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

文 | 张照

1897年,结束了印度9年军旅生涯的英军上尉亨利·迪西(Henry Hugh Peter Deasy)开始了他探索中国青藏高原的计划。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发现:

在西藏的一些高地上,我们发现了成群的野牦牛,它们的数量从十几只到三十几只不等,有时数量更多。大多野牦牛是黑色的,棕黄色的则极为罕见。这些生物敏捷地游弋在崎岖不平、布满碎石的大地上,享受着那里的雪,森林,和亘古不息的风。

▼英军上尉亨利·迪西(Henry Hugh Peter Deasy),图片来源:In Tibet and Chinese Turkestan: Being the record of three years' exploration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2)

迪西上尉并不知道,他无意中发现的毛色罕见的野牦牛,是一种多么独特的存在。独特到在120多年后的今天,科学界依然在争论,它是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亚种。

但这情有可原,毕竟对大多数人而言,它生活的地方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荒野。

I 荒野狂欢

在青藏高原西北,北部的昆仑山,东部的唐古拉山,南方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和西侧的喀喇昆仑山之间,是一片广袤的“空地”,这便是羌塘,亦称藏北高原。

▼羌塘高原范围示意图,制图@张靖&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3)

这里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地貌单元,面积接近6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6个江苏省。这里也是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平均5000米的海拔上,山地、丘陵和平原交织错落,层次分明。

▼请横屏观看,喀喇昆仑山深入羌塘的雪山群,与羌塘高原台地相互交融,摄影师@青木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4)

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顺势而下,形成间歇性的内流河,河流末端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羌塘的河流与湖泊,摄影师@刘蜀雯&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5)

南部连绵的群山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得这里全年寒冷干燥。加之荒漠和冻土质地粗糙、营养低下,土地上植被低矮稀疏,种类单调,大多是匍匐的针茅和蒿草。

因此,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类的禁区,即便交通发达的今天,也只有少数游牧民在其边缘地带活动。

▼羌塘周边地区的游牧民,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6)

然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有着数量众多的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白唇鹿、盘羊、狼、熊、藏狐、野牦牛等野生动物,上演着一场永不谢幕的生命狂欢。

▼请按顺序观看,依次为藏羚羊,摄影师@张扬的小强;藏野驴、藏原羚,图片来源@卡布;狼,摄影师@喜力;棕熊、野牦牛,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7)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8)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9)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0)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1)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2)

野牦牛无疑是这场生命狂欢中最具震撼力的生物。根据最新的调查统计,目前羌塘野牦牛数量在1.1-2.1万头之间,是临近的可可西里保护区的6倍之多。

高大强壮的它们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和负重能力,牦牛肉和牦牛奶是高质量的蛋白质和热量来源,厚重的皮毛则是抵御寒冷最好的材料。通过驯化野牦牛,高原上的人类找到了可靠的生活依托。

▼羌塘高原上,人与牦牛相互依存,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3)

20世纪末,随着西藏文物普查工作的展开,研究者们陆续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上千幅岩画,其年代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岩画大多分布在羌塘南部,画中的图像90%是动物,而在这90%中,数量最多、常作为主角出现的,便是牦牛。

▼岩画中的牦牛,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4)

而在人们熟知的野牦牛中,又有一群数量稀少的个体,它们身形魁梧,通体金黄,这便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独特种群,人们称之为“金丝野牦牛”。

II 高原“神牛”

在西藏,凡山皆有神。在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日土县境内有一座当地人口中的神山:扎向前雪山,这里是金丝野牦牛活动的核心区域之一。

当地的藏民中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扎向前雪山东方的布耶雪山是他的妻子,布耶雪山嫁到这里时,布耶的哥哥(一说父母)将7只金丝野牦牛送给她作为陪嫁,这就是金丝野牦牛的来历。

当地人遵循着神话的启示,将这些与神山同来的金丝野牦牛也视为神灵,认为猎杀它们将会招致厄运,甚至自然死亡的金丝野牦牛骨骸也被禁止带回家中。

一直以来,它们活在传说和故事中,直到2014年,中国林业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者们对金丝野牦牛和黑色野牦牛的基因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两者之间的基因差异比黑色野牦牛内部个体间的基因差异要大。这一生物的稀有性和独特性终于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但对于这种独特稀有的物种,我们的了解依然太少了,甚至没有什么可供参考的影像资料。2016年,为了获取更多研究资料,纪录片导演卡布组织了约30人的摄制组深入羌塘腹地,对金丝野牦牛进行长期跟踪拍摄。若从他第一次见到这种独特生物算起,这次行动已经酝酿了11年。

根据卡布多年来在羌塘实地追踪、观察和研究的经验,金丝野牦牛的活动范围大致在以阿鲁错、鲁玛江东错和扎向前雪山为核心的一片区域内。

▼金丝野牦牛大致活动范围,制图@张靖&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5)

虽然划定了活动范围,但它们不定的行踪和羌塘迷宫般的地形仍旧让拍摄工作困难重重。搜寻过程也是艰苦卓绝,陷车、爆胎等事故屡屡发生。

▼搜寻过程中经常遭遇陷车,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6)

终于,在一个山谷中他们初遇了一群金丝野牦牛。远远望去,它们庞大的身躯却十分灵活,轻快地走在山间谷地上。

雌性和幼年金丝野牦牛通常与雄性分开活动,它们组成数量约几十头的群体,甚至能在约30°的山坡上任意移动,轻松翻越积雪的山岭。

▼一旦有人类接近,金丝野牦牛群便迅速转向高角度倾斜的山坡离开,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7)

然而,搜寻行踪不定、感官灵敏的金丝野牦牛着实不易,随着搜索区域的扩大,随队物资大量消耗,摄制组不得不抱着遗憾撤出羌塘,在等待了4个月后才再次进入无人区。

这次,他们遭遇的是单独行动的成年雄性金丝野牦牛。在羌塘,几乎没有动物是它的对手,当脾气暴躁的它选择正面抗击“入侵者”时,即便饥饿的狼群和强壮的棕熊也不被放在眼里。

▼雄性金丝野牦牛正面抗击“入侵者”,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8)

成年雄性金丝野牦牛肩高可超过170厘米,体重可超过1000斤。它们身体的每个部分仿佛都是为羌塘荒野而生:厚实的皮毛、强大的肺活量、粗壮的四肢和一对摄人的大角。

甚至体内每一个血细胞都为氧气稀薄的高原而定制:细胞体积更小,单位体积血液内数量更多,因而携氧量是一般家牦牛的数倍。

当这样一只巨兽裹挟着沙石向你飞速奔来,唯一的选择就是逃命。

▼雄性金丝野牦牛攻击性极强,在它的驱赶下,越野车迅速逃离,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19)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对野生动物的干扰,拍摄到自然状态下金丝野牦牛的生存情况,摄制组将直接追踪拍摄的方案改为触发式红外摄影机拍摄。

在这些红外摄影机的镜头中,金丝野牦牛卸下了“神牛”的光环,我们看到了它们的另一面:安静祥和,甚至有点可爱。

它们会用长满角质倒钩的舌头取食低矮的草和苔藓,为巨大的身躯供给养分。当食物不足时,它们还必须长途跋涉,寻找高质量和充足的草料,途中甚至需要吃雪来补充水分。

▼金丝野牦牛通过舌头取食,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20)

而为了提高御寒能力、降低体表散热,它们进化出厚密的皮毛,同时舌头则成了它们的散热器官。

▼吐着舌头散热的金丝野牦牛,发现了摄制组布置的红外摄影机并停下来查看,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21)

完美的生理结构和坚韧的生活习性造就了它们,让它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羌塘图腾”。

III “神牛”的明天

20世纪末期,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应中国政府邀请,三次深入羌塘调查野生动物,通过他的记录我们发现,金丝野牦牛在整个野牦牛群落中所占的比例逐次下降,最多的一次仅发现了不足10头。

而通过今天摄制组的镜头,我们同样看到了这一生物艰难的生存状况。卡布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估计:羌塘金丝野牦牛的数量很可能已不足100头。

盗猎、过度放牧、偷采矿产,甚至私自穿越无人区等行为正悄无声息地蚕食着这片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环境的波动也都牵动着羌塘脆弱的生态系统。但我们同样能看到希望

为保护金丝野牦牛在内的大批野生动物,国家于1993年成立了羌塘自然保护区,并于2000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后,政府成立了巡护队,培训了大批野保员,在广大区域内进行巡逻,防止损害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行为。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碑,界碑内部禁止放牧,摄影师@老土豹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22)

在保护金丝野牦牛栖息地的政策出台后,当地的一户牧民主动让出自家5000亩草场,羊群数量从800只减少到300只。对此他只是平静地说:

如果以后金丝野牦牛的数目增多了,这些草场还不够的话,我们会让出更多空间给他们作栖息地。牧民们也会同意这些做法,没有人会不同意的。

以金丝野牦牛为代表的高原野生动物,它们看似与我们相隔甚远,但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是藏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多样的基因、病毒和细菌库,对人类进行炭疽、破伤风和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更何况,仅仅是自然和生命本身就足以成为我们采取行动的理由。就像乔治·夏勒在《青藏高原的美丽生灵》一书中记载的一样: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类已经成为羌塘的一个组成部分,祖先将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和富饶的牧场留给了我们...当我注视这片草原的时候,我看到的是那些已经消失的景象。

▼金丝野牦牛,图片来源@卡布

羌塘野生牦牛(羌塘高原的图腾)(23)

P.S. 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尽量减少人类的影响,我们绝不鼓励私自穿越无人区的猎奇行为,惊扰动物的同时自身的安全也难以保证。让我们仅在影像中赞叹生命的壮美,留这片大地与生灵共享。

P.P.S. 参考资料:胡一鸣,李玮琪,蒋志刚等.羌塘、可可西里无人区野牦牛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2018); 刘务林,浅谈野牦牛的起源与现状. ;乔治·夏勒 著,康蔼黎 译《青藏高原的美丽生灵》;张亚莎著《西藏的岩画》;张云,石硕主编《西藏通史·早期卷》;周芸芸,张于光,卢慧等.西藏金丝野牦牛的遗传分类地位初步分析(2015)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