尼经典动画3到9岁必看(迪士尼就拍出了如此有想象力的动画)(2)

《幻想曲》由八个动画短片组成,分别选取了八位古典音乐大师的一首经典曲目,在每一支曲子的伴奏声中配上迪斯尼的动画师根据音乐所想象出来的画面。这些画面大多并不讲述故事,而是纯粹跟着音乐的旋律和节拍(正因为影片这种“去故事化”的非常规处理手段,让当年的观众显得一时难以接受,毕竟大多数的观众已经习惯了在电影里欣赏一个完整的故事),试图将音乐进行形象生动的视觉化呈现。

影片选取的八首名曲分别是巴赫的《托卡塔和D小调赋格》、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蓬基耶利的《时间舞蹈》、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舒伯特的《玛丽亚大街》以及最令人难忘的杜卡的《魔法师的学徒》。

《魔法师的学徒》是影片中的第一个段落,由迪尼斯的当家明星米老鼠“主演”,伴随着轻快的旋律,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滑稽可爱的故事。除了这个段落,影片的其他部分几乎都没有故事,只是用线条和色彩,用动物和人物形象来表现音乐的神韵。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一部需要去听的电影,视觉是为听觉所服务的

80部迪士尼经典动画3到9岁必看(迪士尼就拍出了如此有想象力的动画)(3)

为了前所未有地用画面表现音乐,迪尼斯的动画师们想了各种办法来达到这一高难度的目标。他们必须构思好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画面去匹配每一首气质风格各异的乐曲。

例如,《春之祭》活泼中透着一股哀伤,于是选择了史前动物恐龙的兴盛到灭亡的画面来表现;《荒山之夜》凝重中带有一丝神秘,就用了地狱与魔鬼的场景来予以呈现;而《田园交响曲》那悠长秀美的气质,则采用了极富想象力的奥林匹斯山上的情景来刻画。毫不夸张地说,影片中的每一组画面,都是动画师们根据音乐所得来的神来之笔。

除了动画师们非凡的艺术创作,迪斯尼还找来了著名指挥家史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管弦乐队现场演奏这些世界名曲。因此,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又像是在听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80部迪士尼经典动画3到9岁必看(迪士尼就拍出了如此有想象力的动画)(4)

本片最终成为迪斯尼有史以来重映次数最多的电影,在2000年,迪斯尼还推出了本片的续作《幻想曲2000》。

在续作中,只保留了那段由米老鼠“主演”的《魔法师的学徒》,其它七首曲目则更换成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雷斯皮基的《罗马的松树》、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快板》、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艾尔加的《威风凛凛进行曲》和史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在整整60年后,新一幕的盛大音乐会又在全世界的电影院里隆重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