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子潇湘(小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杨公子小妇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杨公子小妇人(杨公子潇湘二)

杨公子小妇人

杨公子潇湘

(小说)

(二)再见潇湘

与潇湘分别后不到半年时间,我也初中毕业了。当时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之说,学生都是要交学费和书本费的,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上不了高中的学生比比皆是,考不上高中的人们,十几岁就开始走向社会,进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这些人们被称为“农民工!”

形势所迫,我无疑也成了这支劳动大军的一员,随着打工热潮走南闯北,开始了我平凡的人生。其实依靠劳动力挣取报酬这件事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最光荣已经深入人心了,可是往往现实中是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赚钱最多的一定不是出力气最多的,而是头脑灵活、善于投机,借力得利的人!自古以来,孔夫子就曾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其实劳心劳力都是在付出,劳动本来就是平等的,毛爷爷说,“我们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为人民服务!”,但为什么在当今明明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还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就像我当年去天津打工,就是去做搬砖和灰的小工,那时候就这么简单几十个人的队伍也分三六九等,小工受的累最多,卖的力气最大,可得到的报酬最少;大工靠手艺吃饭,手艺高的工资高,技不如人的工资低,这也无可厚非;工头带着几个人去工地,干活儿不多,动动嘴儿,指挥指挥挣得要比大工师傅多出不少;老板骑个摩托,各工地转转,联系联系业务,而他赚的是最多的,而且到最后从工人身上扒了又扒,真是有人吃肉,有人喝汤,也有人喝清水啊!记得我当年第一次出去打工,说好的每天工钱是三块钱,可是到最后算账的时候,老板硬说是包赔了,一天只开给两块四毛钱,其实他哪里能包赔了?回到老家以后,他家便也盖了新房。就像电视剧《红高粱》里说的,曹二老爷一百块大洋包下了抬龙王的活儿,然后找到余占鳌八个人,每个人给两块还好像得多大的面子,而他独赚了八十四块大洋!这大大小小的资本家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啊!年复一年,我和所有底层的劳动者就这样日复一日,在生命线上挣扎着,无一日不盼望着有一天能够挣脱这个枷锁……

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儿子已经到了上高中的年龄,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县高中免试录取,因要办理学籍和团组织的原因,学校让我带儿子去教育局找某股长,待到见面时,竟是初中的同学马强!多年未见不免一场寒暄,心中不禁感叹:当年他在班级里的名次比我还要低上十几名,现在人家是教育局的股长,我是穷打工人,你说那名次不重要?后来仔细一想,原来当年马强的父亲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

出了教育局,儿子说要买学习资料,走进书店待他选好,我便也挑选了一本《最强大脑》送给儿子,并鼓励他多读一些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正要离去,忽听背后有人叫道“杨铁!”待我回头看时,不禁大吃一惊,竟是多年不见的同桌同学~杨公子潇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