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接着聊《甄嬛传》。

剧中有个硬核boy,那就是年羹尧。出场次数不多,但次次都能精准地给自己拉一波仇恨。

尤其是在这场和皇上一起用午膳的饭局中,年羹尧更是实力演绎了什么叫作“不作死就不会死”。

年羹尧平定西陲还朝请安,皇上留他在宫里共用午膳,为了抬举年家,皇上还让华妃陪同。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1)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2)

但是,年羹尧并不领情,不但处处对皇上无礼,甚至还使唤起了苏培盛。让苏培盛这个从小服侍皇上、宫里最有头有脸的太监给他布菜。

连平时日里嚣张跋扈的华妃都看不下去了,饭后提醒年羹尧注意言行。苏培盛是皇上身边的老人了,老娘平时都不敢使唤他,哥哥你怎么发昏了?

我以前一直觉得年羹尧傻呀,脑子不会拐弯呀,不亏和华妃是一家人呀,连得罪人都得罪得这么明显。

但是,年羹尧真的很愚蠢吗?

理性地带入一下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

一个威震西陲的大将军,不说领兵带将,运筹帷幄,熟读兵书那是肯定的。年羹尧能用兵如神,智商情商都不会太低。

但是,为什么一个如此成功的人,居然会做出这么低级的事儿呢?

因为成功是把双刃剑,有时会让一个人变得固执且自傲。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3)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4)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5)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6)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7)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8)

年羹尧跟华妃解释过:“我最讨厌这些阉人的臭气,既是皇宫里的规矩我不得不遵,我当然要找那个最有头脸的阉人来伺候。说句不中听的话,我从沙场征战回来,立下汗马功劳,还不能让一个阉人伺候?”

也就是说,他讨厌阉人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本可以不遵守皇宫里的规矩。

所以必须得通过欺压比他弱但在太监中有头有脸的苏培盛,来太高自己的身价。

年羹尧的这种想法,反映了两个致命性的思维局限。

其一:强者可以任意欺压弱者

年羹尧认为,强势的一方,天然具有欺压弱势一方的权力。这就是“强权逻辑”。

在这一点上,他和华妃真不愧为兄妹,两人如出一辙。

华妃曾经跟曹贵人表达过自己对后宫生存哲学的看法:不过是势弱依附势强,愚笨听从聪明。

年羹尧,也是这样想的。他觉得自己是势强和聪明的,比他弱的人都要看他的脸色过日子。

有这样心态的人,注定不会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9)

所以,年羹尧觉得,苏培盛再有头脸也是个奴才罢了,可以任意踩踏。别说苏培盛了,就连皇上的宠妃莞贵人,他看到了都要阴阳怪气地警告一阵。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致命性的呢?因为拥有“强权逻辑”的人,看似不好惹,实则弱点很明显,很容易被捧杀。

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有句话说得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没有前面的“起朱楼”和“宴宾客”,就没有后面的“楼塌了”。

要对付有强权逻辑的人,就得用这种方法。

因为他们追逐强权,只要给根杆子,自己就主动往上爬了(起高楼)。再给他们提供各种“作死”的条件(宴宾客),等到登高了,才知道跌重有多疼(楼塌了)。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10)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11)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12)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13)

皇上就成功地利用了年羹尧的这一弱点将其扳倒:故意纵容他,称他为“肱股之臣”“朕的恩人”,甚至“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都要“倾心感悦”。

捧得年羹尧不知天高地厚,最后屡屡触碰红线,人神共愤,皇上当然要顺应民心将其诛杀。

其二:劳苦功高的人,可以不遵守规则

苏培盛本是只伺候皇上的太监,年羹尧使唤他,实际上是在和皇上对着干,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和皇上享受一样的待遇。

这完全就是罔顾人伦纲常的行为,所以连华妃都惊呆了。

年羹尧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太膨胀了,膨胀到认为劳苦功高,就可以不遵守规则。

这种想法是相当危险的。

因为规则这种东西,一方面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舆论尺度。也就是说,遵守规则的人,可以为社会鼓励,但是不遵守规则的人,就会被社会指摘。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14)

皇上刚登基的时候,边疆不稳定,且需要笼络人心,年羹尧再狂妄,皇上也得隐忍。

但是,这世上的事情哪有永恒的呢,永远都是“风水轮流转”。

年羹尧也有老去的那一天,皇位也有稳固的那一天,新人也有崛起的那一天。

到那个时候,皇上可以充分利用规则作为舆论尺度的这一面,来打压年羹尧。只要皇上散播、放大他的出格行为,舆论自然就会倒向皇上那一方。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15)

因为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是非常讲究师出有名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出发点正不正确,是极其关键的。

这也是为什么,皇上最开始要极力容忍年羹尧。

除了时机不成熟、实力不够,还有就是,皇上要做到充分地“忍”和“仁”,因为这是社会规则所期待的“仁君”的表现。

一旦羹尧嚣张跋扈、罔顾人伦纲常,皇上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其拿下。社会舆论也会偏向于皇上,而不会说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甄嬛传年羹尧使唤苏培盛讲解(年羹尧使唤苏培盛)(16)

一个人处在低位的时候,无人优待,尚且能够谨慎自持;一旦处于高位,众星捧月,就很容易被荣誉冲昏头脑,居功自傲,惹来杀身之祸。

所谓“君子慎独”,就是无论是别人看得见看不见,也无论处在高位还是低位,都需要时刻反思,谨言慎行,在泥沙俱下的生存环境中,守住那颗清明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