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性与偶然性)(1)

一、必然性与偶然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同时存在着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整体。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性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

任何事物都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其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经过长期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而实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事情的结果会由某个偶然性而引发。

我们常常会说,如果不是这件事,他一定没有那么幸运,如果不是那件事,我一定没有这么倒霉。真是如此吗?其实不然。

2014年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女选手李坚柔,因前3名选手意外滑倒而荣获冠军,所有人都说,她的运气太好了,真是天上掉下了一块大馅饼,就连李坚柔本人也承认,自己很幸运。但能得到命运之神的如此垂青,又绝非偶然。

哲学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性与偶然性)(2)

试想,如果她没有18年勤学苦练的量变积累,没有奋力拼搏从“死亡之组”中杀出重围,进入半决赛,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竞争,即使再有10个、100个选手出意外,也不可能轮到她的好运。

前三名选手全都摔倒确实百年难遇,但奇迹发生之前总有量变的积聚,成功者总有其过人之处,总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这就是李坚柔偶然成功的必然结果。

二、量变到质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者相互渗透,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是很重要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经过长期的积累,而达到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亦可让我们从五个主要方面,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前30年与改革开放后40年承前启后,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

一是没有当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立国之战,新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地在世界上站起来,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后40年我国的和平稳定建设环境。

二是没有当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完成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没有改革开放后40年乃至今后我国所有发展进步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是没有当年老一辈人拼命研发出来的“两弹一星核潜艇”,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世界大国,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后40年乃至今后我国强大的国际地位。

四是没有改革开放前30年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和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基本基础设施,没有当年人民公社的集体化经济及其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库和红旗渠,就没有改革开放后40年我国所有发展进步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五是没有毛主席作出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战略性决策,打破了西方长期对中国的全面封锁,与美国、欧洲诸国和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就没有改革开放后40年我国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开放基础。

哲学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性与偶然性)(3)

毛主席与尼克松

总而言之,没有前人辛苦种树,哪有后人幸福乘凉?没有地面下基础建施的牢固支撑,哪有地面上高楼大厦的灯火辉煌?人民没有站起来,怎么可能富起来,又如何强起来呢?

一句话,没有前30年的量变积累就没有后40年的质变飞跃。两者共同造就了新中国72年的辉煌伟业。

关于量变到质变,我国古人有很多哲理名言,如:积善成德;积土成山;积水成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哲学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性与偶然性)(4)

古人还说:“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意思就是,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

好习惯不一定都会有好的机遇,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结果,但有好习惯的人,成功的机会一定会比别人多一些。倒霉的机会一定会比别人少一些。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自己平时细小的努力和付出。如每天刷牙,多刷一次和少刷一次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有长期坚持形成刷牙的好习惯,经过量变的积累,才可能会有好牙齿。

哲学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性与偶然性)(5)

饭是一口一口吃饱的,当我们吃饱了饭后,谁能说得出哪口饭重要,有必要吃,哪口饭又不重要,没必要吃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成功不是偶然,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不要忽略每天小小的进步,一天天的积累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克服浮躁之心,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都努力一点点,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联系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如果我们平时能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的好习惯,而不是有好处就认真,没好处就马虎,在长期的量变过程中,幸运之神也一定会向我们招手,激动人心的质变就必然会发生,各位信不信?反正我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