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人要去日本旅游(被绑架的日本之行)(1)

不想去日本,真的不想去日本旅游。

可是,我还是去了一趟日本。

我是被绑架去的,不是心甘情愿的去日本。

提到日本,心就发抖,不是恐惧的颤抖,是咬牙切齿的颤抖,是恨之入骨的颤抖,是无法出气而内心压抑的颤抖!

提到日本,我就想到九一八,就想到南京大屠杀,想到重庆大轰炸,想到慰安妇,想到抗日战争遇难的3500万同胞和烈士。还有,就是数十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钓鱼岛,在台海,在南海等等问题上,对我国的蠢蠢欲动和虎视眈眈,以及配合美国对我们的抹黑及攻击。

所以说,我不想去日本旅游,不想踏入这个罪恶的国家!

但是,我还是去了。否则我有可能就被老伴用啰嗦和埋怨赶出家门,那就惨了,有可能就流落街头,有可能遭人嫌弃,说我太幼稚、太当真、太没有家庭观念、太没有良心等等。

所以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不然我被老伴赶出家庭的日子实在不敢想象。假若年轻也就愤然起身抗争,离家出走以示抗议。毕竟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没有这种勇气了。还不就是去一趟日本吗?去就去吧。为了老伴,为了老伴的弟弟和弟媳。是她们阴谋了好久要我去的,一比三,我斗不过她们。

好吧,还是说说我的日本之行吧。乘2019年6月7日从徐州出发的飞机到日本。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到东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东京市中心的皇居。皇宫相当于我们北京的故宫吧。当天坐车至图顺池畔,然后到二重桥前,这里是日本皇居所在地,也就是现任日本天皇居住的皇宫。皇居曾黑瓦白墙,古朴庄重,想必如我们的故宫一般,层层叠叠的建筑,可惜我们无法进去观看。皇宫前地域宽阔,被称为皇居前广场,以其浩大彰显着皇家的威仪。广场上铺的是细砂石,虽宽敞却并不好走,只能一步一滑的慢行。我不明白,为什么不铺大理石或者彩色柏油,后来想一想,日本是海岛,最不缺少的就是黄沙,优质石材对于他们倒是稀缺;那么假如铺彩色柏油,就破坏了整个皇宫肃穆威严的气氛。广场东边矗立着新颖现代的高楼大厦,西边则是古老神秘的深宫大院,一片广场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隔开,也是合情合理的。

穿过广场走到护城河畔,有大批游客聚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皇居是禁城,即便预约也只能做有限的参观,普通游客只能站在这里远远地望一眼大门。沿着护城河绕城而行,江户城的墙垣依旧可见,大手门入口还可以看到旧时屋檐边精雕细琢的装饰物,田安门作为北之丸公园的大门至今仍迎来送往,在东御苑内的二之丸则可以看到江户时代巨大的将军别宅和精致庭院。

广场一侧耸立着一尊威武高大的跃马扬鞭的武将塑像,经了解是镰仓时期的武神楠木正成。我们夫妇在此留了影。

东京还有一个雕塑,即彩虹大桥为背景的自由女神像。东京的自由女神像,

形象和美国的那座一模一样,连周围的景致也很相像,不过比美国的要小很多。

188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人为美国献上了手持火炬引导众人走向自由的女神像,这一雕像后来成为了美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除外,法国还有一个比之略小的自由女神像。据说1998年,在日法文化交流活动100年之际,法国借给了日本,安放于此。活动结束后,法国要运回雕塑,日本顿时感觉海滨广场少了点什么,于是经过法国同意,2000年,日本仿造了现在的自由女神像。这座像从底座算起,高度12.25米,重约9吨,她已变成台场的标志。

众所周知的原因,由于对这座雕塑的反感,我们没有留影。

富士山位于日本的东京都、神奈川县、山梨县和静冈县四个不同的行政区域,是日本三大圣山之一、海拔3700米。

被导游吹捧了半天的的富士山,既不高也不秀,所谓的山上的那层皑皑白雪,我也没有清晰的看到。本来是海洋性气候,湿湿的,那日气候又冷冷的,站在山下,头上飘着丝丝小雨,天地间一片雾蒙蒙的阴郁,看不到山顶,也看不清茫茫林海,只是一个黑黝黝的山的轮廓,自然没有黄山的秀美,没有张家界直插云端的奇峰,没有横跨4省长达700公里的太行山的雄壮。我又想起了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海拔为5596米,允许游客到达的海拔高度也在4506米,而且玉龙雪山共由十三座雪峰组建起来,十三峰终年积雪不化,银装素裹,如一条矫健的玉龙横卧山巅,有一跃而入金沙江之势,故名玉龙雪山。如今我面对这并不起眼的富士山,即使阳光明媚的气候,能看清它,岂能与玉龙雪山媲美吗?

不能上山,也不能看清山,就在山下转悠,在各种建筑的特色小商店逛逛。随团参观行至奈良市进入奈良公园,眼前的春日大社可以算是古迹。春日大社是日本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一座规模很大的神社,也是日本三大神社之一。这座始建于710年的古建筑,在当时是为守护和平及祈祷繁荣昌盛而建造。神社门前的一块巨大石头上雕刻着世界遗产等字样。

我和我的家人要去日本旅游(被绑架的日本之行)(2)

春日大社原为藤原家族的守护神,供奉着各种神明,除藤原家族外,这些石灯笼基本上都是信徒捐献供奉,多为宫廷官宦、各地大元和商贾名流之辈所建。石灯有新有旧,但旧的石灯笼更为沧桑,有一股古朴苍老之感。据资料介绍,奈良时代最早出现石灯笼是在寺院之内(当麻寺),到了平安后期,开始盛行于神社之内。镰仓时代,不论是寺院还是神社,石灯笼已经普遍存在。春日大社的石灯笼十分密集,据说多达3000座,成为神社内一道醒目的景观,也令神社内的参道更为幽静,神秘。但是我行走参道之上,却产生一股冷飕飕的感觉,由于树木茂密,空气潮湿,加之冰冷的石灯上下布满了湿漉漉、滑腻腻的青苔,更显阴森冷硬。

春日大社和众多的石灯笼是日本先人为祈祷和平和繁荣而立,可后来日本数典忘祖,却沦为一个好战而充满邪恶的国家,二战期间,曾对我国和东南亚国家发起战争,杀人如麻,大肆掠夺财宝和资源,这与先人的意愿背道而驰,岂不是辛辣的讽刺?

奈良一直流传着白鹿的神话,春日大社放养的白鹿,因传说而受到保护。相传,春日大社殿内祭奉的神祗鹿岛大明神,是骑了一年的鹿不远千里来到了奈良,而后繁衍的小鹿也从此以“神的使者”的身份,定居于神社附近。如今,成群散养于公园里的鹿,成了孩子们的最爱。这里的鹿大都温顺,会主动向游人示好,讨要食物。

我和我的家人要去日本旅游(被绑架的日本之行)(3)

我们这车到日本的同胞,有许多是为购物而来,甚至导游也疯狂的带货。

一车人像失去理性一般,买了又买,简直像大妈抢购超市打折鸡蛋一

样。导游领到的购物店,都是中国人开办的,价格高昂,一支铅笔要价10元。

来时,我就告诫老伴,决不许购物,即使非购不可,也要控制在人民币1000元之内,否则不去日本。好在我只兑换了1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交给她,才避免的上当受骗,更平复了心理的失衡。

其实,我不是抠门,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愿意做日本经济的拉动者,二是不愿意上当受骗。许多国人去日本旅游,各种买买买时,位居购物清单榜首的竟然是智能马桶!关于这些,我早有耳闻。2015年春节期间的一条趣闻“大批国人去日本疯抢智能马桶盖”,话题的源头是大名鼎鼎的财经作家吴晓波,他年前的一篇热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贬低了中国制造,也由此拉开了购买马桶盖的序幕。吴作家在文中绘声绘色地说:“最让我吃惊的是,居然还有三个人买回了五只马桶盖。”如此的推波助澜,至2018年购买马桶盖达到了高峰,免税店的日本营业员用难掩喜悦的神情和拗口的汉语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随后,网友更感兴趣的似乎是马桶盖本身,舆论的焦点在于:有必要去日本买这么个玩意吗?很快,央视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日本部分热销马桶盖为中国制造,国内市场也早有同类型产品销售,顿时舆论哗然,至此,“马桶盖事件”才逐渐平息。然而,购买电饭煲的热潮又风起云涌。机场免税店3080元一个,更贵的8000至数万元一个不等,却被国人疯抢。当提及国人到日本疯狂购买电饭煲这件事情,董明珠在央视里非常激动地回答道:“我特别生气到国外买电饭煲的事情,这个事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经。我觉得很遗憾,同时也很悲哀。没有理由中国那么多制造企业,连一个电饭煲都做不好。”董明珠先生是我的偶像,她的爱国热忱和为我国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日中天。

对于有人说,用日本的电饭煲做饭特别香之说,我只能呵呵了。

东西咱不买,还是说说旅游本身吧。那几天中,我们去了天鹅湖。提到天鹅湖,自然会想到美丽的天鹅,清澈的湖面,岸边童话般的建筑和鲜艳的花木。但是,我不知道日本有几个天鹅湖,也不知道导游带我们到的这个天鹅湖是不是真正的天鹅湖。湖边没有天鹅,也没有任何附属建筑,更没有花草,只有一潭死水和杂草丛生的堤岸,岸上有一个硕大的塑料天鹅,僵硬的站在泥土里。算了,上当了就少说吧,一切不悦往肚子里咽。不说也罢,说了倒胃。

想想我是来旅游,是观光的享受的,是领略异国情调和文化的,何况我是个文化人,不能总带着民族情绪把旅游政治化,别花钱找气生。要科学的看待日本,科学的看待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如此的自我校正一番后,我感觉好多了,有点回归理性了,于是调整心态继续我的日本之行。

日本热闹的街道要数大阪的银座。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据说银座是通过不断地填海造地才逐步形成今日之构架。银座是许多百年老铺与本土品牌的发祥地。贯穿银座1丁目至8丁目的中央通,被选为日本「一百名道」之一,也是银座最繁华的主要街道。每到星期日下午,整条中央通会实施交通管制,成为行人的步行者天堂。奇怪的是,那天我们在银座看到行走的基本都是中国人,说话者皆为汉语,人也不 多,多,倒下一棵树也砸不到人。想了想才理解,日本本来就人少,地铁发达,加之不是休息日等因素,难免街上日本人少。但是商店里基本都是会说中国话的日本人,当然也有中国来日留学后,留在这里的中国人。

银座的确看来不错,道路平坦整洁,商店金碧辉煌,商品琳琅满目。但是高档的世界品牌让我们望而却步,只能欣赏而已,不买自然不动心,不遗憾。轻松地看看热闹,欣赏五颜六色的广告和美学上的橱窗摆布,也释然,坦荡。无所欲,即无所谓。

逛了二个小时的银座,没花一分钱,没有收获的满足感,当然也没有吃亏的憋屈感,心情松弛,优哉游哉。

突然想起,在商店或是饭店,竟然听不到歌曲和广告声。现在想想,的确难以置信。不过,我倒是希望听到日本的几个电影歌曲,让我回眸中日关系最好的年代。那时候看日本电影,听电影插曲,甚是享受,比如《人证》、《追捕》、《望乡》等。尤其是《追捕》里著名演员高仓健、中野良子,《望乡》里的栗原小卷都是我喜欢的明星,其演技炉火纯青,叹为观止。

说说我们在日本的衣食住行吧。

我们住在各市的旅游宾馆,导游习惯说是宾馆,其实就是公寓,日本地方小,寸土寸金,具有中国这样宽敞的门厅和接待大厅的宾馆基本没有。公寓所在地相对落寂,和国内差不多,为的是房价便宜。公寓房间一间紧挨一间,每间面积如我家的卫生间相差无几,六七个平方,一张所谓的双人床铺和小的可怜的桌子。但是干净,简洁。马桶就是那种可以冲洗屁股的马桶盖。有24小时的温水。

那日上楼,突然遇到两个动漫卡通人物,明明活人,竟然和卡通里的人物毫无二致,像纸扎的瘦弱,轻轻地飘过来。让我惊叹的是,那位蓝发飘飘的美少女的腰,束得如一个茶杯般粗细,甚至我一把就能攥过来。后来从公寓的牌子上看到,楼上果真有一家动漫公司。

吃饭自然是装在不锈钢盒里套餐。量少、简单、勉强能吃饱。餐盘几个格子分别有一块鱼肉,一盒纳豆,一小份绿豆芽等青菜,三两块豆干。纳豆像过去的火柴盒那么大小,就是发酵长了长毛的黄豆。米饭一碗,烫一份,很清淡。佐料很全,五六个小瓶小碟。我喜欢吃辣,在家尤爱吃川菜,爱吃徐州地道的家乡菜,比如烧羊肉、牛肉汤,地锅鱼,饺子酱等,不辣不吃,重口味。连续几天,我都吃光那一小瓷碟里的辣椒,仍感不辣馋、不过瘾。

有一天晚上,团队不包餐饮,自行安排。我们在静谧的街道上寻找饭店,来到距离较远的一个极其干净的小店就餐。老板是一对40岁以下的年轻夫妻,老板娘礼貌而温婉向我们打招呼。点好饭菜,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为我们送上了饮食,她举止优雅,皮肤惊人的白皙。我不知道老妇人是老板娘的长辈还是聘来的佣工,因为在日本相当多老人还在工作,他们认为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最好的养老方式。我们两个人花费120元,两个菜一个汤,量不大,是贵了点,但是味道鲜美,入口入胃均舒服。

日本街道清洁,没有扬尘,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行人走路很规范,几天来我没有见过闯红灯穿越马路的人。在一条并没有几个行人的马路上,我见到五个学生排着队伍走过马路,他们穿着白色的上衣和蓝色的裤子或裙子,背着双肩包,典型的日本一成不变的校服。他们不说话,或者小声的说话,眼睛依旧瞧着前方,不转脸不嬉笑,不追逐不勾肩搭背,他们的自律和自觉让我有所感触。

在日本几天,商店里最常见的是卖茶和卖茶叶盒的。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最早现于唐代。12世纪末,旅居南宋的僧人们将茶种首次带回了日本,日本自此才有了种植茶树的历史。

日本几乎把我国的茶叶品种全部引种到了日本,但是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依旧没有我们的茶叶地道和口感好。日本人特别钟情于喝乌龙茶和铁观音,当然也有了自己改良的新品种,基本上他们什么茶都喝,但多是绿茶,喝半发酵茶类。他们注重的是茶的制作,使用的是蒸茶,而我国基本都是炒茶,蒸过的茶颜色重,也容易浸泡出色。日本还善于饮用茶末,细碎的末儿直接饮用。

曾在车上看到过大片的茶林,茶农不是采摘,而是用小型采茶机械在茶树上平展的收割,像我们园艺工人修剪路边的灌木。但是日本人最重要的一点是特别注重喝茶的形式。那种茶道十分复杂的程序用来茶馆经营,也不仅用来招待朋友,即使自己家庭也时常用,以显示高贵和身份。

我曾经想买个日本茶叶盒,爱人看中了一副圆柱形的茶叶盒,盒体是红色和绿松石色两种色彩搭配的图案,盒盖是全红色,很美观。但是想到家里的茶叶盒太多了,买了也用不上,除非是闲着,时间久了就没有兴趣了,还是丢掉。

我和我的家人要去日本旅游(被绑架的日本之行)(4)

我在家基本不买茶叶,多是我的孩子和学生送我。茶喝完了,金属制品的

茶叶盒就丢掉了,尽管图案优美;我只留下瓷器的茶叶罐,它们造型各异,制

作精美,很有艺术美感和收藏价值。

好了,现在我的龙井茶泡好了,我要喝茶去了,关于日本之行的话题就此

结束吧。希望给想去日本的朋友一点借鉴。

对了,还有一点想说说,就是在日本景区,时常看到年轻的中国女游客穿戴日本和服,扭捏着行走,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看着不舒服,只想对她们说,孩子们,你们真臭美,喜欢就穿着吧,有种你们就穿着它到南京路走一圈试试?也不对,说得不准确,应该是,有种你们就穿出来到国内任何一个城市,走两步,走两步试试?

看来对当代青年还需要教育,最好是“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再说一遍,我这次日本之行是被绑架去的,花的钱不少。从旅游中看到的总体感觉,日本比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世界宜居城市徐州,并没有太大的优越,甚至有些地方远不及我们,尤其是山川河流,人文景观。

还是家乡美丽、舒服。

2019年7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