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当政六年后,在公元253年初被刺身亡。军权从此落到姜维手中。姜维年龄比请葛亮、费、務琬小,又是武将出身,他一心想用战争兴复汉室北伐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十年之中,与魏国在雍州、凉州地区交锋多次。姜维的北伐和诸葛亮大不一样。诸葛亮是准备充分再动手,尽可能求稳求全,甚至过于道慎,每次不一定有太大战果,但除了第一次外,通常也没多少损失。维呢?他是军事冒险家,敢冲敢打,打好了,一次可以歼灭好几万魏军:打差了,自己也是死伤惨重。这么一反一复的折腾,看上去战果不小,但蜀汉的国力,可也就消耗得更快了。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个缺点(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1)

雪上加霜的是,蜀汉国内从董允死后,刘禅宠幸宦官黄皓,军政大员彼此不和,朝政走向混乱。没多久,弄得“民有菜色”。同一时期,魏、吴两国也都开始内乱。魏国在公元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司马杀死曹真的儿子曹爽,从此魏国的权位落到司马氏手中。十余年中,司马父子废曹芳,杀曹,并将曹魏忠臣一一剪除。吴国也接连发生诸葛恰、孙、孙的专权,皇帝孙亮被废。

三国同步衰败,预示着新时代的来临。公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派大将邓艾、钟会率领二十万大军分道入蜀,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姜维煽动钟会反魏,引发成都之乱,姜维、钟会、邓艾都死于动乱中。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国皇帝曹奂,建立晋朝,并在公元280年灭掉东吴,一统天下。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个缺点(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2)

诸葛承相守护的国家,和他百计讨伐的敌人,几乎前脚紧接后脚地迈入了历史的纪念堂。诸葛亮去世后,根据他的遗命,在汉中定军山下葬。没有堆积很大的坟丘,只是靠着山坡挖了个刚刚放得下棺材的墓穴。棺材里面也就是普通的衣服,没什么陪葬的器皿。总之,对于一国承相而言,这是相当简朴的葬礼。诸葛亮在临终的遗表中,希望后主能够“清心寡欲,约已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布仁心于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奸谗,以厚风俗”,依然是谆谆可咛。遗表还说,自己除了家里的十五顷薄田和八百株桑树,不再治理私财,自己死的时候一定不会留下什么额外的财产。留给子孙和国人的,只有无形无质的怀念。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个缺点(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3)

如同所有历史人物,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从“成败论英雄”的角度,诸葛亮作为一国丞相,实在算不得成功。他执政十余年,半生都在为兴复汉室努力。最终,他的六次北伐只开拓了微不足道的土地,他的信念只是梦幻,他的国家在他死后三十年即灭亡。从军事来说,诸葛亮在治军方面颇为长,能够训练出精兵,但临阵打的水平,弱于曹操、陆逊、邓艾这样的一流奇才。他惯于用稳扎稳打的方式作战,基本按常规出牌,过于谨慎,不够果决,虽然能避免巨大风险,却也会坐失良机。《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中的种种奇谋战术,简直像是对历史上诸葛亮用兵风格的反讽。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个缺点(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4)

从内政来说,诸葛亮进行经济建设的水准在三国首屈一指,但他识人、用人的能力,还有不如刘备的地方。他“事必躬亲”的作风更是不利于人才的锻炼培养,长期为人诟病。个人私德方面,诸葛亮几乎无懈可击,他为国家鞠躬尽瘁,不谋私利,到死两袖清风。这并不影响他同时在政治斗争中冷面无情,甚至心狠手辣。他的性情也不够豁达与潇洒,不但比不上好友庞统,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自己的继任者蒋琬、费神。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个缺点(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5)

每一方面,他都不是完美无瑕。但是当这一切的因素叠加到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又在末世战乱中,守着一片小小的国土,为自己心目中大义进行了最后一番努力。因此在时人和后人的眼里,他逐渐戴上了神圣的光环。诸葛亮死后,刘禅下诏书,表彰了诸葛亮的功劳,将他比拟为伊尹、周最后,给请葛亮上了道号一忠武侯。得到丞相去世的消息,整个蜀汉境内,官吏民众、士兵,哭动地。三尽管这个去世的人,曾经惩治他们的过失,给他们加班深活,用严格的刑法来约束他们,通着他们扩大生产,积累粮食,把他们训练成为战争机器,带着他们去和强大的敌军交战。

但是终究,这个去世的人,对这个国家,对这片土地,对这些不知姓名的人们,是有着深厚感情的。他立身以正,处事以公,奉国以忠。底层的军民,即使未必能理解诸葛亮频繁北伐的动机,却也能被他润物无声的魅力感染。传说一百余年以后,东晋大将桓温进入四川,遇上一个一百多岁的老头子,曾经是诸葛亮手下的小更。桓温是最喜欢攀附古人的,他问:“诸葛亮和当代的谁可以相提并论啊?”言下之意清楚得很。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个缺点(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6)

老头子回答:“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有多了不起。但等他去世后,这么多年里,真的就再也找不到可以和他相比的人了。”这则记载未必属实,但蜀中的民众,想必就是这样看待他们的丞相吧不但一般的官民,就连曾被诸葛亮严惩的人,也因他的去世而悲痛。廖立当初因为嫌官小,胡言乱语攻击朝廷,而被诸葛亮罢官放逐到汶山。他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泪如雨下道:“诸葛丞相去世了,看来我只能一辈子在这荒凉的地方待着了。

同样被诸葛亮罢官回家的李严,竟然因此发病而死。他原本曾希望,诸葛亮可以恢复他的官职,让他将功补过,重新回到以前共赴国难的状态。如今这希望也破灭了。对此,史学家习凿齿评论说:诸葛亮能够让廖立、李严都为他的死而悲痛,实在是秦汉以来少有的正人君子。他承公正,遵循正道,奖赏人并非出于私欲;处罚人,被罚者也受之无怨。用这样的准则,天下也会服从的。不过,任何群体中总会有另类。当全蜀汉人民在沉痛悼念诸葛丞相时,有个“独立思考”的人跳出来发表了不和谐音。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个缺点(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7)

这位就是著名的李逸。当初刘备入川他得罪刘备,差点被杀,是诸葛亮把他保了下来。后来诸葛亮杀马谡,他也在边上大放厥词,这些倒罢了。现在诸葛亮去世,他居然兴高采烈地上了一个报告,大意是:西汉时候,目禄、霍禹最开始未必就想造反作乱,但因为他们权势太重,弄得皇帝和大臣麻秤打狼两头怕,于是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不轨之心。诸葛亮身为朝廷重臣,带着军队在边境,虎视眈眈,我一直害怕他成为祸国殃民的奸臣。现在他终于死了,国家和人民因此得到保全,他的家族也不必担心满门抄折,真是可喜可贺啊!”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一个缺点(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8)

刘禅一向把诸葛亮当爹看,这会儿诸葛亮死了,正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听到这家伙说的恶毒话,气得把李下监狱杀了。这次可再也没有诸葛亮来保他了。蜀人对诸葛亮的思念,持续了千年。据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四川人戴白头巾,就是在为诸葛亮戴孝。现在有学者考证,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然而,能够被人附会出这样一种说法来传播,或许本身便说明了诸葛亮在民众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