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红少(作者原创授权)

引子:《西游记》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整部《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开篇就从孙悟空出生讲起,一直到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才开始讲唐僧。但是唐僧的故事是从长安讲起,关于他的身世却出现在附篇里。这也是西游一个未解之迷。在前期的篇章中解过这个疑惑,可能是吴承恩写了,然后在流传中遗失了,才造成了唐僧的身世后补的现象。

《西游记》从孙悟空讲起其实是因为一句话,第一回中通背猿猴说的,“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情景就是本篇的引言。接下来孙悟空询问哪三等人,猿猴回答说是佛与仙与神圣。西游开篇即讲道心,而所谓的道心反映在最底层的普通人眼中无非就是“久注天人之内”,亦即长生。反观唐僧的故事,他就没有表现出多么强烈的成佛的欲望。前篇我们分析过唐僧是生来就长生的,他是个既得者,取经成佛对他来讲更像是过程和任务,所以他表现的极为消极怠工。或许我们应该怀疑一下他倒底有没有道心。

道心开发的孙悟空开始了他周游各大部洲之旅,从东胜神洲出发直至南赡部洲,又至西牛贺洲。由此看来,即便道心也是要寻的。他最终寻到了吗,当然是寻到了,因为方寸山和三星洞都是来自他自己的内心,所以他的道心即是他自己,也由此我们推论出此劫之内孙悟空的修行是不可限量的。这种向内寻求的过程是有别于向外寻求的,也可能由此和佛家某些理论相互相映照,所以孙悟空最终成佛,在灵山再次深入修行,并且从佛家的法门中进一步升华,最终达到历劫的成就。

如来佛祖杀死真正的孙悟空(孙悟空惧怕死亡魔咒)(1)

解读西游的众多人士中,少有去区分佛与仙与神圣三者之间的异同。大概是因为道心之初,都是为了长生不老,所以此三者最终都能达到这个目的,便由此认为是得道了。既然都能得道,必然异曲同工,再去各个区别也无必要。孰不知,最早《西游记》是用来研究练丹论道的,最受道士们喜爱,由此推演出许多理论来,甚至我们都有理由怀疑其中的一些诗词篇赋是在民间流传时被篡改过的。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动辄就被讲成什么金公、木母和黄婆,这都是练丹的术语,个人觉得吴承恩未必是什么丹鼎大师,搞不出这么多晦涩的东西。

反过来看自己也是一样,红少自从用时空扭曲理论来解读西游,甚至还引出了穿越猜想,吴承恩也不会是什么科幻迷,更弄不出这些东西。所以每个人眼中的西游都是不一样的,这才是名著的魅力。名著往往都留有恰当的空间,以供人们发挥想象力。

如来佛祖杀死真正的孙悟空(孙悟空惧怕死亡魔咒)(2)

就像咱们今天要讨论的佛与仙与神圣,看似都一样,吴承恩本人也没有加以刻意的区分,这正好留给了我们发挥个人解读的余地。即便是《西游记》原著留下了这么大的空白区域让大家来自由发挥,偏偏有些好事者非要显摆一下自己多有“能力”,什么封神,什么志怪硬往西游里面拉,恨不得把《山海经》也搬进来。西游和封神的成书前后是说不清的,更有证据显示封神实际晚于西游,一个在后面跟着抄了又改的东西,怎么来证明前面的,这是个逻辑错误。公认的说法是,两者各成体系,互不相关,都是在中国神话基础上自由发展的结果。在此红少没有贬低封神的意思,只是奉劝那些研究封神的人,就好好研究封神去吧。既然西游留下这了么大空间,咱们解西游的同仁们就放开手脚,安心的解自己的西游。解读成什么样,只要不违背原著,都不能说是错。这个也叫各安其事。

佛与仙与神圣本来也是各安其事,各自修各自的道,各自证各自果,没必要非要拿出来研究。连吴承恩老先生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真的就省省脑细胞吧。

问题是有时候人的脑细胞也不那么听指挥,越是想让它休息的时候,它偏偏就越活跃。本来仙佛与神圣别人都不见得想了,红少忽然就灵感上身,自己又编出套理论来,接下来各位看官老爷们就得忍受一下红少这无边无际的脑洞了。

如来佛祖杀死真正的孙悟空(孙悟空惧怕死亡魔咒)(3)

“天有神而地有鬼”,这是地藏王菩萨给红少出的一道难题,这是写鬼魂篇的时候遗留下的一个疑问。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六丁六甲就是神,鬼弄个阴风还说得过去,你们这帮神也弄得满城阴风(第七十八回比丘国),有点不像话呀。唐僧在通天河湿了经书,结果刚一上岸就阴风作号,闹了一晚上,孙悟空解释作神鬼不容(第九十九回)。经书对神有什么功效没有明说,但是确有度鬼的功能,为啥神鬼还不容呢?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由此看来鬼和神都是人的衍生才对,只是鬼在地下,神在天上。世间为何有鬼,它就是有鬼;世间为何有神,它当然就是应该有神,“此自然之数”,这是地藏王说的,咱们只能当西游里的公理来看待,不可追究。

天上不仅有神,还有仙和圣,当然天上从来都没有佛。神话世界里的那些超越了凡人的仙人们可以统称神仙,太白金星第一次去花果山时就被称为天使。可是在西游记里神和仙一旦分开就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孙悟空曾说猪八戒是天神下界(第十九回),由于吴承恩老先生也没有刻意区分神和仙,所以原著中写的并不明白。像观音菩萨、太上老君、黎山老母、赤脚大仙之类的出场时,全都是瑞气腾腾,这与所谓的神是有明显区别的。推测猪八戒做天蓬元帅时地位就算比不上托塔天王,比哪吒三太子应该差不了多少吧。李天王和哪吒出场多次,从没写过他们弄点阴风什么的,显然他们不是普通的神,是高级的仙人。

如来佛祖杀死真正的孙悟空(孙悟空惧怕死亡魔咒)(4)

仙人的道心其实就是修练得来的,有一定的法门,经过长时间的刻苦修行,有朝一日功成圆满就可以飞升了(沙僧),当然也可以有些捷径,吃个大还丹(猪八戒)之类的。上了天的仙人太多了,张道陵张天师、葛玄葛仙翁、许逊许旌阳、邱处机或者李志常等等。他们法力高深,并不是先天就在天上的,这是有别于“天有神”的。

如果就这样来区分神和仙,应该也算可以。西游记从没有写过什么肉身成圣,从这一点应该可以推论西游要早于封神,很可能封神的作者发现了西游中这方面有概念模糊的嫌疑,所以在封神中特意加强了等级区分。

接下来看一下圣,在历史上称圣人的很多,比如三皇五帝,他们在西游记中也是被明确记载的(第一回),又比如孔子孔圣人(第八十六回),这些圣是真正的圣,至于他是不是在天上,这个西游中没有说,咱们不好瞎猜,反正如来佛祖、崇恩圣帝他们都是在地上的。至于书圣王曦之、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画圣吴道子之类都是未知,像柳宗元、苏东坡、岳飞、戚继光等在道教中都是被奉为神仙的,这倒是真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玉皇大帝一定是儒家出身的,西游当中的神圣者,虽然挂上个神字,其实和所谓的神没什么关系,他们都是堂而皇之的仙圣。儒家的道心就是济世,圣人在世间的功勋就是他们的修行,功德圆满依然是可以不朽的。

最后我们再看佛。佛在西游当中是很的意思的,他们既不济世,还要化缘寻求供养。他们打着教化众生的口号,也没见唐僧和如来教化了哪些人,倒是他们扩张地盘很有干劲。如来传的经书呢,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有度鬼的作用,据如来本人讲还有“成仙了道”、“发明万化”的功效。佛是不上天的,就藏在灵山里。整部西游中的看来看去,佛家的道心都是小乘佛法,就是修自身,把自己修到不生不灭,就是他们的极限了。所以红少不得不为如来使劲想个前程出来,比如穿越什么的,好让他们有个奔头。有人说西游主旨是仰佛抑道,个人觉得未必,把佛家写成这样,不如说是揭露更贴切些。

仙佛与神圣我们就分析到这里吧,都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就西游论西游,这里不带有任何宗教观点,同时也希望听取所有读者的不同意见。笔者在此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