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公事迹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辅佐武王克殷建周,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尚书大传》概括其功绩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2.《周易》述及的时间上下限

上限:

《周易》述及的最早人物事件是“高宗伐鬼方”,没有更早的了。

殷高宗武丁,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下限:

《周易》述及的最晚人物事件是“康侯用锡马蕃庶”,没有更晚的了。

康侯姬封,姬昌第九子,因封地康国,故称康叔或康叔封。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

康侯应该是文王从羑里释放出来后生的,那么,到周成王初年,他大约19岁,最多21岁。

3.《周易》作者推定

创作时间上限:

《周易》一书的内容是写文王武王兴周灭商事迹,人物事件的下限是康侯大婚。

人物事件的下限同时也是《周易》一书的时间上限,康侯成婚应该是在平定三监之后,这样首先就排除了传说中文王作易的可能。

创作时间下限:

《左传》中有不少春秋时人用《周易》占卜的记录,最早为公元前700年左右。

西周初期尚无八卦,而左传中八卦解易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运用。合理上推《周易》成书不会晚于公元前900年。

作者身份推定:

《周易》不是世人以为的那种筮辞编撰,而是记录了文王武王生平事迹,以及武王的治国政策方针,这就排除了卜筮官员作为《周易》主创的可能。

《周易》最后述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平定三监之乱,仅仅用了坎离两卦的最后一组爻词,而坎离两卦实际上是《周易》一书的结尾。

坎上爻: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上,三岁不得,凶。

——指出应该如何做,不成功的后果。

离上爻: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丝毫没有提周公,而是把功劳归之于成王。

除了周公,笔者想象不出谁能这样处理。

以周公那些功绩的影响,后人乃至同僚写周朝开国这段历史,是绕不开他的。

但是如果周公本人谦逊自牧,这样处理是很自然的事情。

作者思想推定:

乾用爻:见群龙无首,吉。

这句话历来解读都是偏差的。这实际上是作者在描述其心目中的政治蓝图——君主放眼看天下,四方诸侯各尽其才而又没有人企图争夺王位。

再加上执政十卦对法制、吏治、经济、税政治国理政方方面面的论述,这样的思想高度、思考角度,以及政治期许,在当时也就周公与召公符合。

而《周易》后来与鲁国的密切关联,又可以排除召公作《易》的可能。

周易的作者和朝代(周易的作者只有可能是周公)(1)

总之,《周易》的作者只有可能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后,他有了这个时间和精力,也有了这个动机。

至于那种把《周易》当作阴阳八卦象数之书的就不用提了,纯属扯淡,笔者不屑之也。《周易》作者是谁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周易的作者和朝代(周易的作者只有可能是周公)(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