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如何称呼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当面怎么称呼?背后怎么称呼?甚至死了之后如何称呼都很有讲究,而且方式繁多,只好很好的了解了这些方式,才能够读懂一些史籍和资料,对于历史爱好者很有必要。

一、直呼姓名

直接称呼一个人的姓名,在现在似乎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当然一般限于平辈和晚辈),但是在古代,这可就是一件大事情了,姓名一般多少自称或者介绍时才会使用,一般人直接直呼其名基本上就等于要开始骂人了,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当然如果是好朋友之间那也另当别论,但是这也仅限于非正式场合。

二、称呼表字

因为直呼其名显得不礼貌,所以古人在成年之后都会取一个表字,方便别人称呼,这个表字与名字之间通常有关联,意思相近或者相反,平辈之间一般称表字以示尊敬,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也可以称表字,但是绝对不能称呼名字,那是大不敬。

三、称号

一般情况下,名字是父母长辈起的,表字和号都可以由自己起,一般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情感,会给自己取一个号,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称呼一个人的号也是对他的尊敬。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原来称呼一个人有这么多种方法)(1)

东坡居士苏轼

四、称呼籍贯

以一个人的籍贯来称呼一个人,通常用来指代一些名人,比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因为是襄阳人,被称为孟襄阳。而这一方式在民国初期特别风行,比如袁世凯被称作袁项城,而袁世凯的好友可以当面称其为“项城”,其他比如段合肥(段祺瑞)、黎黄陂(黎元洪)等。不过这种方式一般用作称呼名人,一般人不太合适。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原来称呼一个人有这么多种方法)(2)

袁项城,袁世凯

五、称呼郡望

这种方式和称呼籍贯有点类似,不过需要区别郡望和籍贯,郡望是指某一地区有名望的家族姓氏,一般一个姓氏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郡望,而这个姓氏的后人或者旁支可以迁移到别的地方,那些地方就是籍贯,而不能称为郡望。

典型的例子有韩昌黎,韩愈是河南河阳人,但是韩氏的郡望是昌黎,所以被称为韩昌黎。

六、称呼官名

以某人在某地任职的官名称呼其人,这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称呼方法。比如杜甫被称作杜工部,是因为他曾经出任工部员外郎一职,连他的诗集都被命名为《杜工部集》。类似的还有刘豫州刘备,因为刘备在兵败投奔曹操后被任命为豫州牧,所以刘备被称作刘豫州。其他著名的还有王右军(王羲之,右军将军),柳屯田(柳永,屯田员外郎),苏学士(苏轼,端明殿翰林学士)等等。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原来称呼一个人有这么多种方法)(3)

杜工部集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原来称呼一个人有这么多种方法)(4)

刘豫州刘备

七、称呼爵名

以爵位称呼其人,当然这得是有爵位的人才能被这么称呼。比如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的郭子仪就被称作郭汾阳,南北朝的诗人谢灵运因承袭爵位康乐公而被称作谢康乐。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原来称呼一个人有这么多种方法)(5)

郭汾阳郭子仪

八、称谥号

以上七种称呼都是在世时的称呼,但是谥号这种方法比较受限制,首先得人死了才会有谥号,所以生前你无法用谥号来称呼一个人,其次,一般人死了是没有谥号的,只有大名人才配有谥号。

比如曾国藩被称作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死后被赐谥号“文正”,同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欧阳文正公,范文正公,李文忠公等。

古代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原来称呼一个人有这么多种方法)(6)

曾文正公日记

你还知道有别的称呼方法吗?

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天涯看点”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