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金秋五课集中培训时间(稻花香里玩与学)(1)

红网时刻新闻3月13日讯(通讯员 宋涛)“一畦韭菜绿,十里稻花香”。3月12日,“四季耕读·梦想田园”共享共建暨“喜迎两会·稻话乡村振兴”2022年春季研讨会在宁乡市双江口镇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举行。活动在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促进会实践育人分会、中南大学出版社和《第二课堂》杂志社的指导下,由大观泛海·中悦文旅集团、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劳动实践教育联动机制与资源整合”课题组、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基地互动的研学课程建设”课题组共同举办。

乡村振兴金秋五课集中培训时间(稻花香里玩与学)(2)

来自教育、文旅和媒体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劳动教育四季课堂”。

田园为韵,研讨劳动教育

绿意铺满田园,阳光洒满乡间。上午10:00,来自教育、文旅和媒体的专家学者来到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实地参观考察。亚洲最高斗笠塔、稻作文化长廊、百亩稻田等,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简单而纯粹的自然环境,给了现场嘉宾深刻的印象,“劳动教育四季课堂”更吸引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劳动教育四季课堂”是根据我国传统节气文化进行提炼,以春耕播种、夏探田园、秋庆丰收、冬藏美味为四大课程板块,如:《水稻的一生》《大米的N次方》《豆子的奇妙旅程》等,使学生感悟生命成长所经历的四季变迁,帮助孩子们在不同的季节获得亲近自然、感受农耕的机会,懂得感恩生活,也感恩于家长和老师的陪伴。

“共享”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活动参与的共享,即活动的前期策划,中期参与,后期总结。二是活动模式的共享,即通过“四季课程”的课程实践,逐渐构建起成长之旅、探索之旅、收获之旅和运动之旅。“共建”就是“四季课堂”的课程由学校和中悦文旅联合策划设计,活动来源于生活,既体现学生的学习需要,又满足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的需要。

乡村振兴金秋五课集中培训时间(稻花香里玩与学)(3)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让孩子们在田园中玩与学。

教育为骨,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湖南省劳动实践规划课题的文博士就《乡村振兴与劳动实践教育》做了心得分享。

士认为,劳动实践是具有隐性和显性的育人功能,隐性是学生要从生活实践中自主习得,显性是学校要有效利用劳动实践营地。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和必然条件。教育一旦脱离了劳动实践,就像鱼脱离了水,无法真正发挥育人功能。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合理有效地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与实践教育营地’的育人功能,是振兴乡村教育的有利途径!”

随后教育、文旅和媒体的专家学者纷纷就《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这一话题做了自由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学校是组织实施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家庭是协同育人的重要环节。地方政府和实践营地的支持是劳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三方分工合作,共同推动,协同育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开展。

乡村振兴金秋五课集中培训时间(稻花香里玩与学)(4)

“劳动教育四季课堂”,将农事活动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机融合。

文化为魂,感受民俗风情

春风吹拂,阳光和煦,在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天工童趣坊,创绘斗笠、竹竿舞、石磨豆浆等各种民俗体验活动,让游客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与春的气息。

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要求。近年来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充分利用当地原生态资源,促进农业要素与文化、教育、旅游深度融合,通过研学旅行、亲子活动、党建团建、工会休闲活动,形成一条稻花香里特色农旅教育 融合发展的道路,成为乡村振兴新模式。2021年12月,被湖南省研学旅游质量等级认定委员会评为湖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此次开发的“劳动教育四季课堂”,将农事活动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生命的成长与自然的成长有机融合,将社会-学校-家长三者有机融合,有利于综合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特别是布局乡村精神文化振兴,打造实践基地,实现教育 农业 城市社区服务等共享共建模式,激活了原有的10余家餐馆,带动200多人就业。2020年5月,被评为“长沙市乡间经济示范项目”。

据了解,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湖湘亲子农耕第一园)是以农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教育营地,取意“稻花香里说丰年”。营地突出“耕读”“耕食”“耕作”三大文化要素,集农耕科普、农耕展示、农耕体验、研学旅行、劳动教育、亲子成长于一体。荣获2020年度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021年被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南省五星级示范农庄。2022年3月被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评定为“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