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视剧《爱的厘米》,起初我不理解题目的含义,后来才明白了它包含的意义剧中的关爸爸,因为重男轻女,对独生小儿子百般宠爱,简直达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结果把儿子宠得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什么工作都做不了,还一心要两个姐姐为他的一切生活需求埋单,什么房子、汽车、钞票都通过父亲对女儿的道德绑架而给予,结果把儿子“爱废”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李文泉爱是需要有距离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李文泉爱是需要有距离的(李文泉爱是需要有距离的)

李文泉爱是需要有距离的

最近看了电视剧《爱的厘米》,起初我不理解题目的含义,后来才明白了它包含的意义。剧中的关爸爸,因为重男轻女,对独生小儿子百般宠爱,简直达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结果把儿子宠得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什么工作都做不了,还一心要两个姐姐为他的一切生活需求埋单,什么房子、汽车、钞票都通过父亲对女儿的道德绑架而给予,结果把儿子“爱废”了。

另一个单亲妈妈对儿子的爱,几乎达到了想要彻底拥有的地步,无论是儿子生活上的吃喝拉撒,还是工作交际都管得严严实实,就连儿子谈恋爱也管得滴水不漏。儿子没有对象,妈妈到处张罗要给儿子招对象,儿子真的开始谈恋爱了,她又怕因失去儿子而百般阻挠,非要拆散他们不可。结果差点害得优秀的儿子断送事业的前程,甚至失去生命。

剧中的这两位家长密不透风的爱,效果适得其反。可见,对一个人的爱是要给一定距离的。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给所爱的人适当的自由空间,哪怕给一厘米的距离,就能让爱得以延伸,真正达到爱的目的。

家长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但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管得严严实实就不好了。

在对孩子的学习上,许多家长的关心爱护过了份。从现实情况看,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过重的负担更多的是来自家长。学校给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这是事实,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或在个别谈话时总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但教师会根据每个的孩子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总体衡量,提出的要求也不会过分,更不会用强制性、逼迫性的语言去要求学生。而家长则不然,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是关心过度,操之过急。为了了解孩子的学科成绩,家长千方百计地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考试分数或等级,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施压,不但要知道自己孩子的分数,还要打听孩子在班级中排名位次,更有家长还要打听别的班、甚至别的学校相同年级的学科考试成绩,然后硬性地给孩子安排补习班或是找家教补课;还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学习优秀的孩子比,总是要找出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让孩子顺从自己给他安排的各种补课和课外作业。

不知家长们有没有发现,每当你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时,你的孩子是不是很反感?你可能觉得孩子有反应就起到教训的效果了,其实很多时候事与愿违。这样一味的比较不仅是对孩子心理的迫害,也是对孩子自尊的打击。在孩子看来,这种比较无异于家长对自己的否定和嫌弃。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好,而这样的比较,要么把孩子的自尊心灭了,要么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成绩反而下降,心理脆弱的孩子,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让你后悔不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每个家长都有,但人的欲望是没有底线的。孩子学习较差的,家长希望能有提高;孩子学习一般的,家长希望能优秀;孩子学习优秀,家长希望他能更优秀。孩子考试得第一的,家长往往会希望孩子不要被第二名赶超,考试得第二名的家长则要求孩子下次能考第一,如此攀比孩子如何承受?

要知道,考试得第一有多难。况且考试第一的未必说明将来一定能成功。在成长学理论中,不是有一个叫“第十名现象”吗?

所谓“第十名现象",是杭州的一位小学老师发现的。他从一次毕业学生的聚会中的发现出发,有意识地对150名小学生作了跟踪调查,结果在这些如今已上大学或工作了的毕业生中,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

这位老师在调查中发现:学习成绩在班级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第二十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学校的教育,学生的排名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成绩为标准。而教师、家长们都在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三名"或"前五名"。这使孩子的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原本具有的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

另外,由于教师和家长的长期“关照”,上课、补课、督促,不让孩子有自我学习生活的空间,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及自律性。因此就有很多人上了大学后往往不适应相对较为"松散"的大学教学方法,学业成绩就会大大下降。

与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成绩虽不是很优秀,但没有要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他们始终能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良好的学习心态恰恰是他们强大的"后劲"。

所以说,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班上处于中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他们既没有优秀生"想赢怕输"的负担,也没有差生的自卑心理,敢闯敢拼,这就是"第十名现象"。

由此可见,我们家长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管得太紧并不是什么好事。就像我们都知道的一个道理:你想用手抓取更多的沙子,不能把沙子握得很紧,握得越紧抓到的沙子反而越少,只有用力得当,沙子才能抓得更多。

孩子是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他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可以任人摆布。“控制型”的爱会让孩子透不过气,所以,关爱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目标合理,尺度得当,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孩子以自我的空间。

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的负担,多给一点空间,他们反而会更好。

爱,更需要给空间,给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