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7年,苏辙被贬到广东化州,他写了一首关于化州橘红能治腹疾的诗句。不久苏轼也被贬到广东惠州,写了诗句“羡君怀里化橘红”回应弟弟。两兄弟同贬广东,对广东化州的橘红分外喜爱,可见这个化橘红不是一般事物。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1)

广东化州橘红也称化橘红,是十大广药之一,被誉为“南方人参”。南宋时期就开始种植,到明清时期,被纳为贡品,当时一般人还喝不到。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2)

那么化州橘红是什么?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3)

一:化州橘红的传说

广东化州市,古称高兴郡、罗州县等,因为盛产橘红,明清时期也被誉为“橘州”。化州橘红其实不是橘子而是浑身长满细毛的柚子,但是这种柚肉味道比较苦,所以不作水果食用。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4)

那么它是怎样被发现药用价值的呢?这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

相传大概是南宋时期,有一名步履维艰的病人走在罗江边。他一步一喘,来到罗江口石龙头下时,他又渴又累,实在走不动了,便挨着一棵大树坐了下来。恍惚中看见树底下有一潭积水,便低头痛饮,尔后便昏睡过去。

待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全身舒适,病感全无,也不喘咳了。正纳闷时低头看到那潭积水,有花果飘在水面。原来是这棵大树的果实泡在水里治好了他的病。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5)

于是这人便就在此处,开始种植这种树,几年后,那一带都长满了能结出很多苦果的树,这果实虽苦,但是能止咳治腹疾等。

这种树就是如今的化州橘红树。化州橘红树其实是柚子树,古时称去了橘肉的橘皮为橘红,具有止咳化痰作用。而化州因土地含有丰富的礞石元素,对止咳化痰起到重要作用。这个柚子为了借助橘红的名声而称为橘红,但是它又比别的地方的橘红效果好,所以冠以化州橘红。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6)

化州橘红果不是圆圆的吗,怎么成品跟鹿茸一样的呢?这就涉及到它的制作工艺。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7)

二:化州橘红的制作工艺

化州橘红制作分两种,一种是用每年四、五月份采摘的胎果,取整果做成的。另一种是待到六、七月份,果实长到拳头大时,果皮还没着色的时候采摘,取果皮制作。

无论是胎果还是大果,表皮都是毛绒绒的,这也是区分化橘红和别处橘红的特征。采摘回来清洗后,都要用沸水翻煮杀青,然后再进一步加工。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8)

化州橘红的加工工艺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每个步骤都凝聚了手艺人的心血。特别是胎果的制作,成品经历时间比较长。

胎果采摘回来杀青后,要一个个平铺在筛子上,放进专门烘焙的炉子里,再用柴火烘焙7天7夜,中间不能停火,火候保持一致。在烘焙过程中,胎果的水分失去一大半,十斤鲜果只能做出两斤干果。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9)

烘干的胎果还不是成品,还需要用水泡软,再用专门的工具压成圆柱形,装进用竹子做成的磨具定型。这个压制定型过程主要是为了方便切片和保存。切出来的橘红片,外皮棕黑色带一圈绒毛,有点像鹿茸。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10)

而六、七月份采摘的大果,已经长了果肉。采摘回来后,要趁新鲜用沸水翻煮杀青,最大程度保证功效。然后用刀把果皮划成均匀的七瓣,去掉果肉取皮,再去掉一层白色的中果皮,这样传统的“七爪橘红”就初步完成了。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11)

接下来就是对果皮进行修剪整齐,然后对折,用专门的压制工具压平,放进烤炉,用柴火烘干水分。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12)

因为制作“七爪橘红”的工序繁琐,越来越少人去做了,大多数橘红都是直接切丝或者切片。所以“七爪橘红”奇货可居,可以保存下来做“古董”了。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13)

橘红加工好后,一般要陈化5年以上,饮用效果才好。橘红越陈越香,陈年越久,药用价值也越高。那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14)

三:化州橘红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本草纲目食遗》里这样夸赞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化州的土壤,富含礞石元素,而礞石有化痰软坚,下气平喘,平肝镇惊的作用。所以这里长出的橘红,具有较强的化痰止咳功效就不足为奇了。

秋季比较干燥,人的咽喉容易不舒服。这时化橘红就派上了用场。可以用它煲汤,也可以泡水当茶饮。一次泡3-5克就好,可以反复冲泡多次。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15)

化橘红,闻着是清新的橘香,泡出来的汤色红润透亮,品一口,清香微苦,回甘良久。喝后清润咽喉,非常舒服。一般人群都适宜饮用,经常熬夜抽烟喝酒的朋友可以多喝。

苏东坡吃荔枝诗(苏辙苏轼的至爱茶饮)(16)

化橘红从选果到成品,经历了多少道工序和日日夜夜的等待,才得以泡出这一杯红汤。难怪苏轼兄弟特别钟爱,化橘红确实不是一般茶饮。这个茶饮你喝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