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去年底我拿到了鬼斧,那台机箱的细节之多,让我直接一口气写了上万字,鬼斧也是19年我觉得最有设计感的一台机箱。时隔半年联力又整出了一台散热优化版鬼斧,对了这其实对联力来说真的是常规操作了,因为包豪斯也出过散热优化版,出于好奇我就搞来了一台,我们来看看这台机箱到底做了哪些散热优化吧。

二、开箱

包装方面联力依旧是极简风,正面有机箱侧板全开的“大鹏展翅”简笔画,可以看到散热优化版的鬼斧依旧保留了分仓开门的优秀架构,正面LanCool II Mesh是这款产品的官方名称,不过国内玩家、更多的是称其为鬼斧Air。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

鬼斧Air依然使用了非常夸张的缓冲包材,据我之前开箱鬼斧的经验来看,这主要是为了束缚那些磁吸式开门而做的特别设计。毕竟磁吸式开门,光这一台机箱上就有四个。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

来张定妆照,其实从这张照片里你已经能发现它确实多了很多“Mesh”了,这些增加的网状面板,正是这次散热优化的结果,至于具体做了哪些优化,我们接着往下看。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

三、局部&细节

首先就是前面板了,鬼斧Air的前面板依然是一个凸出的梯形体,但不同的是这次的面板做了大面积的细密冲孔,这让整个前面板的呈现出一种纱窗的观感,老实说见惯了塑料面板再看它还蛮有新鲜感的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

名牌LOGO依然位于前面板底部,之前的鬼斧采用的是铝合金名牌,而在鬼斧Air上则是电镀内嵌的LOGO,对了在名牌的下方联力也有预留打开前面板用的手扣。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

拆开前面板可以看到鬼斧Air的内部要比鬼斧简单很多,为了增加网孔的面积之前的灯光件全部被移除了,另外由于金属网的网孔已经很细密了所以也不用额外再做防尘,所以最终这块前面板变成了这般通透的模样,看着就觉得散热不错,后面我们好好试一试散热效果。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

前面板的五金结构依然延续了鬼斧出色的模块化可拆水冷架设计,虽然这次鬼斧Air的前面板没有RGB设计了,但联力直接给鬼斧Air在前面板内部预装了三枚ARGB风扇,配合全镂空的前面板,依然可以满足RGB党的喜好。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

水冷架我也特地拆下来看过了,没有任何妥协还是原来的味道,不管你是想玩短风道的风冷用户,还是想玩前置汉堡包冷排极致水冷玩家,这台鬼斧Air都可以满足你。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8)

鬼斧Air的顶部乍一看与鬼斧并没有什么不同,由于机箱比较短,顶部依然只能兼容280与240水冷,多样化的开孔也可以满足不同玩家的安装需求,不过仔细看这里鬼斧Air是有做散热优化的,之前鬼斧的顶部开孔是清一色的扁孔,而鬼斧Air换成了蜂窝孔,理论上来说蜂窝孔是相同结构强度下通风效率最高的开孔方式。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9)

I/O依旧排成一行位于五金结构前方,从左到右分别是灯控(颜色)、灯控(模式)、重启键、电源键、3.5mm耳机麦克风二合一、USB3.0X2 ,这个配置与鬼斧几乎是一致的。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0)

为什么说是几乎呢,因为这次C口成了选配,如果有需要的话你可以花费49元单独购买这根线。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1)

机箱尾部可以看到这依旧是一款标准的电源下置中塔机箱,尾部排风处可以安装一枚 12CM 风扇,并且可以做上下调整以配合塔式散热器组建风道。鬼斧的 PCI 扩展槽采用的是更高级的内凹式,这种扩展槽装显卡比较方便,尤其是对一些高端的越肩显卡而言。并且内凹设计也可以提升机箱的结构强度。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2)

我之前提到过的内装合页也许可以兼容14CM的风扇,但鬼斧Air似乎并没有改动这里,不过这里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改动的,鬼斧Air依然有对出风口进行优化,将之前鬼斧的扁孔出风口改成了效率更高的蜂窝网出风口 。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3)

机箱底部与之前也基本一致,宽大的电源进风口,塑料框架的电源进风防尘网以及高高的脚垫均得到了保留。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4)

塑料骨架滤网,拆卸比较方便,安装好后也不像PVC磁吸网那样容易掉落,滤网方面鬼斧使用的是非常密集的编织网,对于棉絮有着比较好的过滤作用。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5)

其实底部也有一处改进,鬼斧Air将之前鬼斧上的海绵脚垫改成了橡胶脚垫,橡胶脚垫有着更好的防滑性能,对于主机放桌上的用户可能更加友好一些。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6)

鬼斧Air的五金架构没有大改,所以侧面依然保留了鬼斧经典的双开门设计,即侧透玻璃开门与电源仓开门两处。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7)

相比于鬼斧,这次Air版本的主要升级是在电源仓的舱门上,可以看到这次的舱门改成了金属冲网舱门,这种密集冲网的舱门可以说是很少见,观感非常的别致。当然这并非仅仅是外观装饰改变,配合电源仓上部的风扇位,它依旧是一个能增加散热效率的实用向优化。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8)

舱门的打开方式与之前一致,顺序依旧是先打开电源仓舱门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19)

再打开主板仓舱门,舱门均由磁吸固定。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0)

电源仓的仓门通过内折预留了一道缝隙方便用户打开,联力在设计细节上的把控依旧到位。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1)

鬼斧Air内部的结构与之前并无太大变化,除了下方敞开的电源仓之外,鬼斧内部的结构与常规中塔机箱相差并不大,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2)

依旧从极具创新的电源仓开始聊吧,鬼斧Air同样保留了之前鬼斧出色的硬盘仓设计,与常规机箱的背装硬盘位不同,鬼斧系列的硬盘是可以在正面进行安装的,配合热插拔配件,你可以在一个很顺手的位置来对自己的硬盘进行管理。并且鬼斧系列拥有3个3.5寸硬盘位,这同样是常规中塔机箱中不多见的。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3)

机箱的配件盒被放置在最下方的硬盘位中,打开后可以看到有一包螺丝、8根扎带,以及两条魔术贴。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4)

硬盘笼顶部也有做散热向优化,之前常规版鬼斧仅仅是做了一处镂空增加了两处12CM的风扇位,而鬼斧Air则将这里做成了两用设计,默认状态下它可以是两个2.5寸的镂空硬盘位,而你需要安装风扇时拆除上面的托盘你可以得到两个完全通透的12CM风扇位置,既实现了两用还减小了风扇的风阻,这处改动算是全场最佳优化了。最后配合通透的冲网电源仓门,鬼斧Air完全不虚300W+的30系新卡。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5)

电源仓前部的可拆式盖板依然得到了保留,盖上它可以获得更好的电源仓完整性,而需要在前面板使用一体式水冷时就拆除它可以提高兼容性,这是一个可进可退的优秀设计,希望能有更多的机箱厂能借鉴一下。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6)

PCI扩展区域鬼斧采用了高端机箱应该采用的内凹式设计,所有挡板均为手拧螺丝拆卸,再次为发烧友提供了方便,并且联力还去掉了挡板之间的隔断,这种设计可以避免隔断对显卡接口的阻挡。对了PCI扩展区域旁边的冲网也从扁孔改成了更加通透的蜂窝孔。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7)

主板仓内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实用的E-ATX与ATX双用走线槽依然得到了保留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8)

不理解含义的可以参考下图,在顶部有两枚固定螺丝,拧开后你会发现整个凸起的区域都可以被拆下来,然后顺时针旋转180度,接着它还可以再装回去。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29)

装好后你可以发现,理线孔被右移了几厘米,而这多出来的一点距离刚好可以让这款机箱实现对E-ATX主板的支持。

注:E-ATX主板与ATX主板高度一致,宽度则多出21mm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0)

背板设计与侧板几乎一致,上部同样采用了透明的玻璃面板设计,隐约可以看到两个SSD挂架,有RGB固态硬盘的同学应该会比较喜欢吧,下方的电源仓内侧也许是考虑到走线美观依旧维持了之前鬼斧全封闭的设计。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1)

背线区域的开仓方式与正面一致,还是先打开电源仓侧板,电源仓侧板上的两个2.5硬盘支架依然得到了保留,配合配件盒中的橡胶柱,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硬盘的拆装。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2)

打开备线区域的玻璃盖板,之前鬼斧上大获赞誉的隐线盖板依然得到了保留。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3)

这两张隐线盖板均为手拧螺丝固定,拆卸方便快捷,并且为了更方便的走线,盖板的封边处也预留了多个走线通道,既能美观的隐线又不会让走线变得更加繁琐,周围用过的朋友都觉得这个设计很不错。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4)

拆除隐线板后,在散热器背板的安装窗口上还可以看到一个小铁片,这是沿袭自鬼斧的控制器安装板,它可以将镂空的散热背板安装窗口重新利用起来。并且这个安装板的位置联力也给了两处供玩家自由选择,非常的贴心。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5)

在隐线盖板的下方,是另外两枚2.5寸硬盘位,至此这台机箱已经有9个2.5寸硬盘位了,其中还有三个可以兼容到3.5寸硬盘,如此强大的硬盘承载能力,在当下的中塔机箱中可谓是凤毛麟角。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6)

我们接着往下看,鬼斧可前后调整位置的9段式硬盘笼依旧得到了保留,通过手拧螺丝,配合9段式滑轨,用户可以徒手对硬盘笼位置进行调整。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7)

电源仓内有四个厚厚的海绵脚垫,在面对一些风扇没有温控的电源时,可以有效的过滤电源风扇带来的震动。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8)

拆完所有的挡板之后,这款机箱的背线区域也终于全部显露出来了,可以看到走线用的扎线锚点还是比较丰富的,一共竖排四列,总计15个扎线锚点,虽然顶部少了一行走线扎带,但考虑到此处实际上是可以在理线盖板内走线的,所以在功能上并不缺失。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39)

最后我们梳理一下线材,首先是三个已经连接好的线材,他们是风扇的ARGB接口,已经被连接在了机箱的控制器上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0)

除此之外鬼斧Air还提供了,控制器供电接口、5V ARGB主板灯光控制接口、USB3.0接口、电源LED、电源跳线、重启跳线、音频线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1)

最后还有一根比较短的线,这是根额外的ARGB控制线,这根线的长度其实还是挺友好的,长度可以覆盖到顶部以及走线区域,这个长度既方便接驳设备,又不会对走线造成负担,非常的合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2)

四、参数测试

虽然这款机箱的五金厚度在详情页都有标出,不过按照惯例还是亲自测量确认一下吧

前面板厚度为0.95mm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3)

顶板厚度为0.99mm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4)

玻璃面板厚度3.86mm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5)

中板厚度0.94mm,从测量参数看结合漆面厚度,钢板厚度都在0.8mm以上,其中顶板我估摸着也许是0.9mm的板材。用料在同价位中也算是不错的水准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6)

散热器兼容方面实测下来侧板到铜柱顶端高度为186mm,减去主板与CPU的9mm,散热器兼容性大约为177mm,这与官方宣传的176mm基本是一致的,老实说这个高度我甚至没找到塞不下的散热器,如果有了解的可以给我科普科普。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7)

电源仓兼容性方面实测当硬盘笼位于最后方时,电源仓内依旧可以安装20CM长度的电源。20CM已经足够你买到2000W功率的产品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8)

如果将硬盘笼移到最前方这个兼容性会增加到26.5CM左右,综上即便是你想组多路显卡,也不需要为大功率电源的兼容性而发愁。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49)

显卡兼容性方面实测正常安装一把风扇的情况下约有390mm的空间,如果是要再加上冷排(30mm)与风扇(25mm)组汉堡排,那这款机箱依然有335mm的显卡空间,御三家的2080ti反正是没这么长,所以鬼斧Air的显卡兼容性依旧是顶到天花板的。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0)

五、装机

废话不多说,既然是机箱测评,我们还是来一次实实在在的装机好了,由于这款机箱本身就是散热加强版前后通透,众所周知水冷散热是不太吃风道的,所以我认为这款机箱其实是风冷玩家的福利箱,那就用风冷散热器给大家装起来看看效果吧,照例交代一下配置。

CPU:英特尔 10700K

主板:华硕 ROG M12H

显卡:华硕 ROG STRIX RX580

内存:金士顿 掠食者 3200 8GX4

固态:西部数据 SN750 512G

散热:雅浚 D3

电源:安钛克HCG850金牌

风扇:乔思伯 FR 701

装机首先还是先把主板处理好,这次使用的是华硕的Z490,具体型号是ROG MAXIMUS XII HERO,这代HERO装甲覆盖非常全,几乎快追上了上一代的M11F,加上全黑化的处理整个主板的一体感很强,并且M12H去掉了前代的复杂线条,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斜线纹理,简约的同时又凸显出了喷砂铝面的质感,总结来说就是两个字“大气”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1)

供电是这次这次HERO升级的一个大头,CPU供电多达8相(7+1)并且为了分摊电流还采用了并联的设计,所以这套供电电路总计多达14 2路,这个供电规模配合环抱式的热管散热模组,用来带10700K其实是屈才了,我之前实测在28度的室温下,将10700K超到5.1G烤机,供电温度也仅有57度。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2)

这代HERO之所以颜值这么高,与扩展区域的M2散热全面覆盖有着直接的联系,此外南桥区域顶盖上的败家之眼RGB标志也是一大助力,这枚标志表面采用真空溅镀工艺制造,在灯光不亮起时,可以呈现出金属的光泽。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3)

I/O方面这次的配置也很豪华,预装好的一体式挡板对装机来说便捷了不少,接口只能用丰富到变态来形容,网口方面直接升级到了5G+1G的双网口,WiFi部分随大流升级到了支持WiFi6的AX201网卡,另外HERO还拥有一个HDMI接口这也是MAXIMUS系列唯一块支持集显的主板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4)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整,先把西数的SN750随便找个插槽装上去,注意装M2螺丝下面要垫铜柱。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5)

我这颗10700K刚到手时我觉得体质好差,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看周围朋友的U,我发现他居然还是矮子里的将军。。。。。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6)

散热器使用的是雅浚家目前最贵的D3,这款散热器算是目前风冷产品中为数不多做工精致又有实力的产品了,D3的顶盖应该算是目前所有散热器里最考究的了,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M12这把风扇太素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7)

这次是黑化主题装机,内存依然使用的是金士顿的掠食者系列,掠食者应该是同价位中静态颜值与散热片质感都很棒的产品了,我心目中能与之媲美的黑色内存只有海盗船的铂金统治者RGB,不过后者价格高出了50%,美中不足的是掠食者目前似乎也不太好买到CJR颗粒了,我这里是直接8GX4插满,反正现在插满也没几个钱不是么。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8)

主板准备好后就可以直接塞进机箱了,鬼斧的五金结构并不局促,所以没必要先把线走好。由于这次使用的是ATX主板,所以走线孔我就放在了紧靠主板的一侧,这样侧面的小线材可以直接进入背板,比较难整理的24pin可以从走线护板上绕一圈从右侧进入背板。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59)

前面板的风扇出厂就已经预装好了,我们不去管它,顶部风扇与尾部的风扇我选用的是乔思伯的FR-701,这款风扇灯光效果很出色,所以最近用的也比较多。由于采用的是塔式风冷,顶部的风扇也不要装全,前面空余是为了防止排风与散热器抢风,这里装进风会重新吸回上排的热风也不合适,所以空着才是正解。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0)

底部同样有两个风扇位置,这里空间不算充裕,可以先把线缆插好,防止后面插线看不清主板上的丝印位置。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1)

插好线后就可以用配件包里附送的8根长螺钉将风扇安装到电源仓上盖上了,不要惊讶我这里使用的风扇是反扇,风就是吹向显卡的没错。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2)

下一步照例还是安装电源,我这里用的电源是安钛克的HCG 850W金牌,这款电源的电容部分采用的全部是日系电容,架构为DC-DC、同时还采用了同步整流技术的全桥式 LLC 设计,就目前而言这是一个中高端电源中比较成熟的方案,并且它的12V输出就可以达到850W左右,可以说命名就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用功率。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3)

这款电源还可以选择风扇的运行模式,有静音与温控两档。静音模式支持风扇低负载停转功能,这可以将电源的噪音降到0,即便是在温控模式下,这款电源也会根据温度变化来调节转速,这段时间我也特地开过这个模式实测其实也没感觉到什么噪音。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4)

对了安钛克的这款电源还有 10 年换新政策,注意这里不是修,而是有问题了直接给你换一个新的,安钛克是率先喊出10年换新政策的大厂了,但凡是有些许偷工减料,估计都不敢这么承诺吧。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5)

由于电源仓内联力给了3个硬盘的高度空间,所以安装电源很顺利,并且电源安装好后前排空间很充裕,塞点多余的线材完全是小意思。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6)

其实到这里就可以开始理线了,显卡的供电可以穿过去先放那,后面再装也不迟。通常情况下这个时候我就要拿出我装扎带的盒子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7)

不过别忘了鬼斧Air同样有隐线盖板,能盖上盖子就解决的事情,我为啥要去特地理线呢?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8)

背部线缆掩盖完毕后,装好显卡再将显卡供电理好,装机基本也就完成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69)

装机完毕,说说装机感受吧,由于这款机箱的前面板已经预置好所需的全部风扇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风扇还全都是ARGB风扇,这使得RGB爱好者也能接受这些预装产品,不必花费时间再去更换,此外背板理线部分由于有着盖板的存在我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整理线材,两者结合着实是让我节省了一大笔时间。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0)

另外这款机箱的空间预留都很到位,过程没有出现因空间局促而返工的情况,并且由于电源仓两侧都可以打开,在追加SATA供电时我都不需要将电源拆出,非常的便利。最后盖上侧板,总体也是我喜欢的简洁风格。当然颜值是非常主观的维度,我这里就不做过多评价了,欢迎各位在评论区与我探讨。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1)

六、散热测试CPU散热测试

既然是散热加强版的鬼斧,所以这次我们也要验证一下,这个散热到底有多强。首先是CPU部分,为了验证散热能力,这次我们也引入参照,参照系统为BC1裸机平台。环境温度为27度左右。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2)

实测在鬼斧Air中10700K默认160W下烤机10分钟成绩如下。8核心的平均温度为79.6℃。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3)

可能光看鬼斧的温度没什么感觉,不过如果我告诉你们BC1裸机平台的测试温度为81.6℃,你就能体会到这款机箱的散热有多强了,没错居然能比裸机平台还要低两度!这个结果我自己也是始料未及。详细的温度表格如下,看来鬼斧Air的这套散热优化的组合拳下来,确实对散热有着很大的帮助。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4)

显卡温度测试

除了CPU散热之外,鬼斧Air也有对显卡的专门散热优化,我这次也在底部安装了进风扇子,风扇全开时10分钟甜甜圈拷机温度为70度。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5)

为了进行对比我也将底部风扇关闭后又进行了一次温度测试。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6)

关闭风扇后实测温度为73度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我这里安装的风扇并非是性能见长的产品,第二我的这张显卡功耗并不高,如果是用更热的显卡或者是风扇用的更好的话,这个温差还会更大!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7)

七、亮机展示

效果展示部分还是那句话,颜值喜好千人千面,我就不做过多评价了,各位看图自己评价吧。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8)

我之前就说过,这种梯形体前凸的面板可能会是未来的趋势,因为拉开的面板与风扇距离更有利于风扇的进风,联力又更近一步将前面板冲压成了筛子,这应该就是目前最强的封闭式前面板了,另外这种网状的前面板在视觉效果上也很新颖。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79)

鬼斧Air增加的电源仓风扇也不仅仅从实用出发,相比于前面板与顶部风扇,这也是日常视角中最容易看到全貌的风扇位置了。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80)

侧面看反光比较多,还是拆了玻璃给大家看看内部的效果吧。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81)

对了这个网状的电源仓侧板也很有新意,它不但给显卡增加了一处风道,同时还能隐约将其中的电源透出来让机主观察到,这还挺有神秘感的。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82)

虽然我这次没用到机械硬盘,不过这种桌面侧开就可以抽取硬盘的的设计还是挺实用的,对了需要热插拔功能的话得额外购买热插拔配件,我印象中应该是100块

联力鬼斧二代机箱测评 风冷玩家福利-联力鬼斧Air机箱测评(83)

总结优点

1、冲网面板 冲网电源仓侧板 改进的蜂窝网,机箱内部四面通透散热能力极强。

2、原厂附送了三枚ARGB风扇。

3、所有钢板均为0.8mm以上用料扎实。

4、模块化前面板风扇位,安装随心所欲,可以轻松玩转汉堡包冷排。

5、所有侧板均为合页安装磁吸固定,可以像门一样自由打开,方便实用

6、玻璃面板未打孔,自爆概率较低,安全性不错

7、硬盘位巨多,整个机箱能有3个3.5寸热插拔硬盘位(热插拔可选) 6个2.5寸常规硬盘位

8、主板区域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EATX版型支持的同时又不影响美观。

9、背板理线处具备遮线罩板,可以将线材隐藏。

10、特别针对各类控制器、HUB,单独设计了不占位置的可拆安置板。

不足

1、Type-C接口被列为选配,原本就有的配置突然又被列为选配了总归让人有些膈应

虽然这次鬼斧Air将Type-C接口列为了选配,但鬼斧Air凭借着鬼斧系列超前的架构,依然在同价位的机箱中非常抢眼,再加上这次散热的升级感受尤为明显,一圈体验下来我感觉这款鬼斧Air,可能会是我在2020年内,最有推荐欲望的一款机箱了,尤其对风冷玩家而言,这款机箱简直是一大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