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跟人打交道,都喜欢先礼后兵,刚开始对人非常热情,嘘寒问暖,客套至极,甚至会为了让对方以为自己是个热心肠的人,而刻意讨好对方,以为这样对待人家,后面和他打交道就好办事了这样的做法不能叫错,但常常是事与愿违,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以礼还礼以兵还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以礼还礼以兵还兵(不要先礼后兵而要先兵后礼)

以礼还礼以兵还兵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跟人打交道,都喜欢先礼后兵,刚开始对人非常热情,嘘寒问暖,客套至极,甚至会为了让对方以为自己是个热心肠的人,而刻意讨好对方,以为这样对待人家,后面和他打交道就好办事了。这样的做法不能叫错,但常常是事与愿违。

网上有个段子说,乞丐到小王家乞讨,他给十块,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给十块,持续两年。一天只给五块,乞丐: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小王:我结婚了。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竟拿我的钱去养女人?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当你免费满足对方过高的期待,一旦你不在满足,对方就会觉得你欠他的。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当年大衣哥火了后,回到家里,村里人都去找他借钱,在他们眼中,朱之文的钱永远花不完。朱之文前后被借出去100多万,可是没有一个人还过。而且根本没有人打算还钱,还称是大衣哥应该做的,还要求给村民发钱。为啥这些人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还理直气壮?就是因为大衣哥之前对他们太好了,让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其实源自于人类的一个心理学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会将他们作为起始值,这个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人们最终的判断。

而如果你一开始就对别人极尽讨好之能事,就会拉高对方对你判断的锚,而当你后来一旦低于这个锚时,对方对你的评价会降低。而你维持这个锚,就会非常耗费你非常大的精力。这就是为什么说社交之所以累,就是人人都想表现出自己并不具备的素质。

那怎么办?很简单,反其道而行之。先兵后礼。你可以刚开始时对对方不那么热情,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甚至刻意对对方冷漠一点,降低对方对你的期待。而当对方做出你期望的事后,你再一点点改善对对方的态度。正如鲁迅所说:一屋子人,你想开个窗,大家都不同意,但你要是想把房顶掀了,别人也就同意你开窗了。

有人说,我可做不到刻意对别人冷漠,那你至少不要去跪舔对方,做到以平常的态度对待对方就行。如果你对人非要一开始就热情似火,要讨好对方,那你要反思一下,你为什么这样?通常,只有软弱无能的人才会这样。