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一个月时间学好会计(会计你怎么入门)(1)

202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刚刚结束了,学子们终于吐了口气。但是,你认为你就是名会计人员了吗?你认为你就可以上岗了吗?也许,你离会计还相当遥远!

我会计科班出身,拿了很多证,但真正对会计有点理解是在工作多年后,恍然发现,我们大多数人,从会计入门那天起,就站错了位置,看错了方向。

一、站错了位置,对会计概念有误解。

我们学会计的第一天,学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这段话我们只会看前面的一半,只会记住八个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后面什么提供经济信息……的管理活动“压根儿不会往心里去,因为门都没入呢,眼前只关注最浅显的事,那就是记账。

这段话缩句就是,“会计是管理活动。”什么是管理呢?管理这顶帽子(内涵)太重,帽沿(外延)太大,让人完全没有方向感,没着落。“会计是管理活动”这话对刚入门的学习者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没有对会计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把它仅仅当成一个写写算算的技能。认识太狭隘,站位太低了!

我在后来,想考注会,看《会计学原理》(呵呵,当时看着是本多么枯燥无味的书啊!),什么都没记得,只记得一句话:“会计是个信息系统。”当时的感觉就是——醍醐灌顶!

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以及向决策者报告信息三大部分组成的,具体到企业里面,会计就是确认、记录、传递有关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信息系统和计量系统。

信息的要求是什么?真实、及时、有用等等,会计及会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准则都是围绕这个要求展开的。方向非常明确。后来,对很多业务就有了无师自通的小能力。

对会计的认识,站位太低了,容易学得“云深不知处“,站到一个高点,才能”一览众山小“。

当一个信息影响到企业内、外部各种机构、组织、个人、以及你自己的利益时,作为信息的确认者、整理者、加工者、传递者、使用者,你会怎么对待手上的信息资料呢?

信息的接收者具有多样性,每个信息的接收者所关注的重点都不同,你如何去粗存精,提供最有用的信息呢?

信息的传导有两种,一是从内向外,属于较被动的接受市场的丛林法则,将企业抛向市场接受挑选;

一种是由外向内的,属于主动地利用丛林法则,将市场的标准和需求向内要求企业去达成。

两者都要有,会计又如何在这双向传导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呢?

这时候,思考方向和出发点会与把会计当作一个核算技能时完全不同。

二、看错了方向,重理论和记忆,轻实践与服务。

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相关教材和书籍者大同小异,用晦涩的语言和专业术语描述一长串我们看不明白却得记住的规则,因为其专业,我们一下子变得敬畏和卑微,一心一意记住它的概念和程序要求、丝毫不敢造次,唯恐出问题,折了人家钱财。

学得太理论化!常常丢三落四,或草木皆兵,投鼠忌器,紧张兮兮的。人过于小心翼翼,思维就会被限制住,展不开手脚,怎么学得好呢?

会计发展史,是为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创新的历史,会计是种经验性的知识,而非纯理论的知识,是服务于经济生活的,而不是用于捆绑经济的。

现代会计史上,每当会计发生重大变化时,都有一系列的经济事件作为背景,是因为这些经济事件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我国会计准则的一些变化,也是为了适应或规范经济活动的。

那么,我们在学习和工作时多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就更容易去理解和灵活运用。不至于学得过于死板,过于束缚。也不至于,在工作中与业务部门水火不容,工作开展异常艰难。

(也提前泼点冷水,会计易学难做!因为经验积累靠时间和思考。)

三、基于前两点,在刚入门的时候,选择一个好的教材和老师就显得非常重要。

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若这师傅指引的门都错了,后面的路难走,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如何利用一个月时间学好会计(会计你怎么入门)(2)

最后总结一下:

如果把学会计比做学武功,在快节奏、碎片化、功利化的学习中,可能有很多人,只是学了一些招式,却不得心法。也就永远在勤学苦练,却永远成不了武林高手。所以,入门的时候,就要理解其核心,建立好会计思维的基础,以后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还是“茅屋飘摇河水滨”,就看你的思维基础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