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不少20 的女孩,感受到她们的困惑。

一位25岁的女性客户于乐(化名),不喜欢现有的工作,但是似乎自己也找不到自己喜欢什么。我们俩聊天时,她说:

“我的力量出不来,能感觉到自己蠢蠢欲动,但就出不来!”

我经常对她说要创造,没有兴趣,没有更多体验,没关系,就去创造吧。

“老师,每次可以和你聊天,都像获得了恩典一样,就感觉好像得到了眷顾。看老师的小视频,觉得自己到那个年龄(40岁),做到一半,也不错了。“

20岁左右的于乐对40岁的我充满了羡慕。

“我的20岁有你现在的一半就不错啦!“我哈哈大笑。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1)

(图源pexels)

美国自驾游期间在洛杉矶见了以前的志愿者朋友Aldeana, 她参加志愿者时19岁,我那会33岁。我们俩在密歇根州的志愿者机构一起在厨房做Pancake,在非洲马拉维,一起住了3个月。

项目结束,她从护士改到建筑设计专业,去年硕士毕业赶上疫情,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其实她不想在洛杉矶工作,只是男朋友在那,她不得不和男友一起),就做了类似保姆的临时工作,陪小孩玩耍。

“我今年26岁了,我觉得自己好老啊!”Aldeana在车里说。

40岁的我和33岁的Zuri(他也是以前的志愿者朋友,和Aldeana是一个Team)就开始大笑,我们俩都觉得她很年轻呢。

Aldeana经济上主要依靠男友,并不独立。她想离开洛杉矶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经济和情感上都无法做到。她说男友很爱她,她也很爱男友。

我说真正的爱是让你去做你自己,当时我们正在韩国城的一个餐厅外面吃饭,她听着就哭了,跑去了厕所。

一个敏感、有爱而被爱情牵扯的26岁姑娘啊!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2)

(我与Aldeana)

一位29岁的客户张琳(化名)来找我做教练,因为上半年时间约满,让她6月份来找我。她曾经是我2011年咨询客户,当时做留学专业的咨询。后来她在美国硕士毕业回国工作,很不适应文化。

“你说你29岁那时在北京,我现在就到了这个年龄,好想知道更多关于你29岁时候的故事……我身边的朋友们孩子都有了,慢的话订婚了,男朋友至少谈了一年。我是一股清流啊!“张琳对我说。

职场小白,遇到企业文化不匹配,29岁还是单身,真焦虑啊!

“哈哈,你好小啊!“我忍不住说。40岁的我回看29岁,真是觉得好遥远啊。

于是我决定写一篇文章,去分享我的20 经历,去支持迷茫、焦虑的20 女性们。

1

回想我的20 ,我自己也有点困惑。

“我怎么能走到现在,走出自己的路,成为让客户羡慕的人啊?”

我的20-30岁,如果用几个词来描述:新奇,勇敢,瞎折腾,迷茫。

先从我的29岁说起,那是我的人生最低谷。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3)

“我的29岁很悲惨啊!”我对张琳说。

29岁那年,也就是2009年,我辞去猎头工作。做猎头1年半,实在做不下去。我以前看电影,觉得猎头这个工作很酷,就满怀激情去做了。

体验了1年多,觉得真心不合适啊!我喜欢助人,但是不善于说服他人,不善于销售,在信息搜集上更不敢打Cold Call。

可是辞职后很久都找不到工作啊,因为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机会没那么多。找我的还是猎头工作为主。

这就是怪圈,你因为不适合才辞职,但找你的还是这个机会,因为职场都是看经验的。

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寻求了职业规划咨询。咨询完后,咨询师给我建议是回企业做招聘,其实我内心是不情愿的,要是想去早就去了。内心深处觉得企业内部HR不适合我。

于是我开始了自我探索——这个咨询打开了我自我探索的大门,我把老师推荐的书全看了,也参加了职业规划的培训。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4)

(图源pexels)

那一年我仅有的积蓄都花在咨询和培训上了。

当我深入了解自己是谁了,慢慢内在自信了,也不焦虑了。我并不是只能做一个工作,也并不是天下只有一个工作最适合我,而是我具有了应变的能力

我读了《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找离家近的工作。我先进去了一家女性素质教育培训工作(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直接打电话过去主动应聘),原因就是我想支持女性,也希望自己能提升形象和素养。

我成功进入,打开了新的眼界。1年半后我离开进入了人才测评公司,算是管理咨询行业,也是我大学就想进入的行业,有点误打误撞,但其实内心一直记挂。

也就是说从2009年,跌入低谷之后,我的人生开始往上走。

在女性素质教育培训公司我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和品味,也认识了感情犹如姐妹的同事(我们直到现在还联系,可见女性的公司,大家情感链接更深),这助力了我的工作。

原来个人形象管理和品味对女性影响如此之大。以前我外出旅行都没有人搭理,但之后就老遇到人找我聊天。没有人有义务穿过你的外表直接看到你内在美。果真如此啊!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5)

2010年我开始了兼职做职业规划,在咨询他人的过程中,我看到更多的自己,也踏上了一个自我发现的旅程。人才测评工作,需要不断出差,我可以趁机到全国各地旅行。

我在西藏的旅行都是工作后自己出去的。因为心态平稳,经济状态好转,我一放假就开始去国外自助行,柬埔寨,印度,印尼,马拉西亚……旅行多了,有了底气,就去做了海外志愿者——然后一直走到今天,想旅行就旅行。

也感激29岁那年的挫折,让我有机会重新看到自己。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6)

(图源pexels)

每个挫折就像一个包裹着丑陋糖纸的糖果,你打开,放进嘴里,才会发现它是如此之甜啊。

2

当然,我的职业转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在20岁后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职业探索上。

我大学读的是数学专业,但是我不喜欢,是被调剂的。在大二时我看到学校门口有个北京大学的在线网络课程,是第二学位的。我选择读了人力资源(这也是后来我做招聘的原因),这是为转型做的最早的准备。

2001年,我那会没有自己的电脑,只能到学校机房去。因为用光盘,每次换个机器都要注册,相当麻烦,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网校的课程每个学期结束都要考试,可以选择一个城市参加。我在考试的时候接触的都是北京来的老师,这萌发了做北漂的念头。然后毕业就真去了北京,一个人。

毕业后的5年,我换了很多工作,面试了无数次的试。有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啥都不行,就处于超级自信和超级自卑的状态。

内心想的很多,就一直折腾。但那个时候精力好,晚上11点坐公交回到住所,第二天依然可以早起去参加招聘会。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7)

(图源pixabay)

在不断地尝试中我开始了解各个行业,认识各种类型的人,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这也为了后来自己做职业规划师提供了支持。

我对各个行业都略知,想找什么人问问情况,很快就能找到。我并不建议大家毕业后不断跳槽,但在一个工作一个职位上呆着我也不推荐。这个时期就是职业探索时期,需要多尝试去了解自己,了解外部职场。

因为有了各种职业上的探索,所以我每次转型都会很大胆,追求内心。

在20 迷茫、折腾很重要,在和社会不断碰撞的时候,你看到了自己。外面的世界就像你的镜子一样。

3

除了工作外,我分享几点在成长时非常有帮助的经验。

1、比较自私,先照顾好自己。

工作后职业不稳定,加上在一线城市生活,我积蓄不多,不给父母钱。

我的观点很简单,我自己还很弱,没有能力接济别人。我周围的一些女性朋友一毕业就开始攒钱买房或者接济家里,舍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

而我不买房不买车,把时间和精力都投资在自己的身上。读各种书,结交各种朋友,去培养自己的兴趣:摄影和打网球。这种自私让我培养出强大的自我,有了自我后,我再去支持别人,力量更加强大。

如果你想孝顺父母,可以在你30岁后经济富足多去孝顺。当你比较弱的时候,先投资自己吧。

2、在不了解找什么伴侣的情况下,没有过早进入婚姻。

我在20多岁,真不知道什么样人适合自己,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伴侣。学校也没教过,上学期间也没有机会练习。过了25岁后,然后各种催婚的声音就来了。稍不坚持,就被催进去了。

我发现一个情况,女性在刚毕业的1,2年内很容易找到男朋友,如果过了这个时段还没有,那就需要点时间了。为什么是在毕业的第1,2年呢?

这个时候从学生走向职场,是身份的转换,对很多女性来说都是个大挑战。这个时候也是女性最弱的时候。但凡有个男性在这个时候支持你,就很容易发展成为伴侣。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8)

(图源pixabay)

我回头看看我的很多大学同学,就是在毕业1,2年内确定恋爱关系的,而恋爱对象都是比自己工作时间长的男性。但是,后来当你强大时,这个婚姻可能会出现问题。

你在弱小时的心理需求,和强大时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啊。我在那个最弱的时候,挺过来了,然后发现寻求安全感的诉求没那么大了,哈哈,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找啥人了,直到30岁后才知道什么。

因为没有很早进入亲密关系和婚恋,我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和人脉圈,我的资源相对比较多,就像闯江湖一样,我是独自去面对这个江湖,不是躲在别人的后面。同时我有了很长的单身时间,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理解什么是孤独,也不惧怕孤独。

我做过大学毕业就结婚的客户,一头扎进婚姻生活,然后是生孩子。一晃10年过去了,然后婚离了。

她很后悔这么早就结婚,离婚后发现居然没有自己的交际圈,没可诉说、可以逛街的人,之前认识的人也都和前夫认识(她和前夫是大学同学)。她非常羡慕我这种单身很久的。

也遇到没有单身过的女性,结婚后总有点心心念想离婚,去享受自己的单身生活。但她们的婚姻还不错的,只是没有单身体验而已。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9)

(图源pixabay)

单身这种体验是一个很值得经历的过程,这是一个人独立需要经过的历程,也是一个人处理与孤独关系的训练。人总是要面对孤独的。在与孤独相处中,你更加成熟,更加强大。

很多父母着急催孩子进入婚姻,只要孩子进入婚姻,父母的任务也完成了。其实一个人想进入婚姻不难,重要的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经营好婚姻。进入婚姻没几年离婚了,还是要重新面临亲密关系的议题。在爱的课堂上,没有早晚优势,关键是学会去爱。

3、受挫很正常,坚持着。

20岁左右是个巨大的转变,进入职场,地点转换,复杂的办公室政治,刻薄的上司……这些都会让你受挫。其实这是正常的。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10)

(图源pixabay)

因为你正从青涩走向成熟,总得经历一些事情。坚持一下,就会好的。

我毕业后就去了北京,工资低,住的地点离上班非常远,每天坐300路公交,人山人海的,非常辛苦。又不敢换住处,一是没钱,二是没安全感。

我和大学同学电话诉说,她劝我回老家二线城市。我想我才出来还没历练呢,回去也就半吊子。我坚持下来,后来就很容易啦!

我去年接的一个咨询客户,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工作,在国有企业十多年。她实在待不下去,但是离开又担心经济。咨询中发现她刚毕业也是去了北京。父母一直劝她回家考公务员。她受挫了,就回家了。

在老家县城工作,结婚,生子。随着自我成长,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和小县城,和国企不符。她最想要的就是自由,这也是她找我咨询的原因。

我说你当年要是坚持一下也就好,今天也是在大城市身经百炼的职场女性啦!她也后悔自己当年没坚持。

不过,想改变什么时间也不晚,只是时间和成本比20岁高了点。

20岁到30岁间,选择地点和职业,去体验,去经历非常重要,这些体验和经历在你30岁和40岁后就体现出重要性了。

像我在30岁后敢于做出很多大胆的决策,追寻内心,和20多岁的折腾很有关系。

体验了很多,对这个社会知道很多,也就想安静下来,专注下来。如果20多岁没有做,那么在30,40岁内心有种躁动,总想跑出去看看,心安不下来。

而对地点的选择,我觉得这和个人的价值观有关。如果你喜欢自由,有个性,对事业也有所追求,到大城市会更适合一些。

4、离原生家庭远一点,争取经济和精神独立。

职业探索期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独立,这个独立包含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这对于中国文化下的我们其实还真挺难的。

经济独立,尽可能花自己赚的钱,不向家里伸手要钱;精神独立,对父母“心理断奶”。

我刚毕业那会儿,工资太低,要父母接济几个月,后来就自己想办法。而心理上的断奶则需要花点时间。我刚工作前1年的时间,非常想念父母,也怀念大学。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11)

(图源pixabay)

主要原因是离家远,从学生到社会人转变受挫,周围也没啥朋友,父母就成了心底的依靠,尽管他们并不能提供支持。也喜欢找大学周边租房子,可以经常去校园里,有种安全感和熟悉感。这其实都是对过去的依赖。

经过1,2年的时间适应了职场,就不想回大学了,对父母的依恋也没有了。

我遇到很多独身子女客户,工作好几年还是父母每月给生活费。

她们要租好的房子,要去学习各种课程,自己的工资是无法支付的,所以父母也一直在给她们钱。但是因为这种经济不独立,她们的决策要受制于父母。而她们也经常会不考虑经济频繁跳槽,反正有父母给生活费。

我在咨询中给的第一建议是切断与父母的经济联系,争取经济自立。没有这种经济自立精神独立更难了。

我的一位客户,工作几年,经济是独立了。一到放假她就会回家看父母,不管是大假还是小假。我说那你哪里有时间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啊!

作为成年人,你要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朋友圈。比如小假可以去和朋友一起旅行,或者自己一个人去。你需要独立去探索世界,不是一有空就回家。

我在北京工作后,每年只是过年回家,然后其他节日会在北京或者其他城市旅行,或者见见朋友,这样慢慢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比较小。

多半的原生家庭里有对孩子的期待,父母与孩子的共生。如果工作后还和原生家庭链接那么紧密,很难从这个系统里走出来,独立和发展自己很难。

尤其是原生家庭有很多问题的,可以保持距离,让自己有时间来成长。

当年的很多行为,都是按照自己本能去做,现在回头一看,是在不断地支持和保护自己。原来每个人都有强大的生命力。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12)

(图源pixabay)

4

当然也有很多现在感觉很遗憾的,或者后悔的地方。相比很多90后客户,我觉得我自己的20岁真的不如她们。

1、认真投入工作的心态不足。

作为年轻的女性,又是大学毕业,大家见面也是问有没有男朋友,没有人问你工作的。

所以心里就觉得工作没那么重要,能养活自己就行,而提升自己找男朋友很重要的,反正就是没有男性那么看重工作。

我在工作上并不喜欢加班,非常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刚工作不久,过于注重平衡,就代表升职加薪和你关系不大了。

到了30岁后,我发现其实还是工作最重要,是立身之本啊,我才开始专注起来。

我后来和一个在美国工作的70后的客户沟通,她说她是到了40岁后,才意识到工作才是重要的,才开始专注起来。

似乎年龄越大,我们受传统的观点越深。尽管接受了高等教育,我们心里还是觉得婚姻很重要似的。但可笑的是我36岁才结婚,而那个客户现在也还在单身。

其实我们内心可能并不觉得婚姻很重要,但意识上还是受整个集体意识的影响。

我希望更多20 女性,多花时间在你的职业和自我成长上。不要想着把自己的人生依赖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强大,这是最自由的方法。

2、拒绝做管理者的机会。

我一直不喜欢做管理,尽管大家觉得我的性格非常适合。

我觉得做管理者要投入很多时间,最主要还要担责任,所以一到这个机会我就抗拒了。后来发现很多女性都有拒绝做管理者的经历,其实可以大胆尝试,这是一种体验,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管理。

有了这个体验,个人的层次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也不见了。后来我建立了团队,发现做管理让人的成长更快,眼界更高。

而如果是男性,都会积极争取做管理者的机会。而女性,在这方面就迟钝了很多。我想如果我是男性,可能早早就做到管理者职位。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13)

(图源pixabay)

3、内心焦虑,受外界影响比较多。

20岁左右,感觉就是脚下没有根底,处处要受到外界影响:找男朋友啊,结婚啊,生小孩啊,买房子啊。周围就是这样的声音,如果你不想去做,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如果是父辈给压力可以理解,但经常给予压力的反而是年龄相差不大的女性。

我记得有个年龄比我大的女性,在上海工作后回老家,她给我的电话中反复给我说要早点找男朋友,别像她那样。她36岁回老家,找对象是很难。听了她的电话,那一天都没有好心情啊。

在我周围的世界里没有一个勇敢的女性可以做榜样,只能自己去闯了。文化太强大,女性在其中是身单力薄的。

现在我看来,结婚和生孩子都不是人生必需品,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有TA自己的体验,不是全部都要遵照文化和社会规条来完成的。TA自己的生命、灵魂进程大于社会的要求。

但那个时候的自己内心力量不强大,特别容易焦虑,对年龄也充满了恐惧。就像26岁的Aldeana,她也受到周围很多人的压力。

年轻女性比年长女性对年龄的焦虑会更大。

在这点上,我觉得内向的女性可能会比外向的女性更有定力,更敢于做自己。

我咨询的INTJ或INTP的女性,大龄单身,有的还来自小城市,焦虑感并没有那么大,也能坚持得住。

4、遇到复杂人际关系,受挫,受伤,就责怪自己。

办公室政治,可能在哪里都有。但对于20 的我,一开始是看不懂,后来是看懂了但不能保护自己。

我是比较直接、比较真的人,不会弯弯绕,在一些关系复杂的公司,呆得很难受,或者就呆不下去了。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14)

(图源pixabay)

遇到这种情况,周围人就会说你很傻,自己也会自责,为啥不能圆滑呢?为啥情商这么低呢?不断地否定自己,结果越来越不自信,到下一家公司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就是因为我比较真诚,不玩虚的,做个案咨询才更有优势,才走到今天这个轻松愉悦的状态中。而当年被别人打击,自责的品质—真诚,其实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啊!

感谢自己没有学着别人那样去搞办公室政治,最多就是识别一下,保护自己就好了。

那些很擅长办公室政治的人,还在那里继续斗着呢,而我则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去创造新的工作文化。

如果你也遇到和我当年同样的问题,我想和你说,这不是你的问题,换个地方,找和你同频的人。为啥有那么多办公室政治,因为大家都有钩子啊。我们能做到的是把自己的钩子修平了,有钩子过来就不接了。或者更好的是未来去创造一个你想要的工作文化。

一不小心,居然写了快7000字,那就把这些字当做给20 的你的礼物吧。

大胆往前走,带着恐惧,困惑,喜悦,兴奋。它们都是指引你走向心的方向,只要你足够真诚地对待它们。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15)

本文作者:王虹老师

定制你的未来女性职业规划手册(40岁的职业规划师)(16)

火把生涯®创始人

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深职业规划咨询导师

职业规划类书籍《觉醒》作者

作为国内职业规划的先行者,从2010年开始从事职业规划咨询,在近10年的职业咨询中累计咨询近千个案,具有丰富的职业咨询实战经验。

王虹老师在从事职业规划咨询的过程中,不断勇敢地探索,对心理学,原生家庭以及个人成长、亲密关系都有深入研究,咨询功底深厚,对职业问题的剖析全面而深入。咨询尤其擅长职场中高端人士、各类女性群体、留学生、海外华人,客户遍及中国各个省份以及中国香港,英国,美国,新西兰。

王虹老师至今已经旅行16国,跨越5大洲,并参加18个月海外志愿者项目,在美国工作1年,在非洲马拉维工作6个月,成为在美参加此项目的第一位中国人。

2017年9月开设职业规划实战案例督导班,培养实战型职业规划师;

2017年10月建立国内首家女性职业成长平台,目前在线3000多位女性;

2018年6月建立女性年度职业成长南丁班,两期累计学员440 位;

2018年8月建立职业规划咨询团,有5位咨询师;

2018年12月推出职业规划新书《觉醒:把人生设计成你想要的样子》;

2019年1月创立火把咨询师俱乐部,旨在为国内职业规划咨询师提供沟通平台;

2019年3月开设职业规划师咨询实战班(基础班),致力于培养新手咨询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