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本方所适应的患者,往往经过发汗、催吐、泻下的常规治疗,但发热持续不退,时低时高,病情或进或退,也有的病人虽然不发热,但依然怕冷怕热,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十分不适应,有的病人变得消瘦。这些病人的临床表现也变得比较复杂,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或口苦咽干,或目眩,或腹痛,或心悸,或咳嗽,或手足心热;有的病人在胁下出现肿大的脾脏,或在腋下或腹股沟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这种情况表明,疾病进人了迁延期和慢性期,就像战争中敌我双方处在僵持和胶着状态,张仲景说,这是“血弱气尽,腠里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后世的医家习惯用“半表半里”来概括这种状态。也就是说,即疾病中邪正双方搏击的地点,既不在国境线上,也不在国都,而在中间地带。这种态势,在军事上决定了不能速战速决,多采取求和的战略。医学上用什么配方呢?张仲景的经验,是用小柴胡汤。因此,后世医家将这种治疗原则称为和法。

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对方证的把握要求更为严格。小柴胡汤又称为“三禁汤”,反观之,即除了适合“汗”“吐”“下”之外的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

尽管小柴相汤的使用很广,几乎涉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但并不是上述疾病均可使用小柴胡汤,只有抓住适用人群特征,才会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本方临床应用多加减,但柴胡、甘草是核心,不可减。《伤寒论》原文提示,小柴胡汤在使用中需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变化,方中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均可以减去,唯柴胡、甘草不可去,这个经验可以证明,柴胡、甘草有协同作用。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王医生,请转发或留言也可评论交流。

小柴胡汤的十大经典用途(小柴胡汤大作用)(1)

小柴胡汤的十大经典用途(小柴胡汤大作用)(2)

小柴胡汤的十大经典用途(小柴胡汤大作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