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摊位便民服务点建设原因(小店面撑起大服务)(1)

撰文|武红利

临时摊位便民服务点建设原因(小店面撑起大服务)(2)

西城区榆树馆和文兴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瓜果蔬菜一应俱全。

“买菜买肉抬脚就到,还能裁剪衣服和理发,这里忒方便了!”这几天,家住西城区羊肉胡同的王燕霞大妈总忍不住为家门口新开张的金融街百姓生活服务中心 “打广告”。这里曾经是某洗浴中心的集体宿舍,安全隐患突出,金融街街道将住宿人员搬离后,对原有业态进行改造升级。如今,服务中心里蔬菜、水果、日用品等各种便民服务一应俱全,惠及羊肉胡同、砖塔胡同、丁章胡同、民康胡同及周边地区3000多户居民。

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千家万户。

近年来,本市市区联动、部门协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全市建设提升了4700多个便民商业网点,城六区已经实现七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全市达到92%以上,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更便捷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

腾退空间

优先补齐民生短板

临时摊位便民服务点建设原因(小店面撑起大服务)(3)

位于广外南街上的青年湖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由存在安全隐患的业态改造升级而成,除了供应粮油蛋菜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还腾出空间增加便民理发、便民早点、末端配送等服务项目。

曾几何时,北京的社区内、胡同口有不少小卖部、小菜站、小药房,还有专营单一业务的打字复印、裁缝织布等“夫妻店”,但堵塞交通、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2017年6月,蔡奇当选十二届北京市委书记后的第一次调研就从老百姓“家门口”的需求入手。他明确提出,疏解整治促提升符合城市工作导向,疏解整治与提升是一致的。面向老百姓的菜市场、便利店不仅要保留,还要按照便利、快捷、连锁、经济的要求进行提升。

仅一个月后,本市出台《关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完善便民商业设施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升级为导向、‘建关’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便民商业网点,规范、改造、升级商业设施,优化便民商业网点布局、结构和功能。并提出,疏解整治腾退的空间,优先用于便民商业网点建设。

疏解整治到哪儿,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就跟进到哪儿。

东城区东四六条胡同,原先的一排“小门脸”如今成了社区便利店,菜果蛋肉、主食厨房等一应俱全。在胡同住了足有50年的刘秀英松了口气:“本来还担心没地儿买菜,没想到升级改造后,购物更方便了。”

“疏整促”不仅推动居民家门口的“菜篮子”就地升级,也在倒逼城市“体检”,补齐民生短板。

“买菜难、买菜贵、买菜远”曾是新风北街附近居民的老大难。经过前期民意立项、民需调查,建设便民服务菜店列入日程。2个月的升级改造后,一处肉饼店变成了今天的马甸百姓生活微中心。不仅买菜的问题解决了,就连街头难找的修鞋、开锁、配钥匙等便民服务,也“配齐”了,居民生活中的小事都被当成大事来办。

识政君(ID:PoliticalInside)了解到,近两年来,北京结合市民生活需要,优先补建便民商业设施基础弱、缺口大的区域,织密蔬菜零售、早餐、便利店等各类便民商业网点,其中2017年、2018年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279个。

一店多能

北京街头崭新风景

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不仅要增加便民网点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提升每个网点的“容积量”。

去年10月11日,蔡奇再次来到东城、西城专题调研生活性服务业情况。他指出,便民店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店面撑大服务,看似小事,实则是群众家门口的要事,是关系群众生活的大事。要鼓励便利店企业拓展24小时经营。支持便利店搭载蔬菜零售、早餐、针头线脑、书报刊零售、代扣代缴、代收代发等便民服务。支持便民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不久后,本市出台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细化便利店配置标准,提出了19条创新举措,鼓励便利店内新增多项便民服务,并改革经营许可。

临时摊位便民服务点建设原因(小店面撑起大服务)(4)

京客隆京捷便利店工体东路店成为本市首家可以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便利店。

如今多功能复合已成新趋势。其中,“一店多能”的便利店更是成为北京街头的新景观。

京客隆京捷便利店工体东路店就是“一店多能”的样板。走进店内,货柜上除了食品,还陈列着非处方药和各式医疗器械。此外,还有便利店直接把药品专柜开进店里。例如京捷生鲜东大桥店去年就新增了药品货架和医疗器械、保健品货架,还请来医师,随时为消费者提供购药咨询。

临时摊位便民服务点建设原因(小店面撑起大服务)(5)

位于东花市北里西区的甘其食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提供缝衣修边、修理、线上订餐、文化用品等多种功能,惠及周边居民。

而社区里的便利店,搭载的服务就更多了。就拿朝阳区八里庄甘露园的国安社区便利店来说,水果蔬菜、日用百货、针头线脑应有尽有。还以“线上下单 线下服务”的形式,为居民提供洗衣、保洁、维修、生鲜预订等近20项服务,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巧思妙想

家门口的“百变”店面

不仅搭载的内容丰富了,服务形式也在创新。

临时摊位便民服务点建设原因(小店面撑起大服务)(6)

一位市民在东城文化人才(国际)创业园内的无人便利店内购物。

在城市核心区之外,一些便民设施实体空间不足的社区,还通过模式和业态创新,引入无人便利店和蔬菜直通车、箱式货柜等移动式便民服务网点,补齐民生短板。

延庆区商务局引入灵活的“厢式柜”,提供蔬菜零售服务,进一步补充10分钟便民服务圈功能,保障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买到放心蔬菜。

昌平区商务委则在回天地区引入“盒子店”,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所谓“盒子店”是一种新型的厢式便利店,不到30平方米的空间内,零食小吃、水果蔬菜、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一个“盒子”能服务周边1600余户5000余名居民。 与“盒子菜店”相邻,还有一种24小时的无人售卖便利店,居民可利用监控探头刷脸或扫二维码开门并自助购物。

临时摊位便民服务点建设原因(小店面撑起大服务)(7)

格林摩尔智能便民店现已入驻北京市百家社区内,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社区服务,让居民五分钟内即可搞定基础生活需要。

识政君(ID:PoliticalInside)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本市鼓励发展“互联网 生活性服务业”,充分利用社区空间,累计推动建设社区微菜市场、无人超市、蔬菜直通车、箱式货柜等移动便民服务网点700多个,便利了市民需求。此外,本市还累计建成82家“大而全”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200余家“小而精”的社区商业“e中心”。

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实施“十百千 N”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工程,重点打造10条特色示范街区、培育100家连锁品牌企业、新建提升1000个生活性服务业网点、支持创建一批(N)标准化生活性服务业门店。还将重点推进“深夜食堂”建设,在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通州和“回天地区”各打造一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餐厅等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点亮夜间消费,为市民的便利生活提供更多选择。

在北京,走出家门就能买到新鲜食材,理发、修鞋抬脚就到,无论是清晨上班还是深夜回家,都有便利店就近提供服务……小店面撑大服务,市民生活将越来越便利。

(感谢朝阳区、昌平区、北京日报摄影部供图)

原创新媒体制作人员:武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